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375期2022年4月
色蘊產生欲念才有「受、想、行、識」,如果沒有就不會有「受、想、行、識」,只是在色蘊上面打轉,根本連紙上談兵都說不上。為什麼?色蘊是什麼?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可是它也不離於物質也不離於精神。
大乘起信論法義 蘊藏機要
/白雲老禪師
這時段談的是蘊藏的機要,什麼叫蘊藏呢?就是談五蘊本身涉及到的變化作用。先把五蘊作一個認識,五蘊也叫做「五陰」,還有叫做「五覆」。為什麼要說是蘊?或是陰、覆呢?因為五蘊的本身,如果以人來講就是自我,是以心來說,是一個內在的,不是外表可以讓人家直接感受的,所以是一種蘊藏的、陰覆的。
談「五蘊」,凡是學佛的人,幾乎都知道是色受想行識,像《心經》裡五蘊談得特別多。現在看看「色、受、想、行、識」,以人的自我而言,色蘊怎麼形成的?如果不知道色蘊怎麼形成,怎麼會有感受?怎麼會有想法、行為,怎麼會表現一些結果?
說五蘊,只是談色受想行識,甚至把《心經》一開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把這個色誤解成一個表色。其實「色蘊」是蘊藏的色,不是一個表色。既然是蘊藏的色,又怎麼會顯現出來呢?所以它必須要有外面的誘因,也就是外面的色塵緣境。
先從「色塵緣境」看,怎麼會有這種力量引發色蘊,首先要知道人的五根接觸五塵,這都是在色塵的範圍。當然,色聲香味觸說是色塵很容易把握,眼耳鼻舌身為什麼也稱之為色塵呢?如果五根不起變化,只是一個物質體,還是屬於色塵。要這五個根跟外面的五塵相接觸了,意根參與才會產生作用,所以未產生作用之前,眼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可以說都屬於色塵。
當五根跟五塵接觸,有意根參與才會由色塵轉變為法,或叫做法塵,就是於色塵之塵來講,有了法的現象。這法的現象是什麼?就關係到事的問題、理的問題,可是這種事跟理是一個死的,並不是活的。也就是它是靜態的,不是動態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法塵只是依於一些物質,或說色塵把它組合起來,完成一種現象,叫做法塵。所以法塵是一個靜態的,怎樣形成為動態的呢?就是意根,把五根、五塵相接觸的一個現象,把這種現象反應到那個「我」。
以〈唯識學〉來講,就是「第七識」,也有講「末那識」的,也有講「阿陀那識」的。不管它什麼識,其實就是那個我,我前面一開始講了,色蘊的「色」是一個內在的,不是表相的。所以法塵如果只是定位於根與塵相接觸,從物質體組合成為一個現象叫法塵的話,它雖然有意義,可是跟那個我有沒有關係?就必須要意根去反應給那個我,這時候的我,才會產生一種主宰的作用,這種主宰的作用一般說是「心」為主宰,就是談那個我。
這時法塵就會轉變為色法,可是色法一旦顯現,它會產生一種力量,因為心已經跟法塵打交道了,有所分別了或產生一些什麼了?成了一種動力,原來是靜態的,這時成為一個動態的,所以會產生一種力量,使五蘊的色蘊開始動,動什麼?就是使原來的色塵到法塵到色法。色法一定有內容,談到色法,有為法、無為法,這裡面就涉及到種種的現象問題。由於那個心已跟法塵打交道而形成色法,產生力量,才會引發五蘊中第一個「色蘊」。
所以色蘊一起,面對色法才會有感受、想法、行為,怎麼去做,完成一個結果,這就是所謂的一貫作業的現象。如果從五蘊的色蘊開始講起,不從外面的色塵緣境講起,回顧到色蘊本來是內在的,必須要有外面的緣力來引發它,就知道由色蘊起是關係到色法,色法會成為現象起變化是因為法塵,因為有法塵完成的現象,它關係到色塵。這一來一回,是完成於一剎那之間,這個要領一定要把握!
