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 341期2019年3月
當然僧還涉及,譬如啞羊僧,什麼叫啞羊僧?不會開口,就是從來不會談佛法,談修養的。也有應供僧,只是受供的老實比丘。
大乘起信論 三寶之認識
這單元來談「三寶」的問題,幾乎學佛的人都知道,所謂三寶就是佛、法、僧,一般在名詞上是說佛陀、達摩、僧伽。但也有人談到三寶就講三寶佛,其實這裡談三寶,就是談佛、法、僧,不是談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不是談三寶佛。三寶的問題,大家猛一看幾乎都很熟悉,如要以整體的佛教所提──佛、法、僧三寶,裡面涵蓋很多道理。
佛寶──是佛陀,談「寶」是講珍貴的意思。譬如珠寶、金銀,不是有說過七寶之數,是表示它很珍貴。以娑婆世界,佛教來談三寶,應該要對佛多做一些認識,當然談佛寶,只是談釋迦牟尼佛,還不是整個佛教裡所說的法義。因為皈依三寶佛法僧,這是依相而言,現在談三寶是以法而言,譬如說佛的種類大概可以找到一些跡象,什麼跡象?就是從藏、通、別、圓四個跡象來看,只是談到藏、通、別、圓,關係到佛的時刻,先要知道其中也涉及到法,於覺悟、於智慧的一些條件。來看藏、通、別、圓四種佛:
藏佛──「藏」就是講如來藏,也就是佛性的本來面目,為什麼說是如來藏呢?在<唯識學>裡談「如來藏」,是講「阿賴耶識」。梵文「阿賴耶」翻譯出來,就有「藏」的意思,指無盡藏。這個ㄗㄤˋ跟ㄘㄤˊ,要做一個解釋,二者的差別在哪裡?講大藏ㄗㄤˋ經,裡面藏ㄘㄤˊ了有經、律、論。大藏經,是一個大概的概念,這裡面蘊藏了一些什麼?蘊藏有經、律、論。以經、律、論三大藏來說,經裡面涉及到各式各樣的經,又可以稱為所藏的經的內涵不同,這就是談「藏」意思。「藏佛」是如來的本來面目,也就是佛性的意思。人人都有佛性,所謂的佛性,就叫做藏佛,是以如來的面目而言,可是有其內涵,內涵就是談如來藏,或講阿賴耶,它所藏的本有之性,叫做佛性。所以藏佛,就是談佛性。
通佛──「通」是普遍的、圓融的意思。因為以佛陀而言,他是因智慧而覺悟圓滿的成就者,所以「通」是無障礙的意思,為什麼說無障礙呢?藏佛是因位上的佛,通佛是果位上的佛。這裡談佛是覺悟的意思,不是談那些成就的佛來說的。以藏佛而言,眾生皆有佛性,有佛的因,也就是有覺悟的因,通佛是從道理方法而成就的果,道理方法有什麼用?會運用它就是能排除障礙。所以通是通達、沒有障礙,是排除了障礙之後。所以藏佛是因裡面有太多的業,阿賴耶或如來藏裡面,除了有菩提種子、有佛性本來面目以外,還有業的許多障礙,「通佛」就是把這一些障礙都完全排除;所以這如來藏本來的覺悟之性,或者佛性能顯現出來就是通佛;因為他的障礙已經排除,到達通達了或者圓融了。也可以說藏佛是因,通佛是果,這個先要把握。「別」跟「圓」,前面談因佛、果佛,為什麼還有別佛呢?
別佛──所以要瞭解,關係到完成了通佛之後,這些成就者的本身有不同的願,所發起的願不同,分別也就不同,這種分別不同的覺者,叫做「別佛」。像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藥師佛的琉璃世界,這些都稱之為別佛,別佛肯定是已經成就了的佛,他們的願都不同,因為佛都有願力世界,他們的世界不相同。
圓佛──談了因位、果位,也談了願的分別。「圓佛」是什麼?要能把握:有因是「藏佛」,有果是「通佛」,有願的不同是「別佛」,這整個加起來完成之後的叫做「圓佛」,也就是圓滿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通常談「圓佛」不是依照道理方法修行,完成了佛的無上正等正覺就叫做圓佛;不可以一下做三級跳,還是從一個凡夫眾生,怎麼樣從佛因到佛果,到願的不同,最後完成為一個圓滿的佛,這才叫圓佛。所以這四個,雖然沒有次第,可是包含了必須要經歷的條件,或者具備的修養。
談佛陀,簡單的講是佛寶,真正寶在哪裡?眾生皆有佛性,佛性不能顯現出來,還只是一個因業而受輪迴的眾生,即使有菩提種子,因為沒有顯現出來,即使菩提種子顯現出來以後,最多只是成就菩提種子的修養而已。成就菩提種子修養,當然各人的願不同,也就是願力的不同,所成就的覺悟境界是相同的,可是結果還是有其差別;就是我剛剛講的,像阿彌陀佛的願力世界,建立的是極樂世界,藥師佛建立的是琉璃世界,釋迦牟尼佛建立的願力世界是什麼?是娑婆世界。別佛是經過藏佛、通佛而顯現的,別佛之後,最後所作完成一個圓滿的結果,都叫做佛,這個叫做「圓佛」,這是對佛陀的認識。
