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302期2015年9月
「為什麼一會兒這樣講、一會兒那樣說?」那是由於每一個種子發起的不同,所以生起的現行也不同,既然知道了這種理論,了解「原來還有一個所熏的機會」,我們就要好好的把握這個機會,使因與果的功能把原來不好的轉變為好的!
繼續介紹唯識法相,前面談種子與識的關係,只是把名相與法義的概念作一些介紹而已,現在要談識的實用性;因為須認識了別才能完成作用,否則談這個“究竟跟我有什麼關係?”所以我常說「佛法要融合在現實生活裡」!以人而言避免不了在現實裡過日子,可是問題的發生是“一連串的為什麼”,只說“為什麼”而不去認識這些“為什麼”,就沒有機會去化解“為什麼”!因為談到種子,不是一個人就是一顆種子,之所以成為人或畜生類或其他各道的眾生,只是這一生所顯的一個相,這一個相是由種子完成的結果,也就是種子發出來了成為一個人,但是要肯定這個人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往往於善與惡來說,其中還有於善惡分辨不清楚的,只憑這樣去認定一個人的話,好像永遠都是一個業的問題存在,認為「反正就是這樣!」那也就不需要學什麼佛了!
佛法有其道理方法,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智慧,告訴我們當在承受人的業的環境時,不要忘了其中也有道的種子,而道的顯現來自業!反過來講同樣雖有道的樣子,說不定裡面還是業的內涵,怎麼說?譬如一個出家人、一個修行人,為什麼還像世俗人一樣呢?即使表面有了出家相,所生的“現行”是一個出家人,能生的種子在過去有這“種子因”,即道的因,所以才有機會成為出家人;但是於道理而言,“能生的種子”--過去有這種道的因,“所生的現行”--現在是一個出家人,肯定應該是一個修行人,這是不變的!但是為什麼很多出家人並不修行,他的內心世界幾乎就像個世俗人,甚至還有利用“道”的招牌,利用“佛法”,打著佛的旗幟去騙人、斂財,跟一般世俗人一樣,造作“貪、瞋、癡、慢、見”種種惡行,這就是法相,於“能生的種子”跟“所生的現行”是一個不變的道理;關係到一個出家人,應該是一個道的種子發生,為什麼表現出來的都是業的行為?這就關係到業裡面還有惡,惡肯定是不好的,但是善就一定好嗎?話又說回來,這個善顯現的是不是真正的善?往往有人利用一份善心去騙人、害人,這種情況多得很!
為什麼能生種子跟所生現行是不變的呢?因為每一個種子的發出,一個人不是只有一顆種子,第八阿賴耶識裡有太多太多的種子,無始以來我們造作的太多了,每一個造作行為都會完成一個種子,這種子就成為業因,或是道因,也就是業的種子或道的種子。而種子以因來說,發出來的現行就是果,它是不變的,這是說某一顆種子,不是所有的種子。可見即使你現在顯現的是一個出家人,有道的種子,顯現的是一個道果,肯定就是出家人;但是有的出家人知道怎樣去學習佛陀的道理方法與智慧,能依教如法去修行,所熏的種子肯定連續出來的都是道,當然所得到的結果能成就道業,也就是依於修養成就羅漢、辟支佛或菩薩,甚至成佛,這是講它的一貫性。又譬如以業來講,能生的種子都是業因,所生的現行當然都是業果,若以一個人或是一個畜生來說,必須看這“種子”現在完成的“現行”是什麼?就以這個人現行是人來看,因為要談畜生,我們不能跟畜生溝通,也不瞭解畜生,當然這麼講,有一些馴獸師、馴鳥師可能會提出反對的意見,但是你說你能瞭解牠,其實還是不瞭解,只因為你給牠吃,牠聽你的話而已,對於上我們不瞭解的事情就不要去談,所以我們談的還是以人為基礎,因為佛法是針對人而說。
如只是一個人,能生的種子,業裡有善、有惡、有無記,所生的現行就有善、有惡、有無記,表現的就是如此。如果始終處在人的環境,假使是在壞人的團體,那所熏的種子完成的肯定就是壞的;如果所處的環境,接觸的、熏習的都是好的,當然所熏的種子就是好的,就會成為好的結果。所熏如果還是善、惡、無記,肯定完成的因果還是善、惡、無記,就是所謂的「在業裡面打轉」。談這個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雖然人是以過去無始以來所造作的業,完成的因,顯現現在的結果,譬如:種子發出來的是人的種子因,當然顯現是人的結果,這就是「能生種子、所生現行」,是不變的。