從色塵到法塵、色法,引發的色蘊;從色蘊關係到色法到法塵、色塵,這是一來一回完成的「色蘊」,顯現的一種原理,可以從中分析為什麼有色蘊?而且為什麼要把色蘊擺在前面?像走在街上,或逛百貨公司,或看那些櫥窗,在走過、看的時候,可能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引發你,讓腳步停下來,一定是什麼呢?看到一樣很喜歡的東西,或比較稀奇、陌生的東西,腳步才會停下來,一停下來的話這個「我」已經產生了作用。可是以佛法來看,在眼睛看到了一樣很喜歡的或好奇的東西,一剎那之間就有了色塵、法塵、色法引發色蘊。
也就是當眼睛看到,腳步停下來,心就跟那個色法打交道了,為什麼?假使櫥窗裡面是一隻手錶,看廠牌知道是很名貴的,可能原來的意念中,或者想買手錶,甚至只是欣賞這個手錶,都會使五蘊發動,這個發動就在眼睛看到手錶,腳步停下來的一剎那間,從色塵到法塵完成色法,引發色蘊,一下子就完成了。還有一個相反的,如果五蘊的色蘊,沒有色法產生一種力量,色蘊不起,就等於只是在逛百貨公司,連腳步都不想停下來。一旦眼睛看到什麼?在那一剎那之間已經完成了色塵、法塵、色法,引發色蘊,所以腳步才會停下來。
這時不是眼睛看那個東西,而是心相應於那個東西,所以才說「色心相應」,這個色心相應是什麼?是色法跟心相應,色蘊才起。如果色法跟心不相應,色蘊不會起,就只是在逛百貨公司,在那裡享受冷氣,或只是逛一逛,色蘊根本不起;色蘊起了,這時候真正針對著的色法,假使是手錶的話,就會仔細去看看,怎麼仔細看?欸,這手錶在感受來講是怎麼樣?想不想買呢?當然這事情關係到的「想」就有很多。只是看一看,想一想並不需要,不需要已經有了行為,也完成了一個結果;需要也會有行為,也會完成一個結果。如不需要,手錶還是擺在櫥窗,對你呢?等於沒有,這個手錶不屬於你。如果想買付錢,手錶到達你手上,也完成一個結果。
往往五蘊的這種變化完成於一剎那之間,如果不能詳細的把這個原理搞清楚,就好像只是眼睛看,其實眼睛看了怎麼樣?一旦腳步停下來,馬上就會產生「色、受、想、行、識」,就是我一直強調的一句話「色心相應」,這個「色」是色法,由色塵到法塵起變化完成的色法。怎麼說呢?譬如:櫥窗裡擺了一個手錶,手錶是一個物質體,它是色塵,眼睛看到了也是一個物質,要你的意引發,這時眼睛跟手錶,由色塵轉變為法塵,才完成一個手錶的相。
可是,這只是一個靜態的,一旦腳步停下來,手錶跟你產生一種相應,成為色法,覺得這個手錶很好看,在一剎那間感受不錯,考慮要不要買?就有兩種不同的行為,一個是買、一個是不買,當然就是兩種不同的結果。在這麼一剎那中,從色塵一直到法塵的完成,到色法跟心相應,引發色蘊,馬上有感受、有想法、有行為、有結果。
所謂五蘊的一個機要性,必須要這麼把握!絕不能把前面的色塵、法塵跟色法放一邊,一下子我的色蘊起,究竟這個色蘊是什麼?要知道色塵是物質體、物質的層面,法塵還是物質的層面,它雖有精神的現象卻沒有完成精神的力量,一定要形成為色法了,就是轉物質而變精神。那是怎麼顯現的?是因為心相應了,所以才會產生一種力量,色蘊在一剎那之間顯現。顯現之後完成「受、想、行、識」,那個速度幾乎很難去計算的。這個機要,大家不妨把眼睛閉著少許想一下,假設人在百貨公司逛,看到櫥窗有一個手錶,如果根本無動於衷,就沒有色受想行識,只有什麼?色塵而已,最多是法塵,還沒有完成色法。
要完成色法必須是你的心相應了,對這個法塵相應,否則法塵只是一個現象,是一種靜態的。唯有完成色法才有動態,才會產生力量引發色蘊。所謂「我為主宰」,這個我就是心,是你那個心主宰成為力量,如果你的心不主宰,即使是一個手錶,跟你毫無關係,你也就走過去了,腳步不會停下來。在這個概念上有了認識,看似了解了色、受、想、行、識。其實,《心經》裡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如果只是在色空上面打轉,否定了前面的色法、法塵跟色塵,你的這個色蘊談的又是什麼?
常常有很多人不了解五蘊的「色」,這個色蘊絕不是講色塵的色,或是色法的色,而是內心的那個色。要使前面的色法,引發你的色蘊,我告訴各位,最能把握的一個字就是「欲」,也就是你的欲望起了,如果欲不起當然念不動。所以欲望是因為產生意念,就在一剎那間形成,形成什麼就是「色、受、想、行、識」的一個機要性。
否則,只是在色蘊上面做功夫,不管外面的色法、法塵、色塵,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最後會變成什麼?把色蘊的色當成物質,或把它當成精神,都是錯的!色蘊是因色法本身具備了由物質到精神,因為欲念使心與色法相應,產生欲的力量,這時色蘊才會顯現。所以色欲不只是談一般物質的欲,或是男女的欲,是經過前面的色塵、法塵、色法,色心相應。色蘊產生欲念才有「受、想、行、識」,如果沒有就不會有「受、想、行、識」,只是在色蘊上面打轉,根本連紙上談兵都說不上。為什麼?色蘊是什麼?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可是它也不離於物質也不離於精神。
通常欲念的發生,譬如吃飯,看到一樣很可口或很熟悉的菜,會產生一種欲念,色欲生起就是一種欲念。欲念來自色法,喜歡那個菜,可是這一道菜在沒有產生現象之前,它只是一個物質體。假設做一條什麼樣的魚?如果一條魚你看到色香味俱全,有沒有想過都是些什麼?魚跟那些佐料都是色塵!完成了這一盤魚就叫做法塵,這一盤魚擺在櫥窗裡就跟你沒有關係,要擺在你的桌上,心跟這條魚相應而買來吃,這時欲念才會成為力量,色蘊才會顯現,而有感受、想法、行為、結果。為什麼?這條魚究竟好不好吃?是不是想像中那麼美好?所以對「色、受、想、行、識」五蘊機要的把握,絕不能否定前面的色法、法塵跟色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