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368期2021年08月
因為修養不是一夜就可以學得起來的;智慧本來不夠,也不是一夜智慧就夠了。
佛說四十二章經 割愛去貪(下)
/白雲老禪師
所以剛出家,並不表示世俗的一切全都拋棄了,什麼都沒有了,好像就是清淨、莊嚴、淡泊的聖賢者;沒有那麼容易!而且也絕不可以用「拋棄的方式」建立修行的觀念。
怎麼說呢?對世俗的種種,還是要很熟悉,如果對世俗的種種陌生,即使具備了戒、定、慧最高的修養,也沒有用處;為什麼?使不上力!因為你對世俗的一切是陌生的。就好像醫生,不知道病人生的是什麼病,不會診斷,怎麼開藥呢?
所以雖然談放捨世俗,但對世俗的還是要很熟悉;熟悉所謂的不好在哪裡?苦在哪裡?相對又是什麼?如果不能這麼把握,的確就會變成,經常聽到這麼的話:人有貪、瞋、癡,學佛要學戒、定、慧;好像戒定慧可以消除貪瞋癡,這是笑話;為什麼說是笑話?世俗的人,只要是人,就是帶著業來到世間,怎麼會沒有貪、紅塵甘露沒有瞋、沒有癡?有!拿戒定慧去消滅,怎麼消滅?戒定慧是什麼?拿出個東西來!就像把戒定慧當成武器,把貪瞋癡當成敵人,拿武器打敵人,敵人在哪裡?武器在哪裡?
如果認為早就拋棄了貪瞋癡,好像修戒定慧,根本不會有貪瞋癡,這叫做大妄語。因為當別人顯現貪瞋癡時,自己根本還不認識什麼是貪癡瞋,請問怎麼去幫助他?例如當有人提出:「我很煩惱,請告訴我方法,怎樣去消除煩惱?」在佛教界,懂得方法的人太多了,而且都是所謂大師、長老、大法師的人物。煩惱來了,給他個方法就能消除,這種本事從哪裡來?
我可以這麼說:釋迦牟尼佛也做不到。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講的道理方法,是以智慧幫助煩惱的人,怎麼去化解煩惱!絕不是告訴你一個方法,怎麼去消滅他的煩惱。提到貪欲,如果對欲都不認識,當他提出他的煩惱,你就沒有辦法去分析他的煩惱。那麼他煩惱了怎麼辦?至少你可以問他:「你為什麼煩惱?」人會煩惱,一定是因為有欲望而產生,不同的欲望就有不同的煩惱。如果他說:「因為買股票,現在股票一直跌,我簡直活不下去了,怎麼辦?」你告訴他,用戒的方法就可以消除。
「戒」?世俗的解釋,就像戒酒、戒賭,那就「戒股票、不要買股票」?不要買股票該是以後的事,現在已經賠了,已經承受不了了,這個戒來得及嗎?何況佛法的戒,也不是那麼個講法。先探討他的煩惱:「因為買股票,現在賠得很慘,不知道怎麼辦?我非常煩惱,睡不著也吃不下,情緒不好、脾氣也不好,怎麼辦?」去安慰他「看開一點,不要太在意」嗎?那叫做廢話。怎麼看開?擺在眼前就不好過了,或講「煩惱也解決不了問題,又何必煩惱!」還是沒有用,怎麼辦?如果說不知道怎麼辦,那肯定是修養不夠、智慧不夠;要想能面對眾生、幫助眾生,不能只談了生脫死,而不理會他的現實問題。
對於在家學佛者,學佛「了生脫死」跟他好像沒有關係,現實才是最要緊的。不妨花點時間思考一下!剛舉的個案,要怎樣去幫助他?有什麼最好的方法?我剛剛說修養不夠、智慧不夠,如果修養夠了、智慧夠了是不是就能化解?所以這裡面,要去認識、去了解,也不是用文字或語言就可以解決問題的。首先,必須要熟悉股票問題,買股票賠了,產生煩惱,針對這個去下工夫!有沒有辦法幫他化解?「如果叫他再買,萬一再賠呢?叫他不要買了,可是他已經買了。」想出辦法了沒有?我可以告訴你們:下了課,今天晚上一夜不睡覺,你都想不出好的辦法,為什麼?因為修養不是一夜就可以學得起來的;智慧本來不夠,也不是一夜智慧就夠了。往往我的舉例,聽我講話的人都會有個相同的意念-「你告訴我們怎麼辦,不就好了!」不錯,是可以告訴你們,可是話又說回來,世界上千奇百怪的事情那麼多,我告訴你一個方法,能化解所有的問題嗎?
