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334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經  文

   有妙三昧名隨樂 菩薩住此普觀察

   隨宜示現度眾生 悉使歡心從法化

   劫中饑饉災難時 悉與世間諸樂具

   隨其所欲皆令滿 普為眾生作饒益

   或以飲食上好味 寶衣嚴具眾妙物

   乃至王位皆能捨 令好施者悉從化

   或以相好莊嚴身 上妙衣服寶瓔珞

   華鬘為飾香塗體 威儀具足度眾生

    釋 疑

  妙三昧,即妙行三昧;義諦在畢竟空相應、妙見無二,因果歷然。

  菩薩隨宜示現,住此三昧,觀察眾生,令使生歡喜心,信佛教化;所謂隨樂,依古印度國土眾生之實情,隨令滿足,普獲饒益;故說度化之法,旨在令好施者、皆能從法演化。

 

    經  文

   一切世間所好尚 色相顏容及衣服

   隨應普現愜其心 俾樂色者皆從道

   迦陵頻伽美妙音 俱枳羅等妙音聲

   種種梵音皆具足 隨其心樂為說法

   八萬四千諸法門 諸佛以此度眾生

   彼亦如其差別法 隨世所宜而化度

   眾生苦樂利衰等 一切世間所作法

   悉能應現同其事 以此普度諸眾生

    釋 疑

  世間崇尚色相好,容貌好,衣飾好;若為眾生從道故,可以隨應方便,使樂色者愜其心意。其次是樂於音聲者,如迦陵頻伽(俗稱八歌),譯謂美音鳥或妙聲鳥;此鳥出自雪山,幼雛即能鳴唱,其音和雅,聽者歡欣。如雄雞聲,晨間啼鳴,四方隨應,具覺醒之意。又如大梵天五種梵音:即正直音、和雅音、清徹音、深滿音、周徧普及音等。藉樂音之心,而為說法,廣及八萬四千法門,隨應化度;令使遠離五欲八風之苦,運作四攝方便,普度群命。

 

     經  文

   一切世間眾苦患 深廣無涯如大海

   與彼同事悉能忍 令其利益得安樂

   若有不識出離法 不求解脫離諠憒

   菩薩為現捨國財 常樂出家心寂靜

   家是貪愛繫縛所 欲使眾生悉免離

   故示出家得解脫 於諸欲樂無所受

   菩薩示行十種行 亦行一切大人法

   諸仙行等悉無餘 為欲利益眾生故

    釋 疑

  云何菩薩示行十種行?

  即言普賢菩薩十種廣大之行願:1、禮敬諸佛。2、稱讚如來。3、廣修供養。4、懺悔業障。5、隨喜功德。6、請轉法輪。7、請佛住世。8、常隨佛學。9、恒順眾生。10、普皆迴向。

  云何一切大人法?

  即言佛說八大人覺法:

  1、世間無常無我。

  2、覺知多欲為苦。

  3、常念知足守道。

  4、常行正勤精進。

  5、廣學增長智慧。

  6、布施怨親平等。

  7、出家梵行清淨。

  8、發心普濟眾生。

 

    經  文

   若有眾生壽無量 煩惱微細樂具足

   菩薩於中得自在 示受老病死眾患

   或有貪欲瞋恚癡 煩惱猛火常熾然

   菩薩為現老病死 令彼眾生悉調伏

   如來十力無所畏 及以十八不共法

   所有無量諸功德 悉以示現度眾生

   記心教誡及神足 悉是如來自在用

   彼諸大士皆示現 能使眾生盡調伏

    釋 疑

  如來十力,即言如來十種智力,如前所摘錄。至於十八不共法,茲述如下:

  所謂不共法,即在限於佛位,不同於聲聞及菩薩,故謂之不共法。如:1、身無失。2、語無失。3、意無失。4、無異想。5、無不定心。6、無不知己捨。7、欲度眾無減。8、精進無減。9、念法無減。10、智慧無減。11、解脫無減。12、解脫知見無減。13、身業隨智慧行。14、語業隨智慧行。15、意業隨智慧行。16、知過去世無礙。17、知未來世無礙。18、知現在世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