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法性本空,法從因緣,聚之法現,散則法寂,本無可取,亦無所見。 性空,諸法性空,空其本質所現之諸相,猶若虛空。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354期2020年5月

354期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之十六 /白雲老禪師
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

 

    經  文

    爾時,一切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假使百千劫 常見於如來

   不依真實義 而觀救世者

   是人取諸相 增長癡惑網

   繫縛生死獄 盲冥不見佛

   觀察於諸法 自性無所有

   如其生滅相 但是假名說

   一切法無生 一切法無滅

   若能如是解 諸佛常現前

   法性本空寂 無取亦無見

   性空即是佛 不可得思量

   若知一切法 體性皆如是

   斯人則不為 煩惱所染著

   凡夫見諸法 但隨於相轉

   不了法無相 以是不見佛

   牟尼離三世 諸相悉具足

   住於無所住 普徧而不動

   我觀一切法 皆悉得明了

   今見於如來 決定無有疑

   法慧先已說 如來真實性

   我從彼了知 菩提難思議

 

    釋  疑

 佛者、覺也!從自覺而覺他,而覺行以至圓滿。

 見佛,即現覺悟之德養,非見佛之相。

 自性,自體之覺性,本無生滅之理,彰理,在假名而說。

 法性本空,法從因緣,聚之法現,散則法寂,本無可取,亦無所見。

 性空,諸法性空,空其本質所現之諸相,猶若虛空。

 無所住,住相非恒常,從有所住而說諦義,故說住於無所住。

 

    經  文

  爾時,勝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如來大智慧 希有無等倫

   一切諸世間 思惟莫能及

   凡夫妄觀察 取相不如理

   佛離一切相 非彼所能見

   迷惑無知者 妄取五蘊相

   不了彼真性 是人不見佛

   了知一切法 自性無所有

   如是解法性 則見盧舍那

   因前五蘊故 後蘊相續起

   於此性了知 見佛難思議

   譬如暗中寶 無燈不可見

   佛法無人說 雖慧莫能了

   亦如目有翳 不見淨妙色

   如是不淨心 不見諸佛法

   又如明淨日 瞽者莫能見

   無有智慧心 終不見諸佛

   若能除眼翳 捨離於色想

   不見於諸法 則得見如來

   一切慧先說 諸佛菩提法

   我從於彼聞 得見盧舍那

 

   釋  疑  

 離一切相,不是捨離,不是逃避,而是不以自我分別,發起執著或計較。

五蘊相取著於色塵緣境為誘因,以至生起變化,產生作用。如是之人,不了解真性,故不能覺悟。云何是真性?

 謂真實之相,深解本質之理;亦所謂不妄為真,不變為性,譬如人之心體,本來寂靜,外緣牽動,五蘊變化,相境作用。

 法無自性,基於萬法因緣生,法本無我體,隨緣造作故;譬如黑暗中有珍寶,若無光亮照見,則眾寶不能現,為寶光無自性故。

 佛法如大日,有眼翳者不得見,除非眼翳治癒;但佛法亦不能從色想中求得,何以故?蘊起於色法,感受而發想,受蘊之所生,眾生心各異;於想相應色,不識受作用,少了分辨機。經中故說捨離於色想,不見於諸法,則得見如來;於此中受蘊,是作用之分別力,從受而發想,所想有多途,唯捨離色、受、想,於未行之前,方解真妙色。因此經中說:

 因前五蘊故,後蘊相續起;於行者當知唯大智慧,方能調適五蘊變化,生起饒益作用之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