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366期2021年06月
佛法裡有一個基本理論,是談因緣和合、因緣離散,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事實上是一個很難,甚至在佛法裡是最複雜的一個課題。
大乘起信論法義 生滅說義
--煩惱與菩提的生滅
/白雲老禪師
這時段開始來談「生滅的法義」,也就是,佛法常常談生、談滅,還是關係到因緣,為什麼?因緣和合而生,因緣離散而滅,這裡面就是以法來講,所以談「生滅」,是談生滅的法義。這個主題是說,因緣和合而生法,因緣離散而生的就是滅。
煩惱跟菩提,煩惱一定有它的因,有它的緣,和合才會生煩惱;同樣菩提一定有它的因,也有它的緣,才能生起菩提。這裡談生滅的法義,會不會產生矛盾呢?一般介紹煩惱與菩提:「煩惱生,菩提滅;菩提生,煩惱滅。」這叫做胡說八道。為什麼?生滅法不是這麼解的,是以因緣來看,關係到顯現煩惱的因緣,或是顯現菩提的因緣。不是一個煩惱生起,那個菩提消失,或說菩提生起,那個煩惱消失。如果這麼去看,怎麼能稱得上是佛法?
煩惱是眾生因業而起,而菩提呢?是眾生因道而生;可是「煩惱與菩提」是一個什麼?一而二、二而一的東西,它不是一個相對的東西,也就是說:菩提,不是一種力量;煩惱也不是一個傷害的東西,用這種力量去消滅這個東西,不是這麼解釋。為什麼?菩提固然能成為一種力量,煩惱如果不能成為一種力量;怎麼會煩惱呢?是因緣,它的法的意義在那裡?煩惱,為什麼煩惱?可不可以不煩惱?煩惱了怎麼辦?才是一個生滅說法的問題之所在。
盡談菩提可不可以呢?不可以,因為沒有煩惱,菩提也沒有用。為什麼?菩提沒有機會顯現,要有煩惱生起,能夠從中間有所覺悟,顯現菩提,才叫做佛法。不能說:「沒有煩惱,去找一個煩惱來顯現菩提」,這叫愚癡,不是智慧。
有很多人說修苦行,行各種不同的苦行,可以去磨鍊自己,去消除自己的煩惱,如此煩惱更多!怎麼消除?因為中間必須要懂得:「因緣和合而生法,因緣離散呢?原來的生相,就可以轉變為滅相。」不能只是一個我的因,不要那個緣和合就可以了;忘了自己那個我,而且這個我是從業而來到人世間。所以真正學佛的目的是談「解脫」;解脫什麼?煩惱要解脫,解脫以後怎麼樣?還是不怎麼樣。只是這個煩惱,不致使人受到傷害,如此而已。
憑什麼?要有所覺悟,覺悟就使人的煩惱消失了。假使原來顯現煩惱不自在,現在煩惱化解了,自在了。是怎麼來的?是因覺悟而來的,這是一種菩提的現象。原來不自在稱為煩惱,現在自在了稱為菩提,這裡面有多少的「為什麼?」就涉及到因緣的生滅法。
佛法裡有一個基本理論,是談因緣和合、因緣離散,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事實上是一個很難,甚至在佛法裡是最複雜的一個課題。為什麼?談「因」,憑什麼知道它的因?談「緣」,是什麼叫做緣?這種緣又是怎麼發起的?在前幾個時段中,曾簡單的談過因緣的問題。
現在來看「因」,是一個本質,可是一般談的是發起,那個發起的種性叫做因,很不容易理解這種話。如果說一個法的顯現,這個法的本質怎麼顯現的?必須要有緣才能顯現。所以談第八識,或講如來藏裡面的種子,都叫做種性或種子因。那裡面不完全都是業,也有道,不完全都是道也有業,即使是一個再來的菩薩,裡面也非完全是道,還是有當生的業。
