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潛出處:雲語書摘期數:409期2025年5月
「可見禪關非是理解邊事,講求參要真參,悟要真悟,不得草草自欺。」
雲語書摘 鳳凰瀑布前的沉思
/潛
鳳凰瀑布,位於花東縱谷平原與中央山脈的交會地,為花蓮鳳林鎮的主要水源,是個水源風景區,瀑布高約十公尺,稍微傾斜於山林之中,三面環山,風景秀麗。
雲水悠悠 海天之旅 記載:老禪師行腳來到了鳳林鎮郊,有一所榮民醫院,醫院的對面,有一間蓮社;蓮友們都是榮民同志,老弱病患,大多數都是生活在病苦中的學佛者。蓮社是一間茅草屋,正計畫要改建成磚瓦房;社裡的蓮友們非常虔誠,大抵都是以極樂淨土為法,祈求往生彌陀願土。
禪林寱語 禪關說:「五十二年,於花蓮鳳林蓮社廣結法緣時,一日中夜,禪定中偶得三關,茲冒然述出,以供禪門大德把玩之:
明了!本參。
明白了!重關。
明明白白了!牢關。
參!
禪行者 禪行者之旅.甲仙之旅 一二八頁:
古德們說:「不破本參不住山,不破重關不住關,大事因緣今了卻,生死牢關絕苦難。」
由此可見,住山要有本錢,不是要準備多少生活費,而是要有色身的健康,工作的能力,山林的知識,以及住山幹什麼?住山不是開農場,從事生產,賺取安定的生活了事;而是住山有其大前提,必須的本錢是破了本參,所謂本參,依教義而言,就是根本煩惱(又稱為本惑),即貪、瞋、癡、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取見等,於其中所引發而生起的見惑和思惑,使得成為煩身惱心的困擾,也就是說,破了本參的行者,其修養的境界,已經不為見惑、思惑而發動煩惱的情事了。因為破了本參,就像是「聖嬰」的初成;為了保有聖嬰的成長,不使夭折,而遠離世俗塵囂,得一安寧清淨的環境,從事培育聖嬰的工作。基於初破本參的行者,其境界非常脆弱,稍不留意,便前功盡棄,這是住山的大前提。禪林寱語 176頁。
三關的建立,實無定則,卻不外是「破本參」,「透重關」,「出」生死牢關三道卡子。
有謂初關乃破吾人前六識之迷,重關乃透第七之我意識,牢關乃清出第八識中所藏業識的種子。
有謂先識「主人翁」(自省、聽經聞法者),破迷立信,謂之初關;然後意識不起分別,所謂即心即佛,識得妙有,是為重關;由空性起用,人法皆空,所謂非心非佛,是為出末後牢關。
有謂入見處,破疑惑,無心以為道,是為初關;而後證見處,斷疑惑,無相以為道,是為重關;最後了見處疑惑,無有可斷,以無住為道,是為末後牢關。
雲老禪師謂:看破破本參,放下透重關,自在即出生死牢關。但「向上一路,密不通風」,仍不能脫出漸修「或累世修行」而得頓悟者,何況古德尚有:「一簇破三關,猶是箭後路」之說;「可見禪關非是理解邊事,講求參要真參,悟要真悟,不得草草自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