氣血、經絡、與健康 (三十二)

    姆指按住肩井穴,然後用拿的手法,拿揑平肩大筋,可以開通肩背的氣血。當邪氣聚集在肩井穴及平肩大筋時,肩背會常有酸痛的感覺,拿揑此筋,能驅散邪氣,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280期2013年8月刊

 按摩經在背部保健上,首先提到的是平肩大筋:

平肩大筋真氣聚,捏此開通氣血行

平肩大筋指的是肩頭大筋,在按摩手法第十八式中提到:

十八、開籠放鳥

用兩手將肩頭大筋抓起大痛,

此肩井穴也,真氣所聚。

氣聚而不散,如籠罩閉門。

姆指按住肩井穴,然後用拿的手法,拿揑平肩大筋,可以開通肩背的氣血。當邪氣聚集在肩井穴及平肩大筋時,肩背會常有酸痛的感覺,拿揑此筋,能驅散邪氣,使人體真氣能再聚集此處,以回復肩背經絡的通暢。

 

 按摩經裡常提到經筋,按摩穴位時,也常提到要提揑經筋。早期我在學經絡保健時,只注意到各經絡與穴位的保健,在作酸痛保健時,總是覺得有點力不從心之感。例如足跟痛,早期注意的是穴位,於是按揉足跟上的各穴位,如膀胱經上的崑崙、僕參、申脈、金門,膽經的丘墟、足臨泣等穴,但保健效果都不顯著。後來改按位於手心的足跟穴,及足跟的阿是穴,才有明顯的保健效果出來。在穴位保健上,阿是穴是所謂的受傷點,但酸痛保健時,受傷常是一個範圍,用阿是穴的概念來涵蓋較大面積的受傷點,顯得有點牽強。起初我曾在網路查到“經筋如大山,經絡如流水,穴道如城鎮”的說法,但沒多少體會,直到後來我注意到靈樞經在描述經絡循行路徑時,也同時描述了各經絡的經筋,後來我開始參考經筋圖作保健,許多過去的保健瓶頸,果然迎刄而解。看過按摩經以後,對經筋的保健有了較深刻的認識。

 

 在現代醫學領域上,大陸醫師宣蟄人教授等人所提出的“軟組織無菌性發炎疼痛學說”(以下簡稱軟組織發炎學說)對經筋的保健,提出了很好的說明。我也是一次在無意間查到了這個學說,看了頗有收獲,於是上網查到了“宣蟄人疼痛語錄”及其學說內容,覺得它可作為經筋保健的實作依據。宣教授提到:“我是骨科醫生,我是1953年開始就搞椎間盤開刀的,我開了106個椎間盤,兩年以後復發,沒有一個好的。” 於是他開始省思:椎間盤突出症是否一定要開刀的問題。而且他自己也得了椎間盤突出症,結果因為某種原因沒開刀,“但我好了,1957 年到現在為止,多少年了,沒有發過嘛”,他提到:“我當時為腰椎間盤突出症開刀的時候,把神經根撬出來,一夾,有的病人既痛又麻,我再把神經根周圍的脂肪結締組織去掉,再一夾,他只麻不痛了。說明單純的急性神經根受壓迫不可能引起痛!”後來宣教授提出了軟組織無菌性發炎疼痛學說,根據這個學說,軟組織外科常用的對治方法含強刺激推拿、密集銀質針治療、及軟組織松解手術等。

有了經筋循行圖、按摩經、及軟組織發炎學說等,使我在經絡保健上,增加了一些極具價值的知識經驗,對臟腑的簡易保健及體表的酸痛保健上有了很大的幫助。在作肩背保健時,提揑肩井大筋成了我首選的保健方式,保健效果倒也十分顯著。

 按摩經接著談到兩條膀胱大筋:

脊骨旁邊一寸五,此是太陽膀胱經,

兩條大筋伸手捏,上下抓著筋有聲,

內連五臟與六腑,風寒暑濕盡皆通。

人體背部脊椎旁左右旁開一寸五 (約兩指) 的地方,是膀胱經背俞穴的位置,包含解表的大杼、風門兩穴,及肺俞、厥陰俞(心包經背俞穴)、心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等背俞穴,如圖一所示。背俞穴是臟腑之氣輸注於背腰部的腧穴,中醫師常用來診斷及治療對應臟腑的病証,這些穴位也是保健的重點。膀胱經是人體的下水道,“絡腎、屬膀胱”,能將各經絡的濁氣、濁液輸送至腎或膀胱,以排出體外。背俞穴在背部,有些穴位手按不到,故能有家人幫忙保健最好,若要自已保健時,則有多種方法可用,例如撞背法、利用網球及特殊工具等。按摩經特別提到脊椎兩旁的兩條膀胱大筋,由上而下抓著按揉,揉時筋會有咕嚕的聲音,這時可將停留在膀胱經背部的風邪、寒邪、暑邪、濕邪等通通排出,使連接到各臟腑的背俞穴得到更好的暢通,而得到不錯的保健效果。實際保健上,常推背俞穴,常按揉這兩條膀胱大經,按完被保健者確常會有較舒服的感覺。

再來談到的是膀胱經上的腎俞穴:

伸手抓到腎俞穴,按之大痛穴為真,

此穴善治下寒病,腰痛之病立見功。

腎俞穴為腎臟背俞穴,位在脊椎旁開一寸五,高度約在肋骨下方;個人取穴時,會先在側面取肋骨下方,然後手伸向後方,向著脊椎方向取穴。這個穴位若按時有大痛的感覺,代表著位處下焦的腎經有大寒的病症,這時多按揉時,具有緩解腰痛的效果。冬天時,腎俞是個保健要穴,可用擦的手法,將兩手往後放在背部肋骨下方,然後用手擦腎俞穴附近的腰部,擦後腰部會有較暖和的感覺。

 接著按摩經提到痛的問題:

若要不痛拿至痛,此乃仙術定非輕

若體表有疼痛時,代表著可能經絡不通、穴位停駐有邪氣、經筋有濁氣、濁液等現象;依軟組織發炎學說,疼痛則代表著可能有無菌性發炎的症狀。對於經常發作的體表上的慢性疼痛而言,要使它不再疼痛,就要找出至痛的點或範圍加以推散,“以痛止痛”,拿至痛以消除疼痛是一種玄妙的方法,我們一定不能輕視它,要能多用心去學習、探究它。

 接下來提到的是帶脈大筋:

腎旁左右名帶脈,大筋揪起痛更憎,

能降脅下陰陽氣,六脈調和甚分明。

這裡的帶脈,應指帶脈穴,約在與腎俞同高的地方,位在腰部身側,旁邊有大筋經過,揪起這條大筋十分的疼痛,但能降脅下的邪氣,使足三陰(脾經、肝經、腎經)、足三陽(胃經、膽經、膀胱經)等六條經脈更為調和。保健時,我會用兩手在腰部兩側揪起這兩條大筋,起初拿此兩側大筋時,十分的疼痛,但拿久了,就不那麼痛了。奇經八脈的帶脈,在腰部附近環繞人體一圈,為橫向的經脈,它具有調和縱向經絡的作用,故能使足三陰、足三陽等六條經脈更為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