我告訴你的是,怎樣把修養展現出智慧,而且它不是一個一對一的。尤其從八千多點的股價跌到五千多點時,多少人來找我,打電話問我怎麼辦?要讓他們從迷惑中能夠覺悟,了解迷惑什麼?就是貪欲之心,只是靠股票想賺錢維持生活、維護生命,這觀念上就有問題了。事實上他已經做了,所以安慰已沒有用,責備他也沒有用,的確,沒有相當的智慧就沒有辦法幫他分析,也就沒有辦法轉移他的煩惱,甚至化解煩惱。
所以常說:要想幫助人家得到利益,使人家能離苦得樂,不是講一個什麼方法就可以達到的。為什麼?煩惱的本身,如果不能去做非常細膩的分析──從緣起到發生的過程,以及現在所顯現的結果;整個情況搞不清楚,就沒有辦法幫助人家。像最近,常有人問我:「電腦跟佛法有什麼關係?網路跟佛法有什麼關係?」如果錯解佛法跟現實,的確沒有辦法讓人家認同你講的有道理,很有修養、很有智慧。
如果用一針見血的方式,就很容易把問題解決——電腦是不是人發明的?網路是不是人在操作的?這中間可以顯現:不管科技再發達,還是要人腦去開創,也就是說需要有智慧,只是這一類的智慧,還不是像佛法的圓滿的智慧,為什麼?如果現在的電腦、網路真那麼好,就肯定這個電腦、網路到此為止,可以不要再改進了,都沒有缺點。因為以世間法來說,不管表現得怎麼好、怎樣的神奇,還是有它的缺失。所以,現在的科學發展得愈好,甚至愈精密,所襯托出佛陀說的道理方法就更明顯。
以上談的從在家到出家,出家之後,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什麼樣的觀念去面對?當然基本是需要修養跟智慧,可是修養跟智慧不是一天、一年,三、五年就能做得到的。所以我剛剛說:「出家的事業,是一輩子的事業。」我以前在關仔嶺碧雲寺時,常住從小出家輩份最高的,叫做○○尼師,因為沒有學到佛法,所以提出來的問題會感覺很幼稚。她說:「你出家了這麼久,我出家也這麼久,為什麼你的智慧比我高?我的智慧不如你,是不是因為過去的業的關係?」乍聽蠻像出家人講的話,事實上,這裡面可以發現多少問題!
第一個,不懂什麼叫做業,對業的內涵根本是陌生的;再來,對所謂的「智慧」根本沒搞清楚——智是什麼?慧是什麼?以及其間的差別,完全以自我意識來看問題。因此很容易發現問題的背後,其實是希望在最短的時間,用最快的方法,就能成就道業。也就是說,把我怎樣得到好處的方法,趕快告訴她,讓她也能同樣得到好處,就可以跟我一樣,甚至於比我更好。這不就像小孩問大人:「我這麼小你那麼大,你是怎麼那麼大的?能不能告訴我方法,讓我馬上能跟你一樣大?」一樣的幼稚。談了這麼多,可能會想到:對世俗的捨棄、對出家的認識都有了,這跟貪欲究竟有什麼關係?這都是欲望,或說欲求。縱然是學佛——學佛陀的道理方法,還是欲求。不要以為,世間的法才是欲求;佛法,打開經典是白紙黑字,還是文字,不是叫做出世法,也不叫佛法。因為那只是文字,跟世俗的文字沒有差別。
經常認為學佛就是抓住佛教裡的特色,譬如念佛、拜佛、持咒、打坐……種種現象就當成是出世間法,就是佛法,若不能認知這些,去接觸的都還是欲望,是一種欲求。由此可以發現,我剛剛一開始講,「欲」人人都有,沒有「沒有欲」的人,只要是人,都必然會有欲。因為欲的本身,就是情感作用,所謂有情眾生,人是有情之類的一種;其他的動物也是有情。
所以有時總認為,把佛教的大藏經搬出來,認為就是出世法,就是佛法。不錯,裡面有佛法,佛法在哪裡?不是在白紙黑字上,而是從這些道理方法中去展現法義,能化解問題,這時所顯現出來的,才叫做出世法,或叫做佛法。
可以這麼說:佛教的經典還是世間法,也是印刷品,要從中展現出它的好處——能化解問題,能了生脫死,能到達這種結果,才叫做出世法,或是佛法。千萬不要念幾句經文,認為就是佛法。常常有人說:「我沒有讀多少書,可是我要學佛,不曉得怎麼辦?」
就有人告訴他「沒有關係!」介紹他拜《法華經》,曾經有不識字的,因為傻傻地一直拜,拜到最後,甚至拜到天黑了,還能看見經上的文字,就認為自己開悟了,沒有用的,不可信!經也只是文字,若不思惟法義,跟念一句「阿彌陀佛」去拜一拜,沒有差別。所以對欲,如果不認識欲,對欲是陌生的,那就只能貪,就不能少欲、清淨欲,以至完全沒有欲。
結論就是:佛法是以世間法為基礎,沒有世間法,就沒有佛法可說。所以,佛法是對人說的——人有很多的問題,很多需要去面對又承受不了的問題,需要怎樣去化解!所以我說,「世間法是一連串的為什麼;佛法呢?就是能夠幫助化解那一連串的為什麼。」當然,要幫助化解,一定要有道理、有方法,而且化解之後,缺失是愈來愈少,到最後沒有缺失,圓滿了,才叫做佛法。
談出家,要怎樣去除貪欲?千萬不要用錯誤的看法,認為全都要拋棄掉,其實拋棄得了嗎?經典上說:「如影隨形」!那些就像人的影子一樣,只要有燈光,一明亮就會顯現出來。如果不熟悉,以為自己很清淨了,最後呢?自己談不上修養,更談不上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