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366期2021年06月
西藏的密宗裡常常會持咒語,大家不要以為西藏喇嘛念的都是咒語,只是他們的發音都是藏文,念的那種方式,其實跟我們念經是相同的,只是發音不同。我們念的是國語,他們念的是西藏語。
佛說四十二章經(二之四)
/白雲老禪師
為什麼佛教從歷來到現代,很多出家人也告訴在家的可以去做這些呢?因為不管是燒香、拜佛、念經、持咒,或念佛,至少在做的時候,他不會去做壞事,只要有一份心去做這些,在心念上自己就可以調整;為什麼?如他在浪費時間、或胡思亂想,就有可能去做什麼不好的事,只要他還會想到念經、拜佛,或是持咒、念佛,就已經提起正念了,是很好的事。
可是畢竟這還不是學佛法,只是依賴這些使自己不會去做不好的事。所以我常說:「只是依賴這些方式,並不是學佛;真正學佛,是要學道理、方法。」因為有了道理方法,才能夠完成智慧;有了智慧,才能化解所有的問題。
人常常有了問題沒辦法化解,因為智慧不夠!尤其有很多的無可奈何,往往只有認命,也是因為智慧不夠。所以學釋迦牟尼佛,他是於智慧覺悟圓滿了的人。學佛就是學智慧,它的道理就在這裡。
學佛剛開始如何走進佛門?接觸時,難免要有佛教徒的行為,可是只是做個佛教徒不夠,必須慢慢的要接觸佛陀的道理方法,成為學佛的人。
在台灣號稱有七八百萬的佛教徒,這並沒有誇大,可是有多少是學佛的人,就很難說了。今天在台灣有二千三百萬人,真有八百萬學佛的人的話,我想社會不會這麼亂。因為有八百萬人學佛,一個家庭若以三或四口人來算,影響所及,這個數目字很驚人。
由於佛法的道理方法是:認識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對人是好的,什麼對人不好。影響所及,當然不好的就會慢慢遠離,會造成傷害的,就不會去做。
所以談斷欲也好,絕求也好,沒有「欲」就談不上「求」,之所以有所求,是關係到欲。佛法不是以單一的方式來說的,佛法是從相對的世間法,也就是凡關係到人與事的種種的知識經驗,或是問題,都是世間的法。因為「法」的本義就是,人與事產生的因緣法則、因果關係,都叫做法。
有時對法的認識錯誤,也常常會造成錯誤的看法。譬如「作法」,道士會作法,魔術師會變戲法,出家人能作法嗎?出家人也談作法,可是後面有個「事」,作法事。什麼叫「作法事」?是關係到人與事、或遇有什麼問題,怎樣去分辨它、認識它、化解它,這種行為就叫「作法事」。可是出家人絕不會「作法」。我說句不好聽的,會作的人,就是會作怪的人。因為作法本身就是作怪,尤其佛教界現在普遍流行的兩大類:一個就是西藏的「密法」;再一個是漢人所謂的「禪法」。
如果不瞭解西藏的密法,就會以為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或釋迦牟尼佛所傳下來的。把佛法最初傳進西藏的聖者或說尊者,叫做「蓮花生」──是印度的出家人;剛到西藏,幾乎老百姓沒有辦法接受他所說的,他於是慢慢先瞭解西藏;藏族本身有宗教信仰,叫做「苯教」,蓮花生是先對苯教做了一番瞭解後,發現裡面有很多可取之處,所以他就利用這一些,再把佛法裡有相互利益的帶進去,西藏慢慢才有了佛法。
現在西藏的佛法,也不是我們所講的,持咒就是所謂的密宗。「密」,不能說是秘密,一般稱之為「真言宗」,「真言」就是真實的語言;密的原意就是真實的語言,譬如《心經》後面的咒語:「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就是一段真實的語言。說什麼呢?《心經》前面,講了那麼多的道理方法,後面提出真實的語言說:「知道了這些道理方法,要實際地去做,要認真地去做;不只是自己要做,還要幫助更多的人一起來做;要做到什麼樣的程度?做到圓滿成就。」就是那個咒語的意思,這就是真實的語言。
這種真實的語言,就是肯定教人不只是懂得文字上的解釋或道理,還要實際上去做。所以佛法是講「解行並重」,要瞭解,還要去做。西藏的密宗裡常常會持咒語,大家不要以為西藏喇嘛念的都是咒語,只是他們的發音都是藏文,念的那種方式,其實跟我們念經是相同的,只是發音不同。我們念的是國語,他們念的是西藏語。如果把他們的念經也當成是咒語,那是很大的錯誤。像我們念經或早晚課裡都有咒語,是密宗嗎?這都是因為不瞭解,把經文因為發音、語言的不同,就認為那很神秘。
