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經絡、與健康 (六十一)

    百症賦以歌賦的形式,提出了對治近百種病症的穴位(計一百五十六穴),可以說是對症用穴的經驗結晶,個人覺得很值得學習、參考並欣賞,因此擬取前面一小段(主要為頭面症狀)為例,提出個人的心得報告。當然,每一症狀的病因是十分複雜的,對症用穴也不是萬能的,需要用心揣摩,才能有所體會。換言之,需要不斷的累積知識經驗,才能得心應手。在學習階段,也需要不斷的揣測,不斷的修正,才能不斷的提升適合保健的知識經驗。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09期2016年4月

百症賦

百症俞穴,再三用心。

百症賦以歌賦的形式,提出了對治近百種病症的穴位(計一百五十六穴),可以說是對症用穴的經驗結晶,個人覺得很值得學習、參考並欣賞,因此擬取前面一小段(主要為頭面症狀)為例,提出個人的心得報告。當然,每一症狀的病因是十分複雜的,對症用穴也不是萬能的,需要用心揣摩,才能有所體會。換言之,需要不斷的累積知識經驗,才能得心應手。在學習階段,也需要不斷的揣測,不斷的修正,才能不斷的提升適合保健的知識經驗。

 

囟會連於玉枕,頭風療以金針。

“淺而近者,名曰頭痛;深而遠者,名曰頭風。頭痛卒然而至,易於解散也;頭風作止不常,愈後觸感復發也。”一般急性頭痛來得快,去得也快,病程較短;而頭風則是慢性頭痛,不知何時會復發,因此取穴不同於一般,要取囟會穴及玉枕穴來對治。囟會為督脈穴位,在頭頂前方,而玉枕則為膀胱經穴位,在頭頂後方。由於以前我保健頭痛時,不知道區分一般頭痛及頭風,因此過去並未取出這兩個穴位來作保健。由於頭風是慢性病,取穴保健時,宜用較輕(輕至中等)的力道作較長時間的保健。

 

懸顱、頷厭之中,偏頭痛止;

強間、豐隆之際,頭痛難禁。

以經絡走向而言,膽經在頭部循行路徑為側面,因此偏頭痛一般會取膽經穴位來保健,在耳朵斜前方的懸顱、頷厭、懸厘、曲鬢等四個膽經穴位,如圖一頭部穴位圖所示,是我在保健頭部前方偏頭痛的常取穴位。由於按揉穴位可按到較大範圍,因此這四個穴位我通常都會先按,然後看那個穴位較得氣,就多按那個穴位,通常保健效果還不錯。至於頭痛難以禁受時,原因就較為複雜,強間是督脈穴位,豐隆是化痰穴,取豐隆應是代表頭痛是痰飲所造成的,可能會有陣發性的疼痛,應該就醫檢查,若沒檢查出毛病,可取這兩個穴位來保健。

 

原夫面腫虛浮,須仗水溝、前頂;

耳聾氣閉,全憑聽會、翳風。

 

                      

頭維

頷厭

懸厘

懸顱

曲鬢

耳門

聽宮

聽會

頰車

承泣四白

瞳子髎

迎香

巨髎

地倉

百會

風門

天柱

風池

完骨

天沖 率骨

公孫

攢竹

絲竹空

太陽穴

(膽經)

(膀胱經)

(督脈)

(胃經)

(督脈)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胃經)

(大腸經)

 

 

 

 

 

 

 

 

 

 

 

 

 

 

 

 

 

 

 

 

 

 

 

 

 

 

 

 

 

 

 

 


圖一:頭部穴位圖

 

 

 

 

 

面部虛浮微腫時稱為面浮,面腫虛浮取鼻下的水溝穴(人中穴)及督脈的前頂穴來對治。耳聾因邪氣壅盛而閉塞不通時,可取耳邊膽經的聽會穴及耳後三焦經的翳風穴來對治。耳聾原因十分複雜,一般人會先看醫生,若沒檢查出毛病,可能是亞健康問題,這時可考慮經絡保健。通常耳聾耳鳴時,我們都會先取耳朵四週的穴位來保健,通常最得氣的正是聽會與翳風這兩個穴位,因此多按揉這兩個穴位,對輕微的耳聾耳鳴會有及時的保健效果。若是沒緩解,應及時就醫,若未檢查出毛病,也可在這兩個穴位,或耳朵四週較得氣的穴位,作較長時間的保健。