第三個講“所熏種子”:如果現在所處的是出家的環境,當然就有熏習佛法的機會,但這中間有一個關鍵性,為什麼?因為第三個是一個變化的現象,你現了出家相但是內在根本依然,不說是與佛無緣,因為與佛完全無緣的話是不可能出家的,但是所處、所熏的習氣都是業的話,即使出家了還是跟世俗人一樣。可見要看你所熏的種子,將來去承受的、完成的,是惡的、好的,或不好不壞的!只不過第三個“所熏種子”是可以改變的,不是改變業因業果,不是以這個人的因與果來說;因為以人而言「能生的種子、所生的現行」就是一個人,所熏的種子也會因為一些因緣法則的引發而有所覺悟,最後甚至能學佛或出家,當然在這種環境之下熏習的,就是去學習佛陀的道理方法與智慧,最後得到的結果,因果的功能肯定就能成就道業。可以發現第一個“能生種子”與第二個“所生現行”,是依於種子因而完成現在的果;也就是說「能生種子就是因,所生現行就是果」,這是一個因果關係,也是第一個“種子跟識”的關係。
第三個所熏種子是一個變化的關係,這種變化是依你所處的因緣環境而形成,只有環境不一定能成,但是如果引發過去的菩提種子的話就一定能行,假使過去世沒有這種菩提種子怎麼辦?現在就可以熏習菩提種子,將來就有機會使菩提種子發出來,同樣可以得到道的結果。因此第三個所熏種子是一個變化的現象!第四個是完成的一個作用,這種作用是來自你的所熏種子,不是肯定於那個「能生種子、所生現行」;再重複一下,為什麼不是?剛剛已說過--如果能生的種子是一個道,所生的現行呢?就是一個學道的人,不論是以出家或在家學佛來講都行,換句話說,你是一個學佛、學道的人,這是一個不變的。
第三個是會變的,因為所熏習的關係,即使你是個學道的人,有過去這種種子因,現在顯現這種果,但是因為所處的環境的緣故,我們知道所謂“因與緣”,“緣”是引發第八識種子因的一個力量,如果“緣”是道,當然可以引發你以前在第八識裡的道的種子,顯現出道,這時能生的種子就是道,所生的現行也是道了;如果過去雖然有所熏習,但是現在所熏的是“人”,甚至肯定都是一些善惡之業的話,這就是一貫的了,為什麼?因為能生種子是業因,所生現行還是業果,當然繼續在人裡面了。如果仍在惡業善業裡打轉的話,所熏的還是善惡之業,當然得到的結果就看所熏的善惡之業,如果惡多肯定將來要墮入下三道,如果善多的話將來就可以成為天或者是人,這是它的一個作用的結果,這是談〈種子與識〉第一個必須認識的。
但是剛剛說過第三個是一個變化,這個變化是在乎因緣而完成因果,並不就是肯定「能生種子,所生現行」的不變,肯定它還是會變。尤其要把握一個重點,任何一個種子的發生完成的就是一個結果,這是因果關係,但是我們一生中間絕不是只有一顆種子而完成一個結果,如果這個人就是一個業因完成一個人的結果,難道他就不會起變化嗎?為什麼會變?這個並不是所熏的種子而變,而是那個第八識裡面還有更多的種子,因為外緣的關係引發第八識裡別的種子也會發出來。有句話說“業不淨不得成正覺”,何況第八識裡面不只是業的種子,同樣也有道的種子,業會因緣而引發,道也會因緣而引發,那就是看什麼緣?如果相應的是業,這個緣就是業緣;相應的是道,這個緣就是道緣;所以能生種子、所生現行,說它不變,是說「任何一個種子的現象而已,不是所有的種子現象」,因為以一個人而言,他絕不是只有一個種子。
譬如一個人有時過得很好,就表示都是善的業種子,如果本來過得好好的,怎麼又過得不好了?甚至於過得很痛苦,那就是另外的惡的業因,惡的種子發出來了,這就是能生種子、所生現行的不變,它是來自每一顆種子發生的時候,展現現在的現行。而現行有兩種現象,一個是於相上說現行,一個是於相上包含的內容,看它是善的、惡的或業的、道的,或叫做菩提種子都可以,所以一定先要把握這點,千萬不要以為一個人就是一個種子、一個因,而後完成一個現行、一個果,佛法不是這麼解釋。是說什麼“因”一定是什麼“果”,這是不變的,但並不是說這一個因果就代表所有過去無始以來所作的業因,才有現在果的完全顯現,而是不同的種子發出來,就會顯現不同的因果,這是必須要把握的。
