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經絡、與健康(七十)

    大氣中,風、寒、濕、燥、熱、暑為六氣,正常的氣候不會使一般人致病,若是氣候異常,較熱、較寒、或較潮溼、較燥熱的天氣,則會使人致病,這時的六氣就轉化成六淫,成了致病的外來邪氣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18期2016年1、2月

氣血、經絡、與健康 (七十)  

風門

 

  大氣中,風、寒、濕、燥、熱、暑為六氣,正常的氣候不會使一般人致病,若是氣候異常,較熱、較寒、或較潮溼、較燥熱的天氣,則會使人致病,這時的六氣就轉化成六淫,成了致病的外來邪氣。人體正氣不足、臟腑功能較低下時,天氣的變化容易使人致病,尤其是節氣更迭時,就更容易使人致病。風為六淫之長,它會挾帶其它邪氣,例如風挾帶寒氣進入人體,就成為風寒;挾帶濕氣進入人體,就成為風濕;因此外邪侵入人體,一開始先中於風邪。

 

原夫百病,首中於風。

合谷解表祛風寒,

大杼解表而祛風,

魚際解外感風寒之邪。

 

大腸經的合谷穴、膀胱經的大杼穴、肺經的魚際穴都是解表穴,可對治因感冒產生的各種表証 (畏寒、發燒、鼻塞、項背強痛等),其中合谷可袪風寒,大杼可袪風、魚際可驅除外感風寒的邪氣。在保健上,合谷為多功能穴,多按揉合谷,可調動陽明經的氣血來袪風寒,它能提升正氣以對抗風寒邪氣,是身體較虛弱感冒時必取的穴位。背部膀胱經的大杼及附近的風門、肺俞等穴位都是解表穴,是感冒常用的保健穴位,按揉時,那個穴位較得氣 (酸麻脹痛等),就多按揉。魚際是肺經滎位,在保健上較常用於肺部有熱的情況,例如有乾咳、喉嚨腫痛等症狀時,魚際為保健必取的穴位。

 

肩髃周身四肢之風。

頭風外感風池妙,

頭痛驅風頭維攻。

 

大腸經在肩部的的肩髃穴可用來袪除手腳四肢的風邪,膽經的風池穴可對治外感導致的慢性頭痛,胃經的頭維穴則可用來驅除頭部遊走的風寒。風性善行,指的是風邪善於在體表經絡中遊走,四肢有風寒邪氣時,痛點會隨著經絡移動,而形成多處疼痛的現象。以風為名的穴位,含風池、風府、翳風、風門、秉風、風市等,有“治風六穴”之說,其中風池、風府、翳風三個穴位在頭部,風門、秉風在背部,而風市則在腳部。在保健上,風性輕揚,外感風寒常會侵襲頭部、項背部,故風池、風府、翳風、風門等四穴都是感冒解表常用的保健穴位。頭維穴在頭部,是胃經穴位,是前頭痛的保健穴位。

 

搜周身風邪有曲池、三裏,

治腰腿諸風必風市、委中,

冷風濕痹針環跳。

頭風外感列缺攻。

 

若全身有風邪,取大腸經的曲池穴及胃經的足三里穴;若腰部、腿部有風邪,取膽經的風市穴及膀胱經的委中穴;若是痹証 (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則取環跳;至於外感導致的慢性頭痛,則取列缺對治。曲池是手陽明經的合穴,而足三里是足陽明經的合穴,陽明經是多氣多血的經絡,而合穴多位在關節附近,具有泄逆氣的功能,因此可取曲池、足三里來對治周身的風邪。風市是治風六穴之一,位於大腿部,具有就近對治膽經循行路徑腰腿風邪的作用;“腰背委中求”,委中則是膀胱經對治腰部風寒的要穴。膽經在臀部的穴位環跳,是對治臀部、大腿部風寒的保健穴位,對於由臀部向大腿側面延伸的酸痛 (膽經循行路徑) ,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前面提到“頭痛驅風頭維攻”,是近處取穴法,而此處提到的“頭風外感列缺攻”,則是經絡取穴法,為遠處取穴,這兩種取穴法都是最常見的取穴法。

 

常聞陽陵泉搜四肢之風,且舒經絡;

足三裏搜四肢之風,又治腹痛。

 

膽經的陽陵泉及胃經的足三里都可用來驅除四肢的風邪,其中陽陵泉兼具舒經活絡的功效,而足三里又有對治腹痛的作用。“筋會陽陵”,陽陵泉具有舒筋的功能,對腳部酸痛的保健,此穴確是要穴。按摩經有“陽陵泉在膝外側,振動小筋痛難當”之語,因此我在幫人作腳部或關節酸痛保健時,除了按揉陽陵泉穴之外,還會加揉該穴旁邊的小筋,效果還不錯。胃經的足三里亦然,腹痛時,除了按足三里穴之外,加揉該穴旁的筋,對於腹痛也頗具保健效果。

 

肺俞驅風,治風寒咳嗽,

通天泄表,可治鼻塞不通。

 

肺經的背俞穴肺俞,具有驅風邪的功能,可用來對治感冒咳嗽等症狀;而膀胱經在頭部的通天穴也可舒解表証,並可治鼻塞不通之症。膀胱經在背部的大杼、風門、肺俞都是解表穴,在保健時,那個穴位較得氣,就多按揉那個穴位。而感冒鼻子不通時,在保健上,鼻子旁的迎香穴及上迎香穴,都是對治鼻塞不通的穴位,而通天穴也是我常取的穴位,許多人在按了通天之後,多有鼻子較通暢的感覺。我的保健經驗是,按迎香、通天等穴,可及時緩解鼻塞之苦,但保健效果難以持久;而多按揉列缺或外關等解表穴,對鼻塞的保健效果更好,這是因為袪除了一些肺經的風邪、寒邪後,肺經的功能有所恢復,肺開竅於鼻,故鼻塞自然得以緩解。

 

風府、風門專理一切中風病,

百會、水溝治一切暴中風。

 

督脈在頭部的風府穴及膀胱經在背部的風門穴,專門治理一切傷風 (感冒) 的病症,而督脈在頭頂附近的百會穴及鼻下的水溝穴 (人中穴),則對治一切突然發生的中風 (腦卒中) 。顧名思義,風門、風池分別為人體檔風的城門及護城河,而風府則是過了城門牆的府第,若是按揉風府較為疼痛,表示風邪已深入一些,這時這三個防風穴及翳風穴都要多按揉保健。暴中風指突然昏迷、不省人事,這時需要急救,除了趕緊呼叫救護車外,可按人中穴或百會穴先自行急救。當有人因中暑昏迷時,可先按鼻下的人中穴,力道不能太小,我的一次親身體驗是按了約十秒即見效,也讓我見識了人中穴的威力。

 

風性善行數變,治療切莫死板。

 

風性善於遊走變化,對治時不能太過死板,除了近處取穴、遠處取穴之外,還要能辨証取穴。對保健而言,近處取穴及隨經 (絡) 取穴是最簡易的取穴方法,其它取穴、配穴等方法,還是要多充實中醫知識,多看、多聽、多想、多做,才能提升自己的知識經驗。綜合上述對治風門的穴位,如表七所示。

 

表七:風門穴位 (依經絡)

  肺/大腸

心包/

三焦

心/

小腸
脾/胃 肝/膽 腎/膀胱 任/督

魚際, 列缺

曲池, 合谷

手三里

肩髃
   

頭維

足三里

風池

環跳

風市

陽陵泉

通天

大杼

風門

肺俞

委中

風府

百會

水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