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唯行者,自一切智住位,以至道種智住位之圓成,必須證得一切種智,住妙覺無上大圓滿之境界,方稱如來種性之究竟。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369期2021年09月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七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
/白雲老禪師

 

    經  文

  爾時,天帝釋白法慧菩薩言:佛子!菩薩初發菩提之心,所得功德、其量幾何?法慧菩薩言:此義甚深,難說、難知、難分別、難信解,難證、難行、難通達、難思惟、難度量、難趣入;雖然我當承佛威神之力、而為汝說。佛子!假使有人,以一切樂具供養、東方阿僧祇世界,所有眾生,經於一劫,然後教令淨持五戒;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於汝意云何?此人功德,寧為多不?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其餘一切,無能量者。法慧菩薩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薩初發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如是億分、百億分、千億分、百千億分、那由他億分、百那由他億分、千那由他億分、百千那由他億分;數分、歌羅分、算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釋 疑

  億:數量。有四種不同的說法:1.十萬為億。2.百萬為億。3.千萬為億。4.萬萬為億。《華嚴經》以千萬為億。

  歌羅分;依數量說,又名迦羅,意謂人身之一毛,以百分計,僅百分之一。

  優波尼沙陀分:意謂古印度哲學之根本思想,非一所作,非一時所編,匯集之數甚多;亦如優婆尼沙曇,於佛羅般摩那文學之末期,有附於阿蘭若迦部份之一大文學,蒐集起來,其數繁多,為其思想內容,涵蓋宇寰之本源,以及本體,所衍延思惟哲學甚多故。

 

    經  文

  佛子!且置此喻。假使有人,以一切樂具供養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眾生,經於百劫,然後教令修十善道;如是供養,經於千劫,教住四禪。經於百千劫,教住四無量心。經於億劫,教住四無色定。經於百億劫,教住須陀洹果。經於千億劫,教住斯陀含果。經於百千億劫,教住阿那含果。經於那由他億劫,教住阿羅漢果。經於百千那由他億劫,教住辟支佛道。

    釋 疑

  阿僧祇:譯作無央數,數目之極;若以億、兆推算,一阿僧祇,相當一千萬,再加七個萬數,合而為一千萬萬萬萬萬萬萬萬兆。

  十善道: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不邪見。

  四禪:(離欲、色界之定)

  1.初禪──覺、觀、喜、樂、一心。

  2.二禪──內淨、喜、樂、一心。

  3.三禪──捨、念、慧、樂、一心。

  4.四禪──不苦不樂、捨、念、一心。

  四無量心:(四梵行)

  1.慈心無量──與眾生之樂,入菩提、得解脫法樂。

  2.悲心無量──拔眾生之苦,化無明、遠煩惱障道之苦。

  3.喜心無量──應眾生之根,行善巧,與方便法成就功德。

  4.捨心無量──行梵行,饒益眾生,怨親平等,放捨不計著。

  四無色定:(但存識心)

  1.空處定──空色界,已不退墮之定。

  2.識處定──出空亡,識入深妙之觀。

  3.無所作定──識心自在,作無所作。

  4.非想非非想定──亦作非有想非無想,於識心作用,五蘊調伏,所想之功,業淨道真;於界處,已入住無礙解脫,頓見真如之境。

  三向一果:

  1.須陀洹向斯陀含。

  2.斯陀含向阿那含。

  3.阿那含向阿羅漢。

  4.住無學位,圓成阿羅漢果。

  辟支佛:(緣覺)

  全名應作辟支迦佛陀,或鉢羅翳迦佛陀,簡稱辟支佛。譯義有二:1.獨覺、無佛住世,性好寂靜,無師友教化;於世法之體悟,行滿功成者。2.緣覺、於內外之緣境,觀十二因緣法而悟道者。

 

    經  文

  佛子!於意云何?是人功德、寧為多不?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法慧菩薩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薩初發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佛子!一切諸佛初發心時,不但為以一切樂具,供養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眾生,經於百劫,乃至百千那由他億劫故、發菩提心;不但為教爾所眾生,令修五戒十善業道,教住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教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故發菩提心;為令如來種性不斷故,充徧一切世界故,為度脫一切世界眾生故,為悉知一切世界成壞故,為悉知一切世界中眾生垢淨故,為悉知一切世界自性清淨故,為悉知一切眾生心樂煩惱習氣故,為悉知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故,為悉知一切眾生諸根方便故,為悉知一切眾生心行故,為悉知一切眾生三世智故,為悉知一切佛境界平等故,發於無上菩提之心。

    釋 疑

  如來種性:佛證一切種智,成就覺行圓滿,得如來妙覺之果。《地持經》中說習種性,乃聞法界等流教法、修習眾善所成者,甚至性種性、未證解脫之善分,仍為有學位。即使如《楞伽經》中說聖種性,三乘聖者證得涅槃之種,亦止於無學位;唯行者,自一切智住位,以至道種智住位之圓成,必須證得一切種智,住妙覺無上大圓滿之境界,方稱如來種性之究竟。

 

  自性清淨:性者、不變不異;世界自性清淨,即言萬有之生因,不變不改,但住本有,於第一義而不動者。

 

  佛境界平等:即言佛所證圓因之果,具功德莊嚴、不思議平等心地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