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漫談(五十) 充實養生保健知識經驗談

    例如李開復曾是資訊界狂人,有改變世界的雄心大志,但得了癌症後,終於體悟到人生有涯而知無涯,認識到了人無知的一面,這才改變了他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54期2020年5月

健康管理漫談(五十) 充實養生保健知識經驗談 /詹天賜

 

  認識自己,可以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也可以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更可以是一個人生界的難題。人在健康的時候,有關身心的知識經驗,看來並不重要,但當人生了病,有關的知識經驗就顯得十分的重要。例如當人心臟不舒服時,就會想去了解心臟的結構,看究竟是那部份出了問題,像冠狀動脈、二尖瓣、三尖瓣等一般人不會去注意的專業名詞,就顯得格外需要有所認識了。也就是說,當人有了健康意識,就願意付出時間心力去充實健康知識。我也是一樣,當健康亮起了紅燈,剛開始就是找專業醫師,病情較為穩定後,因還是偶而會出現不舒服的狀況,才會開始去注意各種醫療資訊,看健康節目,或尋找各種民俗療法,以求改善偶而出現的不舒服現象。

 

  有道是:“久病成良醫",病了就會去充實相關的知識經驗,這是人之常情,而因此改變人生觀的,也大有人在。例如李開復曾是資訊界狂人,有改變世界的雄心大志,但得了癌症後,終於體悟到人生有涯而知無涯,認識到了人無知的一面,這才改變了他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對健康而言,認識自己的身體算是必要的,但有關人體的知識太多了,我們如何去充實有關的知識呢?我的經驗是隨因緣而定,例如我是五十歲左右身體出了大問題,去看了西醫,吃了四年的降壓藥,血壓逐漸穩定下來,但有時還是會出現血壓高、心臟不舒服的現象。其間看了幾位中醫,仍沒多大改善,直到遇到一位很特殊的中醫師,才得以顯著改善了健康狀態而停了降壓藥。停藥後,偶而不舒服的現象已有顯著改善,但並未完全解除。

 

由於同修曾因五十肩,被一位略懂國術的推拿師用了一年的時間調理好,於是她看久了也變成一個小推拿師,幫同事推五十肩,保健效果還不錯。後來還繳高學費學過一位“名師"的經絡保健,我看在眼裡,當時並沒有學習的意願。後來我在菜市場看到一些經絡保健的書,那時起了念頭,買來看看,結果看到了一個調理心包經的方法,由於我心臟雖經一位很特殊的中醫師 (這位中醫師亦為國術高手) 治療,但有時還是會有點不舒服。於是我照書上的方法,在心包經天泉與曲澤處 (約在手肘上方、肩關節下方) 找堵塞點按揉,結果保健效果十分良好,緩解了我心臟的偶而不舒服。有此經驗以後,我就找各經絡的穴位加以保健,然後又買了一些實用的經絡穴位保健的書來看。其間又有一些山友當了我的白老鼠,使我對經絡穴位的實際保健有了一些初步的學習經驗。也就是說,我一開始學習經絡保健,是由閱讀一些實用保健書籍著手,邊學邊推,開始累積經絡保健的知識經驗。

 

  我有整理心得的習慣,在整理一些症狀與取穴調理的關係時,卻發現各家看法不一,使我無法整理出一致的症狀與穴位的對應關係。例如我當時心臟不舒服,偶而血壓高,但我究竟應取那些穴位來降壓?有人提出按內關穴,有人主張調理心包經,有人提出按耳後的降壓溝,按曲池等穴,也有人提出按人迎穴、太沖穴等,各有各的說詞,但對經絡保健者而言,究竟是一個困擾。於是我開始尋找理論上的答案,開始去找正規的中醫書來看,剛好我有一位同事提到他有一套考中醫的教材,包含中醫基礎理論、經絡學、推拿學等書,就向他借了這些書來看。由於在校看書是本行,而且我的領域又是系統管理,於是藉助系統觀 (重視宏觀、整體觀、目的論等) 的訓練,在以經絡保健為主要的目的與範圍下,開始在正規教科書中去充實經絡保健的相關知識,並繼續累積實作經驗,對象包含家人、山友、親友、及千佛山義工等。

 

  在一面充實中醫知識,一面實際保健過程中,我開始去想原來的一個主要困擾,那就是症狀與穴位的關係。經絡取穴與局部取穴,是最常用的取穴方法,例如心臟不舒服時,可取心包經及其穴位保健 (經絡取穴保健法) ,也可取心臟附近的各經絡穴位也來保健 (局部取穴保健法),但最重要的辨証取穴法對我而言,卻是一個很大的瓶頸。以血壓高為例,它對中醫而言,只是一個証候,導致血壓高的可能原因很多,若屬於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的狀況,需要較用力打出較多的血液來供應全身需要,要靠補養氣血的方法。例如對老人家心臟不舒服的保健,以順經絡輕推心包經,或輕推心包經原穴大陵的方法,較有顯著的保健效果。若屬於生氣,一時血壓高,就可以按太沖穴、陰包穴等肝經中所謂的“消氣穴"來緩和情緒,以降低血壓。若是經絡不通導致血壓高,就要找出堵塞的經絡;此外,還有痰飲、血淤等其它原因,的確是十分複雜。於是我對於中醫診斷、辨証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買了一些相關的書來看。由於我看這些中醫書的目的在於提高經絡保健的效果,因此我不是照書上的順序看,而是挑著看,找尋辨証取穴的一些相關知識,使我在實際經絡保健時有所依循。

 

  我也曾看到一位中醫學者,在書中鼓勵一般人也要會把自己的脈,於是我也嘗試把自己的脈,起初都把不到脈象,只覺得脈膊在跳動,直到有一天晚上,在家裡樓頂上把到了自己的一些脈象,於是欣喜之餘,我就開始把“保健脈",目的不是治病,而是養生保健,所以我不必去在意正規中醫師對病脈的描述,而只是透過簡單的脈象,來提升經絡保健的效果。究竟經絡保健沒有“吃錯藥"的風險,取錯經絡穴位,是經絡保健常見的錯誤,但沒有顯著的後遺症。按揉穴位,沒有顯著的保健效果時,可能會導致被保健者承受一些不必要的疼痛,但因成本低、風險低、效益高,算是一個十分合算的保健法。有時試錯是必要的,只要手法由輕而重,注意一般推拿的禁忌 (例如重症、病患等人不要推),一般是沒什麼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