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356期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之十六 /白雲老禪師
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

 

經  文

  爾時,智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我聞最勝教 即生智慧光

   普照十方界 悉見一切佛

   此中無少物 但有假名字

   若計有我人 則為入險道

   諸取著凡夫 計身為實有

   如來非所取 彼終不得見

   此人無慧眼 不能得見佛

   於無量劫中 流轉生死海

   有諍說生死 無諍即涅槃

   生死及涅槃 二俱不可得

   若逐假名字 取著此二法

   此人不如實 不知聖妙道

   若生如是想 此佛此最勝

   顛倒非實義 不能見正覺

   能知此實體 寂滅真如相

   則見正覺尊 超出語言道

   言語說諸法 不能顯實相

   平等乃能見 如法佛亦然

   正覺過去世 未來及現在

   永斷分別根 是故說名佛

 

    釋  疑

  最勝教,說最勝法,微妙不思議。云何最勝教?謂:能清淨染著,能化解煩惱,能趣入菩提,能了生脫死,能究竟涅槃者,即是無上甚深最勝之法。

  是故,說能知實體實相,應斷分別根;即使三世一切佛,亦復如法正覺尊云何實體實相?要言之,即萬有之本體,是法性,也是真如;二者體同相異。如:

  法性──萬法之本體性。於相,隨緣變化而生效用。

  真如──常住真實之相。於體,隨緣不變而顯法諦。

 

    經  文

  爾時,真實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寧受地獄苦 得聞諸佛名

   不受無量樂 而不聞佛名

   所以於往昔 無數劫受苦

   流轉生死中 不聞佛名故

   於法不顛倒 如實而現證

   離諸和合相 是名無上覺

   現在非和合 去來亦復然

   一切法無相 是則佛真體

   若能如是觀 諸法甚深義

   則見一切佛 法身真實相

   於實見真實 非實見不實

   如是究竟解 是故名為佛

   佛法不可覺 了此名覺法

   諸佛如是修 一法不可得

   知以一故眾 知以眾故一

   諸法無所依 但從和合起

   無能作所作 唯從業想生

   云何知如是 異此無有故

   一切法無住 定處不可得

   諸佛住於此 究竟不動搖

 

    釋  疑

  如實之法,甚深奧義,如說諸法無所依,緣於地、水、火、風而和合生法相,是從和合而起;復說諸法實性,須解法不顛倒,欲如實現證,必須出離和合之法相,尤以現在非和合,過去及未來,亦復非和合,如是知解,一切諸法無相,則見如來

  何以故?為法無定法,一切法無所住故;所謂一法不可得,於一中覺知眾數,於眾中覺了一數;說明諸法如實無所依,但諸法確從和合而生起。肯定地說,諸法無能作,亦無所作;唯一可尋脈絡,緣無明,從業惑,實不能於任一定點而能獲得訊息者!

 

    經  文

爾時,無上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無上摩訶薩 遠離眾生想

   無有能過者 故號為無上

   諸佛所得處 無作無分別

   粗者無所有 微細亦復然

   諸佛所行境 於中無有數

   正覺遠離數 此是佛真法

   如來光普照 滅除眾暗冥

   是光非有照 亦復非無照

   於法無所著 無念亦無染

   無住無處所 不壞於法性

   此中無有二 亦復無有一

   大智善見者 如理巧安住

   無中無有二 無二亦復無

   三界一切空 是則諸佛見

   凡夫無覺解 佛令住正法

   諸法無所住 悟此見自身

   非身而說身 非起而現起

   無身亦無見 是佛無上身

   如是實慧說 諸佛妙法性

   若聞此法者 當得清淨眼

 

  釋  疑

  此頌的重點,若能明了深解三個字,則全文的法義,當可豁然通達,一切諸佛之無上妙法性。何等言三?謂:

有──肯定色、心之緣境,有作有分別,包括體、用、相等之變異。

 

  無──不是沒有,是從已有之緣境,認知有作有分別,深解體、用、相之變異,於色與心之交涉,以及於變異中發現,因何而作?因何而分別?進而了達法性於相,有成、住、壞、空,是色法;於境,有生、住、異、滅,是心法;如是認識,如是深解,則一切有法,無念無染,亦無作無分別;是則,無、是從有的突破之後,所顯露出離而清淨之現象。

 

  非──不是否定,是從虛空之作用,或大海之作用,而透示其廣大、深邃之德行,喻申其包容而無限,安忍而無度;於有,非空非海所已有,是色塵或法塵之相。於無,說明有與無突破之後,所展現者,是如實之法,不同於原有之相或境;頗具證、自證、證自證之殊勝妙諦之究竟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