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80期2022年9月
古中原西北山勢高,東南多平原,故看向西北方,山有餘而天不足,而看向東南,則天有餘而地不足。東方、南方屬陽,西方、北方屬陰,而人左方屬陽,右方屬陰,清陽出上竅,因此人的左耳目較右耳目清明,左手足則不如右手足矯健。
氣血、經絡、與健康(129) 陰陽應象大論(續五)
/詹天賜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
地不滿東南,故東南方陽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強也。
古中原西北山勢高,東南多平原,故看向西北方,山有餘而天不足,而看向東南,則天有餘而地不足。東方、南方屬陽,西方、北方屬陰,而人左方屬陽,右方屬陰,清陽出上竅,因此人的左耳目較右耳目清明,左手足則不如右手足矯健。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東方陽也,陽者其精並於上,
並於上則上明而下虛,故使耳目聰明而手足不便。
西方陰也,陰者其精並於下,
並於下則下盛而上虛,故其耳目不聰明而手足便也。
故俱感於邪,其在上則右甚,在下則左甚,
此天地陰陽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黃帝問道,其理安在?岐伯回答道,東方屬陽,因此左側陽氣上升,陽氣併入正氣,使上方氣血較為充實,使得左耳目能耳聰目明,而下方沒有得到多餘的氣血,因此手足就沒那麼靈活有力。西方屬陰,濁陰向下,陰氣併入正氣,使得右側下方氣血較充實,手足較靈活有力,而上方的耳目就沒那麼耳聰目明。因此,若兩側都受到邪氣入侵,在頭部右側的耳目,就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而居左側的手足就會受到較大的侵害。這是天地陰陽的特性,左方陽氣升發,右方濁陰下降,因此邪氣會向氣血較不足的地方入侵、停駐,而造成各種病症。這種左升右降、“明升暗降”的作用,解釋了為何一般人右手比較靈活有力的現象。在實際保健上,我對於頭部、臉部的保健,確實右側的酸痛點遠多於左側。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紀,地有五里,故能為萬物之父母。
清陽上天,濁陰歸地,是故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
故能以生長收藏,終而複始。
惟賢人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傍人事以養五臟。
天有五氣 (風寒燥濕暑),地有各種地形地貌,天有四時八紀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地有五個方位 (東西南北中),因此天能包容萬物,各種地形能承載萬物,因而能化生萬物,是萬物的父母。清輕之陽氣往上歸於天,重濁之陰氣往下歸於地,天行健,日月星辰不斷運行,而地則靜靜的承受萬物,大自然神妙的陰陽變化,有其規律,因此能使各種生命生長收藏,周而復始,循環不已。通曉陰陽之道的賢人,善能以清陽之氣養頭,以濁陰之氣養足,以五味養五臟,故能健康長壽。
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通于肝,雷氣通于心,
谷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
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
以天地為之陰陽,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
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暴氣象雷,逆氣象陽。
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
肺通過鼻子吸入天之五氣,水谷之氣則透過咽喉進入人體,肝有升發之氣故通於風氣,心為火臟通於雷火,脾能運化水谷精華,而腎為水臟,故通於雨氣。十二經絡 (互絡為六合) 通於河川,腸胃能容納水谷通於海,九竅為人與天地互動的竅門,故通於水的流注出入口。若以天為陽、地為陰,雨可視為天地之汗水,而陽氣就像天地的猛風,至於暴怒暴喜之氣如打雷,上逆之氣就像烈日。因此身心的調理,若不符合天地運行的規律,就會有病痛發生。
故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
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
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
故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水穀之寒熱,感則害於六腑;
地之濕氣,感則害皮肉筋脈。
故善用針者,… (以下為診斷治病,從略)
因此虛邪賊風侵入人體時,快的像風雨,很快的就會侵入皮毛,因此善於對治的,就會先治皮毛,將風寒等邪氣直接驅離。其次,已進入絡脈,就要調理肌膚,以驅外邪。若邪氣已入經脈經筋,就要及時調理經絡穴位經筋,以驅離邪氣。否則邪氣將入六腑,再不驅離,最終就會入侵五臟。邪氣入駐五臟就不好治療了,甚至會有生命危險。因此,若感到外邪,不能及時驅離,等它們逐步深入,終將會傷害到五臟。若常吃過熱或冰冷的食物,或偏好寒性或熱性的食物,就容易傷害到六腑。至於常處於潮濕的地面,容易傷害到皮肉筋脈。
本篇談論陰陽之道,陰陽之道通於天地人,人的生活若能符合天地運行的規律,
就不容易生病。偶而感受風寒,就要及時調整生活,疏通皮毛肌膚經絡經筋,以恢復健康。若平日不注重養生保健,日久就容易受到邪氣傷害而影響健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