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368期2021年08月
於意業所起,止於思想、寒熱、飢渴、苦樂、憂喜而已,故說意業所發,非是梵行。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七
梵行品第十六
/白雲老禪師
經 文
若意是梵行者,梵行則應是覺,是觀,是分別,是種種分別,是憶念,是種種憶念,是思惟,是種種思惟,是幻術,是眠夢;若意業是梵行者,當知梵行、則是思想、寒熱、飢渴、苦樂、憂喜。
釋 疑
意業所起,非是梵行。何以故?若是梵行,應該是覺悟,是觀察,是分別以及種種分別,是憶念以及種種憶念,是思惟以及種種思惟,非是幻覺,更非夢境;於意業所起,止於思想、寒熱、飢渴、苦樂、憂喜而已,故說意業所發,非是梵行。
經 文
若佛是梵行者,為色是佛耶?受是佛耶?想是佛耶?行是佛耶?識是佛耶?為相是佛耶?好是佛耶?神通是佛耶?業行是佛耶?果報是佛耶?
若法是梵行者,為空寂是法耶?涅槃是法耶?不生是法耶?不起是法耶?不可說是法耶?無分別是法耶?無所行是法耶?不合集是法耶?不隨順是法耶?無所得是法耶?
若僧是梵行者,為預流向是僧耶?預流果是僧耶?一來向是僧耶?一來果是僧耶?不還向是僧耶?不還果是僧耶?阿羅漢向是僧耶?阿羅漢果是僧耶?三明是僧耶?六通是僧耶?
釋 疑
佛、法、僧:
佛是覺與行圓滿之果證者。
法是果證之道理與方法。
僧是學佛學法之勤修者,故說僧是佛之代言人;以弘法為天職,立願教化眾生,令使離苦得樂,了生脫死,證入究竟涅槃;因此,於僧、具足佛法,自度度他,有所謂一體兼具、是真佛子,是眾生現世皈依處。
經 文
若戒是梵行者,為壇場是戒耶?問清淨是戒耶?教威儀是戒耶?三說羯磨是戒耶?和尚是戒耶?阿闍黎是戒耶?剃髮是戒耶?著袈裟衣是戒耶?乞食是戒耶?正命是戒耶?
釋 疑
戒:梵語尸羅,譯作防禁身心之過犯。尸羅,清涼之意。身語意三業如火熾,修學行者,住欲、色、無色三界,涉及人與事,往往無明如火燒,煩惱不已;勤習戒法,防禁過犯,入清涼地。
經 文
如是觀已,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於法無所住;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空寂。無作業者,無受報者,此世不移動,彼世不改變,此中何法,名為梵行?梵行從何處來?誰之所有?體為是誰?由誰而作?為是有?為是無?為是色?為非色?為是受?為非受?為是想?為非想?為是行?為非行?為是識?為非識?如是觀察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無取著故!心無障礙故!所行無二故!方便自在故!受無相法故!觀無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為清淨梵行。
釋 疑
清淨梵行:於身,遠諸惡作。於心,慈悲喜捨。於法,事理圓融。於五蘊作用,無礙自在。於苦,不以為苦。於樂,樂無所樂。於生死,出離輪回。於涅槃,究竟空寂。如是觀察,如是行持,恒久不息,是清淨如法之梵行。
經 文
復應修習十種法。何者為十?所謂處非處智。過現未來業報智。諸禪解脫三昧智。諸根勝劣智。種種解智。種種界智。一切至處道智。天眼無礙智,宿命無礙智。永斷習氣智。於如來十力,一一觀察,一一力中有無量義,悉應諮問。聞已,應起大悲心,觀察眾生而不捨離,思惟諸法無有休息;行無上業,不求果報,了知境界,如幻如夢,如影如響,亦如變化。若諸菩薩,能與如是觀行相應,於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現前;初發心時,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釋 疑
處非處智:梵語阿耶怛那,具入義;如入處、入住。譬言六根與六塵,相應而現境,謂之十二入、或十二處。非處者,則根塵相應不相應,在分別而不染著;若此名相,謂是處非處,則更容易明了!
一切至處道智:法界眾生,本具體性,事理融通,無障無滯;凡一切至處,與道相應,覺光明照,猶言修養之功行,通達無礙。(梵行品第十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