要談生滅,如果先不認識種子因,(或說種性),真正要深入把握,不妨把它當本質來說;這個因是什麼?是善的因?或是惡的因?還是道的因。可是這只是一個因!因怎麼會顯現呢?它的本質若要顯現出來,必須要有緣才能顯現出來;沒有緣,即使有這種因,也不可能生起什麼;比方煩惱,這個因以業與道來看,肯定大部份都是因為業才生煩惱。
假使提出另外一個問題,不是也有因為道而煩惱的嗎?要了解,一個是為自我、一個是為他我,可以說一個是為自我而煩惱,一個是為他我而煩惱,這裡面就有業與道的差別。釋迦牟尼佛入滅時,也留下一個煩惱,什麼煩惱?「正法久住」,什麼叫正法久住?也就是他所留下來的智慧的結晶,包含道理方法,就是現在所說的大藏經,已經成為印刷品,一直都在延續,可是表現出來的道理方法,要使人成就智慧,那才叫做正法。如果不能顯現智慧,成就智慧,就只是一些印刷品;佛陀所擔心的,就是「正法久住」的問題。所以我們從所謂三期的過程來看正法、像法、末法,其實這三期的過程,不是一個排列,而是一種現象。
「正法時期的現象是什麼?像法時期的現象是什麼?末法時期的現象是什麼?」它不是一個順序,也可以說不是一種次第。剛剛講煩惱的問題,煩惱的因是什麼?煩惱的因有其本質──是業的因?還是道的因?即使不說很有修行的人,就以一般修行的人來講,也會因為道而煩惱,為什麼?很多人學佛一開始很精進,慢慢就會懈怠了,偶爾又會發起這種覺悟之心。「欸!我應該,好好維護道心,好好在道的上面下功夫」,又會為道而煩惱。
通常談煩惱都是以業來說,幾乎沒有人談煩惱是以道來說,如果只是以業來說煩惱,的確,沒有機會顯現菩提。如果還能知道,除了業有煩惱,而道,同樣也會生煩惱,才會知道什麼叫菩提。大家要特別注意,因為一般把煩惱都當它是不好的,不錯,煩惱是不好,因為使人不自在,菩提是很好也不錯,可以使人自在。可是如果不了解,這種因緣生滅的法義,只是在煩惱與菩提裡打轉,轉來轉去最後都迷惑,迷惑什麼?這究竟是煩惱、還是菩提?這究竟是業?還是道?
所以談生滅法的重點在那裡?煩惱生起,怎樣使煩惱滅能覺悟?要能從煩惱中顯現菩提,煩惱才能滅。所以說煩惱生,要使煩惱滅,唯有從中覺悟才能使煩惱滅,如果把煩惱與菩提當成一個相對的,最後會造成什麼?「菩提生起,煩惱就消失了,或菩提生起,怎樣去覺悟?煩惱就不存在了。」這個不能成為一個道理,只是對佛法完全不明了,而產生的邪知、邪見。
所以只是在因緣上,去看因、緣,再看生、滅!就有很多人,產生什麼樣的最大誤會?「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就有所謂的「不生不滅就是中道」,盡在那裡唸這些,究竟唸的是什麼?知道的是什麼?為什麼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為什麼不生不滅又說是中道?法義在那裡?如果能夠了解煩惱與菩提的關係,真正知道它的法義,生滅,不生不滅並不是中道。不生不滅只是一種從生到滅一個過程完成了,為什麼?原有的生不生了,這個原有的生,滅了!當然這個滅也就消失了,是一種不生不滅的現象。怎麼會不生不滅就是中道呢?不生不滅這中間,有一個什麼中道?要認知不生不滅,怎麼稱之為中道啊?「生」,其中有道,「不生」,裡面也有道;「滅」,其中有道,「不滅」,其中也有道。
「不生不滅」其中都有道,才叫做中道。哪裡會說?唸一唸不生不滅就是中道,難道生與滅中間有一個道嗎?是「生」中間有道,「滅」中間也有道;「不生」中間也有道,「不滅」中間也有道,才叫「中道」。