法寶──通常稱為「達摩」,在字典上一般把達摩都當成是人名,其實梵文達摩翻譯是「法」的意思。如果涉及到人,譬如達摩,應該講「菩提達摩」。可是一般稱達摩祖師,也可以知道那是說人,如果單稱其名,應該叫菩提達摩,不能只叫達摩。很多字典把「達摩」都說成「菩提達摩、,或說是「達摩祖師」,這是要特別注意的地方。達摩是以法而言,究竟說什麼?談的是戒、定、慧三無漏學;有戒學、定學、慧學,所以談達摩一定以法而言,也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或者三無漏法都可以。
僧寶──「僧伽」這名詞,有時候簡稱出家人叫做僧,其實沒有錯!一個出家人,是僧裡面的一份子。這話怎麼講?因為僧伽是梵文,翻成中文叫做「眾和合」。「眾」,一定是三個以上,所以通常說僧伽是一個團體。這團體一定是三個以上,為什麼要講三個以上,因為你、我是對立的,三個以上,就有調和的意思。所以僧伽叫做和合,兩個是對立,為什麼講僧伽是三個以上,就是關係到和合的問題。
以平常人來看,兩個人可能有是、有非,有對、有錯,總有其不相同的地方,有第三者的話,就有調和的作用。所以為什麼僧伽一定要談三個人以上,當然四個、五個,甚至於百個、千個、萬個,都可以叫做僧團,或者叫僧伽。我們習慣談僧伽,就是談出家人就叫做僧。過去在大陸,談到僧,出家人的確都叫做僧,可是很少人知道,清末民初時期,很多出家人把這個僧當成姓。
我的法名是「白雲」,就叫做僧白雲,好像把這個僧當成姓,其實那不是姓,它是一個代表。白雲,在世上也有姓白的叫雲的,也有人取名字叫做白雲,為了分辨,所以加一個僧,表示我是出家人,這個白雲是出家的,他不是一般的人。所以僧不是以姓來說,而出家人的姓,是以「釋」來說──釋迦牟尼佛的「釋」。談到這個姓的問題,我在這裡稍許講一下,如果要同或尊釋迦牟尼佛,而隨他姓的話,其實姓釋不夠,應該叫做釋迦,應該姓是釋迦,因為當初釋迦牟尼佛在然燈佛授記的時候,取的名字叫做釋迦牟尼。釋迦不是一個姓的代表,只是以一個人的慣性作用來看,好像是釋迦,是姓「釋迦」名叫「牟尼」,要翻成中文呢?它是能仁、寂默的意思。來源在晉代的道安法師開啟,凡所有的佛子就是講出家的,都以釋為姓。道安法師自稱為彌天釋道安,就是這麼來的。而後來的出家人也都姓釋!
剛剛已經解釋了僧伽,以出家人而言就是以「僧」,簡單的稱呼做代表,如果以僧伽來做代表,不是以個人為代表,是團體的稱呼,這一點我們要特別把握。前面談到佛是珍貴的、法是珍貴的,「僧」珍貴在什麼地方?因為僧是學習佛陀的道理方法的專業從業人員,所以他也代表佛而說法,能做到這樣,稱之為僧寶。也就是說出家人的珍貴處,是講他的修養而且可以代表釋迦牟尼佛說法。
僧,通常有各種不同的出家人,大部分是講聲聞僧、菩薩僧;聲聞僧就是小乘,修小法的出家人,菩薩僧是修大法的出家人。我在前面解釋過大乘、小乘的認知,所以不再重複,可是一定要把握「僧」有聲聞僧、菩薩僧,但千萬不要再想「是不是還有佛僧呢?」就完全錯了!聲聞僧,是以小法的出家人而言;菩薩僧,是以大法的出家人而言,不管是小法成就阿羅漢,大法成就菩薩,最終的目的都是成佛。羅漢也好,菩薩也好,只是一個過程,不可以說有聲聞僧、有菩薩僧,是不是還有佛僧。
如果一定要有佛僧的話?不是成就,是以釋迦牟尼佛顯比丘相的那一個僧而言。釋迦牟尼佛,看到他打赤腳、捧缽這些相,都是以出家的相來表現的;釋迦牟尼佛成就佛以後,不叫做佛僧。只是顯這一個出家相,而出家相,有聲聞的出家相,也有菩薩的出家相。這都是釋迦牟尼佛以化身或者相應的法身來說,都可以,以上是談僧的概念。當然僧還涉及,譬如啞羊僧,什麼叫啞羊僧?不會開口,就是從來不會談佛法,談修養的。也有應供僧,只是受供的老實比丘。也有三皈僧,這些名詞,都是以後的人的分別。還有誦經的僧,專門只會誦經的。除了誦經之外,也會講經說法,專門從事所謂的弘法的,稱三皈僧也可以,稱菩薩僧也可以,或者也可以稱是三寶的代表者,有的叫做大僧,或者大比丘,這就是僧伽的部分。三寶,就是談佛、法、僧,這三個除了名相之外,還要知道所包含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