我以前常講個笑話,台灣的原住民裡有許多的部落,找個最小的部落,人數也很少,找他們頭目或酋長,用他們的語言譏哩呱啦一番,然後我說:「他講的都是道理,是密宗裡最了不起的一種法」,可能大家都會相信,為什麼?因為聽不懂。其實不瞭解裡面的內容,都稱之為密藏,並不是只有咒語才叫做密。尤其經典裡有很多的咒語,不都是公開在念嗎?不也是人人會念嗎?念那些就是修密嗎?有很多人念咒語,究竟什麼意思並不知道;像往生咒,大家都會念,可是講什麼?我說其中有密,因為不知道,所以它是秘密的,如果懂得它的意思,一點也不密了,尤其我一講出來,人人都會了。
往生咒裡,第一句就是要皈敬阿彌陀佛,要皈依他,要尊敬他,要「皈依阿彌陀佛,尊敬阿彌陀佛」。皈依他有什麼用呢?因為皈依他,要照著他的要求去修養,就可以到他的世界去;那是個什麼世界?是沒有苦報的極樂的世界;可是那個世界,並不是一下就去得了的,必須看個人的修行,以及具備的業的內容來分辨,可以先到那地方得到一個位置,叫做蓮位或叫蓮台,到了這個蓮台,慢慢提昇品位,到達「上品上生」時,才真正可以一步跨到極樂世界,成為極樂世界的眾生,可以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圓滿道業。它的咒語就是此意。
剛剛講欲、講求,「念佛求往生」不就是求嗎?我為什麼特別強調有必須的、無可厚非的、勉強的?譬如我,要我來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來請我去他的極樂世界,我也不去。聽了這個話,可能你會說:「你有什麼了不起?」這就是各人的欲望不同!欲望不同,所求也就不同,而想去的,還不一定去得了!我告訴各位,就像移民到美國拿綠卡一樣,如果連普通的英語會話都不會,移民到美國去,想買東西到了賣場或便利商店,甚至拿錢「要多少?找多少?」統統搞不清楚,那個日子好過嗎?我的意願,不是去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我的所求,不是希望到阿彌陀佛的世界,我也不想成為他的眾生;說得好聽一點|「願不同」。因為願的本身,也是一種欲望,所以不管是談一般人的情況,甚至於佛法裡的內涵,只是用概念去看問題,就好像世間法都是不好的,佛法都是好的。沒有錯,佛法是好的,如果一定要說世間法不好,很多人不是過得很快樂、很幸福?說佛法一定好,好在哪裡?
過去有位女居士很虔誠,經常到菩提寺聽課,學佛法,自己也認為得到了好處,非常希望她先生也能學佛。可是她先生就是不肯,這太太就來問我:「師父,我要用什麼方法,讓我先生也能信佛?」我說為什麼要他信佛?她說因為佛法太好了。我就問她「好在哪裡?」她也講不出來。我說「妳都講不出來,叫妳先生怎麼學?」她說「那要怎麼辦?」我說「從妳學佛開始,自己的缺點有沒有愈來愈少?如果不好的習氣、言語、態度、表情,甚至相處之道,那些不好的愈來愈少,反而是學佛後,變得愈來愈好,妳先生不要妳叫,他都會來學佛。如果妳不能表現出好的一面,只是說好,他問妳好在哪裡?妳都不知道,他怎麼會聽呢?」在菩提寺,有的是先生,有的是太太學佛,因為聽了很多道理很受用,就像這位,我告訴她,一定要照著慢慢去做,去調整自己、改變自己,總有一天妳先生會發現:「她學佛現在真的變好了,愈來愈完美了。」
如果不能理解道理,的確,嘴講它好,好而沒有內容,不叫做好;好還有內容,還要能當然具備了條件,這種欲求就很容易圓滿。電信局有位女職員到菩表現出來,才能感動人。希望人家學佛也是一種欲念,當然具備了條件,這種欲求就很容易圓滿。電信局有位女職員到菩提寺聽課,都要跟她先生撒謊,說她要去幹什麼,她先生信以為真;其實她是到菩提寺聽我講道理。開頭她先生反對,以後呢?慢慢的她先生就會開車送她到菩提寺,可是只送到門口,自己就開車走了;而後慢慢、慢慢的呢?他就跟他太太講:「妳師父究竟講什麼?我也想去聽聽。」一次之後,他就跟太太一起開車到菩提寺來聽課,而且他在佛法上面所得到的利益,比他太太更多。
我講這些是什麼意思?不管任何的起心動念,總有欲望會有所求。其實要能把握有「必須的、無可厚非的、勉強的」,不要只是分別這三種現象,而是去認識這三種現象,就很容易做到所謂的圓融、圓滿,這樣就很容易去把握:佛法是幫助人「原來不知道的而能覺悟,原來迷惑的現在能明了」,這才叫做學佛;至於所謂的〈斷欲、絕求〉都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