 

面上蟲行有驗,迎香可取;

耳中蟬噪有聲,聽會堪攻。

 

蟲行感是很多人的經驗,有人在頭部、臉部,有人在肩部,有人在體表各部位等。

當臉上有蟲行感時,可取鼻旁的迎香穴來對治。當耳中有蟬鳴聲時,可取聽會穴來對治。一般我們會取迎香穴來緩解鼻塞症狀,使鼻子通氣,迎來香氣,而對治臉部蟲行感,對我而言,是另類的經驗。

 

目眩兮,支正、飛揚;

目黃兮,陽綱、膽俞。

 

目眩指的是眼睛看東西時會有天旋地轉的感覺,因目眩常與頭暈伴隨出現,故稱頭暈目眩。目眩時可取小腸經的絡穴支正及膀胱經的絡穴飛揚來對治。支正絡於心經,有心火時,可對治熱証;飛揚絡於腎經,有對治頭面症狀(頭痛、目眩、鼻塞)的功用。眼睛發黃,應是肝膽疾病,可取背部膽俞及其旁的陽綱穴來對治。一般而言,目眩、目黃較不屬於亞健康範圍,應儘早就醫較為適當。

 

攀晴攻少澤、肝俞之所;

淚出刺臨泣、頭維之處。

 

攀睛是所謂的胬肉攀睛,也就是長出的眼肉攀附到眼睛上,這時可取小腸經的井穴少澤及肝經的背俞穴肝俞來對治。而會迎風流淚時,則可取膽經的頭臨泣及胃經在頭部的頭維穴相配來對治。頭臨泣與頭維兩穴都在眼睛的斜上方,算是近處取穴。

 

目中漠漠,即尋攢竹、三間;

目覺(目荒)(目荒),急取養老、天柱。

 

眼睛看不清楚、視物昏暗時,可取眼旁的攢竹穴及大腸經在手指上的三間穴來對治。取攢竹是近處取穴,而取三間則是遠處取穴。眼睛看不清楚,視物模模糊糊時,可取小腸經的養老穴及膀胱經的天柱穴來對治。養老穴是利目穴,在保健眼睛時,我除了取眼睛四週的穴位外,也常取大腸經的臂臑穴、小腸經的養老穴,及膽經的光明穴等利目穴來加強保健效果。有人感冒時,我們常幫人按揉頭部後方膀胱經的天柱穴,按後常有人會有頭部較輕、眼睛較亮的感覺,這應是感冒後,風寒濕等邪氣進入頭部、眼部,按天柱解表,將這些邪氣驅離所致。

 

由於篇幅限制,也由於所知有限,茲再摘錄兩句如下:

 

通天去鼻內無聞之苦

 

鼻塞聞不到食物香味或花香時,一般都會取迎香穴來保健,或加取上迎香,而在頭頂附近膀胱經的通天穴,也是我常取的利鼻穴,在按了迎香及通天穴後,一般都會有鼻子較為通暢的感覺。

 

項強多惡風,束骨相連於天柱

 

項為後頸部,後脖子緊,多半是傷風傷寒所致,天柱穴有就近袪風寒的功效,而同是膀胱經在遠處(足部)的束骨穴,也具有緩解項強的功用。我有一次幫同修保健時,偶然間按了腳上的膀胱經京骨、束骨穴,她覺得緊繃的項部、頭部有顯著緩解的感覺,使我對“愈遠取愈遠”的取穴原則有了一次較深刻的體認。“束骨相連於天柱”,這個遠處、近處配穴的範例,我深有同感。至於“目中漠漠,即尋攢竹、三間”的遠近配穴,因未有親身體驗,就無法論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