在這裡特別告訴各位,我八十幾年來認識的,也就這麼好,好在那裡?就在這個上面。所以談因緣,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連生滅的法義都不懂,憑什麼說因緣所生的法都是空的?必須要知道,生滅法、因緣法,相互之間的關係,何況這個裡面談因與緣生法,生法又關係到因果,而因緣離散完成滅相,也關係到因果!是誰的因果?是修學的人的自我。從這因緣法的生跟滅,去看它的法義,怎麼樣去針對自我而說法,不是拿這個去教訓別人,所以常常把煩惱與菩提,當成相對,都是這種情況。人家煩惱,就說:「不要煩惱!煩惱也不能解決問題」,要怎麼樣能不煩惱呢?怎麼樣從中覺悟?才是佛法。再說菩提在煩惱中間,煩惱中間有菩提,怎麼能顯現呢?憑什麼顯現?譬如煩惱就是吃飯,吃飯關係到很多因與緣,飯必須要種稻子,菜要有各式各樣的,都關係到因與緣。
菩提是什麼?菩提是營養,吃飯的重點是在營養,不是在色香味,如果從相上去看,就是色香味,如果知道吃飯是為了營養,營養為了什麼?是真正維護色身,唯有色身健康,才能修行辦道,才能成就法身。就可以發現,原來煩惱與菩提是這麼講的,否則真不知道,它說什麼?最多會唸一唸,煩惱中間有菩提,菩提從煩惱中間顯現。憑什麼?要以什麼樣的道理?什麼樣的方法?怎麼樣去把握?就是從因緣,跟生滅上面去把握。
煩惱生起,唯有把煩惱消失掉,轉變為滅相,這要憑什麼!要懂得因是什麼?緣是什麼?這之間要怎麼樣去和合,要怎麼樣去離散,都有其道理方法在。否則,只是煩惱是不好的,菩提是好的,拿好的對付不好的,就一直在那裡打轉,轉了一輩子呢?還是只知道煩惱、菩提,菩提、煩惱。最多了不起去選擇,選擇什麼?選擇菩提。請問菩提在哪裡?所以我有時常常會講一句話,「談菩提,拿給我看看菩提。」
為什麼?惠能大師講「菩提本無樹」,菩提能拿得出來嗎?相反的煩惱就可以表現出來──不自在、身心不自在,就是一種煩惱的現象。身心自在了,是不是就是一種菩提現象?也不是。是經過覺悟之後,原來的不自在,變成自在的一種現象,於煩惱而言,是一個滅相,因為原來是一個煩惱的生相,現在完成了一個煩惱的滅相而已。可是這中間,要能憑什麼!
是覺悟,這種覺悟,就是一種菩提,這種菩提是什麼?是它的道理方法,怎麼樣幫助人。依因緣而言,因有業的因,也有道的因,業的因也有其道理方法,
道的因也有其道理方法,可是必須要有緣和合,才能生起。所以說: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怎麼空?空什麼?連生滅都搞不清楚了,能空得了嗎?看天空,天空是一個空相,可是天空上的,風雲雨電、日月星辰,能否定嗎?假使以「空相」而言,風雲雨電、日月星辰,不顯現在空中時,是那些現象的滅相,不是空的滅相!那些東西在空顯現的時候,那是那些東西的生相,也不是空的生相!
空是虛的,它沒有實在的東西。很多就把空當這個樣,「哦,看看有太陽、有月亮、有雲彩、有什麼?看這個空就不空了」,空還是空,空的本身就是虛的,它顯現的這些日月星辰、風雲雨電,只是一些現象而已。為什麼會顯現這些現象?就關係到因緣和合的問題,有時候為什麼沒有了?那是因緣離散的問題。
佛法中談「空」,如果連相上都不能空的話,不要說談它本身的內涵,也無法談它真正究竟的意境。所以談生滅,說法義,從因緣和合生,因緣離散滅,一定要了解,怎麼能和合?怎麼能離散?如果這重點不能把握,的確,只是說煩惱是因緣和合而生起的,煩惱因緣,讓它離散,就成菩提了。這個不是佛法,也不是生滅法,因為煩惱生,一定要使煩惱滅,憑什麼滅?需要中間顯現菩提,煩惱才能滅,這是一個基本的要領,這一段就介紹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