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49期2019年11月
按照中醫基礎理論,人體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於體表的部位,還是針灸、推拿、氣功等療法的施術部位。
氣血、經絡、與健康(101) 認識穴位 /詹天賜
認識穴位
《黃帝內經》包含《素問》及《靈樞》兩部醫學經典,其中《靈樞》為《針經》,其第一章為九針十二原,它提到了五臟二十五俞穴及六腑的三十六俞穴:
黃帝曰:願聞五臟六腑所出之處。
歧伯曰:五臟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
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以上下。
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
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俞也。
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根據〈百度百科〉:“腧穴又有輸穴、俞穴之稱,也有叫穴位、穴道或孔道的。按照中醫基礎理論,人體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於體表的部位,還是針灸、推拿、氣功等療法的施術部位。”也就是說,穴位是疾病反應點,也是治療點,針灸主要的施治點就是穴位,而位在經絡上的穴位,稱為經穴;不在經絡上的穴位,則為奇穴。
人體骨節交會點,共有三百六十五處,指的正是人體中的三百六十五個經穴。重要經穴多位於經絡中的骨節交會處,也就是骨節中的空隙、凹陷處,這些穴位是氣血遊行出入的地方。若能了悟“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這句話的深意,就能掌握經穴的奧妙,不能了悟的,即使多方探討,仍不得要領。
我們也可由循經感傳的角度來看經穴,經絡敏感人在刺激穴位時,會有經絡感傳的現象。依據〈百度百科〉,所謂循經感傳現象指的是:“刺激穴位時在經脈循行路線上出現的一些特殊感覺傳導現象。是最常見的一種經絡現象”,而經絡感傳“在經過穴位時常出現感覺加重、停留或似水流入低凹的現象”,這說明了在氣血的經絡傳導過程中,經過穴位時會有減慢、停駐的現象。經穴正是經絡中氣血匯集、出入之處,經絡保健除了循經保健外,穴位的保健也是保健重點。
由於經穴數量多,在保健上便要有所取捨,方法上也要講究,才能取得保健的效果;五臟五俞、六腑六俞穴的保健法,便是一種不錯的方法。所謂五俞穴,指的是手三陰脈 (心、心包、肺) 及足三陰脈 (脾、肝、腎) 各經脈的五個穴位,其中手三脈由手指到手肘、足三陰脈由腳指到膝蓋的五個特定穴位,分別稱為井、滎、輸、經、合。例如肺經,井穴是少商、滎穴是魚際、輸穴是太淵、經穴是經渠、合穴是尺澤,取這五個穴位來保健肺經,即為肺經五俞穴保健法。六腑多了個原穴,故成六俞,由於五臟的原穴與輸穴為同一穴位,故形成五臟五俞、六腑六俞的現象。十二經脈、十五絡脈的氣血,行經、匯入這些俞穴,故保健這些穴位,就可保健到各個經脈。至於如何認識、應用這些俞穴,可由《難經》來理解:
〈六十五難〉曰︰經言所出為井,所入為合,其法奈何?
然︰所出為井,井者,東方春也,萬物之始生,故言所出為井也。
所入為合,合者,北方冬也,陽氣入藏,故言所入為合也。
《難經》以生、長、收、藏的觀點,來詮釋五俞穴,井對應東方春,滎對應南方夏,輸對應中央長夏,經對應西方秋,而合對應北方冬。若以水流的形成來比喻,井為水流最上游,到處有水,但不成形,遠望如井字,故稱為井。滎則為涓涓細流,它匯集不成形的上游水源,逐步形成小水流。而輸則匯集小水流,由上游灌注而下,形成了支流。經則匯集諸支流,形成主流,而合則為主流匯入大海,回歸所屬臟腑。例如肺經的合穴為尺澤,心包經為曲澤,心經為少海,大腸經為曲池,三焦經為天井,小腸經為小海,從字義來看,都有會合成池、井、澤、海之意。若以氣血多寡而論,井穴氣血含量最少,而合穴則最多。至於五俞穴在保健上的應用,可參考《難經》六十八:
〈六十八難〉曰︰五臟六腑,各有井滎輸經合,皆何所主?
然︰經言所出為井,所流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
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
此五臟六腑井滎輸經合所主病也。
〈六十八難〉的詮釋可參考註一所列的網頁內容。心下滿指的是心下方的胃脘脹滿,若是因脾運化不良所造成,可按揉脾經的井穴隱白;若是因肝犯胃造成的脹滿,則可按肝經的井穴大敦。滎穴可用來清各經絡的熱,例如肺經的魚際可用來清肺熱,肝經的行間可用來清肝火。輸穴主治身體有沈重感、關節疼痛,經穴則可對治因受寒熱引起的咳喘。至於合穴則可用來對治經氣上逆,例如肺氣上逆會有咳喘現象,這時可按揉尺澤,以降逆氣,而緩解咳喘。
在實際保健上,在手肘、膝關節以下的穴位是平日保健的重點,若保健時間較為充裕,可一天按揉手肘以下的所有穴位 (含手三陰及手三陽脈),隔天按揉膝關節以下的穴位 (含足三陰及足三陽脈)。我以前初學經絡保健時,便是經常按揉這些穴位。若保健的時間較少,則可選按五臟五俞、六腑六俞穴。若時間再不夠,也可只取手腕、腳踝附近的輸穴,及手肘、膝關節附近的合穴來保健。
當然,經絡保健也要看個人體質及身體狀況而定,若有上火的現象,不論是實熱或虛熱,均可取滎穴來保健,例如肺熱取魚際、肝熱取行間、脾熱取大都、胃熱取內庭等。若是心肺功能較差,可多按手腕上的心包經原穴大陵、肺經太淵,及心包經合穴曲澤、肺經尺澤。
經絡位於肌肉之間,而經穴則位在肌肉深處的凹陷處,常在於骨節空隙、骨縫間,故取穴保健,要能按揉到位,才能有較好的保健效果。一般取穴,會依照穴位圖或穴位說明來取,但實際上,穴位保健還是要花點心力的。個人保健時,會大致依照穴位圖所標示的位置取穴,在附近找凹陷處或骨空處,並以是否得氣為準。所謂得氣,是有酸麻漲痛等感覺,沒有一點酸痛感的,可多揉一點時間,通常就會得氣。一般來說,穴位保健可用中等力道按揉約一至兩分鐘左右,一次按揉5-7下,稍微停留後再按;按揉到位,通常會有得氣的感覺。個人的建議是:要按就要按到位,寧可少按,但一定要確實按到,才會有較好的保健效果。(未完待續)
註一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06/07/10273150_4385244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