但是把握的要領是在第三個“所熏種子”!所熏種子要把握什麼?一個是現在的,但是還有過去的,可以發現,三世因果就是所熏種子與唯識的關係,為什麼?因為過去所熏習的如果是道,現在所顯現的果就是道;過去熏習的是業,現在所展現的就是業。所以完成的因果肯定「業因就是業果,道因就是道果」,那就是第四個所說的“因果與功能”,它是一種作用完成的。這種作用其實是來自除了「能生種子與所生現行」的這一種過去因與現在果的關係之外,它還有第三個可以起變化的,這個變化不是說因為過去的業,現在我修道,所以業就不存在了,不是這種變化,這一點要特別瞭解。而是說一個人不只是有一種種子,他有太多的種子,而且種子的類型都不一樣,譬如有惡的種子、善的種子、無記的種子,還有道的種子,或者叫做菩提種子。菩提是什麼樣的種子?譬如一個人的一生總會有感受、有覺悟,說不定有懺悔、有遺憾、有後悔,這種種現象都會發生,其實都是一些菩提種子,如果能熏習成為一種力量的話,當然現行就可以改變。
一般人喜歡念這兩句話:“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其實只是個概念,說的是什麼?就是所熏種子的三世因果,過去所熏是因,現在所得是果,現在所熏是因,未來所得就是果,這叫三世因果,它的因果功能也是這麼肯定的。但是有一個問題,三世不能把時間擺得太遠,不能拉遠到過去世,因為過去世是哪一世?如果說現在,現在又是哪一個時刻?其實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個年齡層或哪一個環境,都不一樣!所以我常說三世應該是講三個時段,現在、過去、未來,若以現在為準,就是正在眼前,而正在眼前要拉得很長,就是現在活著的這一生;過去呢?就是這一生以前所有的過去;同樣還有所有的未來,這是將時間拉得很長;其實要拉短一點的話,以你在某一個年齡層來談,譬如做小孩子的時候,小孩子的那個時候的現在,以及他的過去,甚至於他的未來,都是一種不同的現象。再說到達某一種年齡,成長了,常常做父母的就會有一個感受「這個小孩子小時候乖得很,為什麼現在不聽話了?為什麼現在會學了做壞事?」其實那是因果關係,是他所熏的的種子關係,這所熏的種子就可以肯定他能生的種子因,以及所生的現行果,只是這個時段我們不要把過去、現在、未來拉得那麼長,每一個時間點,譬如說每一個意念,一個念頭起來的時刻就是現在,一旦這個念頭過去了,第二個念頭起來了,第二個念頭就是未來。所以一剎那就有現在、過去、未來,當然一天、一月、一年,甚至講一輩子,任何一個時段都有現在、過去、未來,那所熏的“所”就能肯定哪一個時間、空間,而涉及到的因緣是什麼,所熏的就是什麼!
可見第三個所熏種子是會變化的,這「能生種子與所生的現行」,為什麼不變呢?是指任何一個種子因是什麼,顯現的現行就是什麼,它是不變的!因為這種情況如果你一貫就這個樣不變,當然所熏的也沒有變,最後所得的因果的確就是如此。可是所熏的變了,這個變也有過去所熏的,那就是在第八阿賴耶識裡的道的種子,它會變,業就可以成道,也就是常說的從業顯道。為什麼業會顯道?那是因為過去所熏的道種子的關係,所以得到的結果就不一樣。 再重複一遍,「能生種子、所生現行」是不變的,會變是因為所熏的種子不同,將來所得到的結果,因為涉及到不同的因,就會完成不同的果的作用,所以種子跟識的關係,怎麼去認識、了別它?要搞清楚,不要迷惑「為什麼一會兒這樣講、一會兒那樣說?」那是由於每一個種子發起的不同,所以生起的現行也不同,既然知道了這種理論,了解「原來還有一個所熏的機會」,我們就要好好的把握這個機會,使因與果的功能把原來不好的轉變為好的!這個轉變不是由業而轉變,是因道的修養而轉變,這是講種子與識的關係。
一定要好好把握這四個道理,千萬不要把意思弄錯了!其實講這四個內涵,也不是兩個時段或者一小時就可以講完,這一段主要是介紹一些佛法,在唯識學上怎麼樣從法相上去認識、了別而後作肯定的法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