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60期2020年11月
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 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氣上行,滿脈去形。 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
氣血、經絡、與健康(109) 情志致病 /詹天賜
情志致病
靈樞 [本神] 篇曾提到:“心怵惕思慮則傷神 … 脾愁憂而不解則傷意 … 肝悲哀動中則傷魂 … 肺喜樂無極則傷魄 … 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指出了若人的情志得不到抒泄或緩解,或一時情志嚴重失調,就會傷害到五神,從而影響到身心的健康。不良情緒會導致許多的疾病,依據百度百科,不良情緒對健康的影響有:“會導致胃腸疾病的出現,人傷心的時候會感覺到胃脘疼痛,導致食欲變差或者暴飲暴食,從而給腸胃帶來影響,如:胃潰瘍、胃炎、冠心病,嚴重者還會導致出現胃出血等,另外想得太多也會導致頭疼,抵抗力下降,產生疾病。”而不良情緒指的是:“一個人對客觀刺激進行反映之後所產生的過度體驗。焦慮、緊張、憤怒、沮喪、悲傷、痛苦、難過、不快、憂鬱等情緒均屬於不良情緒”,這種不良情緒又可分為持久性與過度性兩種。例如生氣,長久生氣而不能釋懷,為持久性的生氣;而一時暴怒,為過度性的情緒反應。也就是說,不良的情識作用,對健康是有傷害的。
黃帝內經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 提到:
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
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
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
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氣上行,滿脈去形。
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
人的情志,和五臟、氣血有關,心能化生喜氣,肝能化生怒氣,肺能化生悲氣,脾能化生憂思之氣,腎則能化生恐懼之氣。喜怒等情志反應,可以在對應的五臟中化生,正如一年有四季寒熱的變化,人的情志反應對身心而言,也是正常的。但若是一時起激烈的變化,就會轉化為邪氣而傷害到身心健康,正如激烈的天氣變化,會形成酷寒酷熱等邪氣侵襲人體。例如一時的暴怒,可立即傷到肝 (肝為陰臟);而一時的驚喜,則會傷到心 (心為陽臟)。肝生怒氣,逆衝而上,會使腦部充滿邪逆之氣;而暴喜之氣使心氣一時渙散,導致失神。因此,人若無法掌控情志,就無法確保身心健康。
因此,喜怒等情志作用若是長期失調未疏解或一時嚴重失調,就會導致身心不健康。[陰陽應象大論] 又提到:
怒傷肝,悲勝怒 …喜傷心,恐勝喜 …思傷脾,怒勝思 …
憂傷肺,喜勝憂 …恐傷腎,思勝恐 …
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指出了五志會傷到對應的五臟;而悲勝怒 (金克木)、恐勝喜 (水克火)、怒勝思 (木克土)、喜勝憂 (火克金)、思勝恐 (土克水),則是以情志來對治情志的方法,也是一種疏解情志的方式。恐勝喜的一個典型例子是來自儒林外史,范進年老中舉人,得知結果後暴喜發狂,最後靠著他害怕的丈人在一聲威喝下,才中止發狂。怒勝思的一個典型例子,是呂氏春秋記載的醫者文摯以激怒法治好了齊王的憂思病。悲勝怒較好理解,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英雄生氣時,美人悲傷落下淚來,頓然使英雄怒氣得到疏泄,這可說是以柔克剛的一種方式。喜勝憂,人在憂傷難解時,若有可喜之處,即可疏解憂傷之情。例如喪事,本是極令人憂傷之事,但若高齡往生,辦的是“喜喪”,訃聞中有的習俗在八十歲以上高齡往生者用粉紅色,九十歲以上用紅色,代表人能享盡天年,故高齡是喜,很能告慰、疏解家人往生帶來的憂傷。思勝恐,老死令人恐懼害怕,尤其是老年人,但若能懂得分析、探究、認識生命的本質,就能疏解一些老死的恐懼。
情志與氣血的關係,在素問 [舉痛論] 中提到:
帝曰:善。余知百病生於氣也,
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
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何病之生?
岐伯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故氣上矣。
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
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
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寒則… 炅則 …
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 …
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
黃帝提到百病生於氣,並提出九氣之問,其中六種為情志,岐伯則一一回答。怒則肝氣上逆,嚴重時甚至會有吐血與不消化、拉肚子 (肝犯脾胃) 的情形,這些都是肝氣上逆的緣故。喜則心氣暢達,榮衛之氣通順,這是心氣平順和緩之相。悲會造成心臟系統緊縮,肺葉抬舉,使得上焦之氣閉塞不通,榮衛之氣無法順利布散,使得胸中熱氣 (心臟不斷收放運動會產生熱氣) 無法順利散佈出去,而熱能消氣,故會造成肺氣不斷消散的結果。我有一位長輩,因先生突然往生,悲傷過度,導致肺氣十分虛弱,講話無力,聲音很小,又斷斷續續,使我對悲則氣消有深刻的感受。
恐慌會造成腎精退卻,使腎經的氣血無法上輸至心肺,這將導致上焦閉塞不通 (心腎不交),腎氣一時無法上行,只好循腎經返回,返回就造成下焦脹氣,因此腎氣在恐慌時是下行的。人受驚嚇,則心血動盪,心神頓失所歸,心中憂慮不安,因此心氣亦動盪不安。人在思慮時,心思寄存在所思,心神有歸止,這時脾所運化的營氣多用在思慮上,故脾經氣血的運行反而會因脾的精氣滯留在脾而運行結滯不暢。
由此可知,適度的情志反應對人而言,是正常的,就像天有四時運行,寒熱變化本屬正常。但若是一時五陰熾盛,或起情志後無法疏泄或緩解,就會傷到五臟,而情志內傷是傷害健康最直接的方式。因此,如何調理好五蘊,是長保身心健康的一個重要關鍵。在這方面,我十分受益於老禪師的五蘊調理方法,當自己的感受被外境啟動後,提醒在想行之間拉開距離,並且面對、分析、探究、認識問題,不斷的追問為什麼,不斷的觀照自心,久了確能改變想法,逐漸改變了自己的世界觀及價值觀,感受不會立即隨境而轉,情識作用變得較為薄淡,身心狀態較之過往也更改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