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 如來現相品第二

經  文

  爾時,諸菩薩及一切世間主,作是思惟:云何是諸佛地?云何是諸佛境界?云何是諸佛加持?云何是諸佛所行?云何是諸佛力?云何是諸佛無所畏?云何是諸佛三昧?云何是諸佛神通?云何是諸佛自在?云何是諸佛無能攝取?云何是諸佛眼?云何是諸佛耳?云何是諸佛鼻?云何是諸佛舌?云何是諸佛身?云何是諸佛意?云何是諸佛身光?云何是諸佛光明?云何是諸佛聲?云何是諸佛智?唯願世尊,哀愍我等,開示演說。

    釋 疑

  佛地:佛所住之地。如《佛地論》說:有住地、法性、受用、變化的不同。

  佛境界:諸佛自證、不思議平等心地之莊嚴與清淨;是功行德養所完成的圓智妙覺,其境界,故有萬德莊嚴,不可思議之說。

  佛加持:加附佛力,覆被軟弱眾生;承佛智力,任持得入菩提,開發善根者。

  佛所行:佛愍眾生,於自所行,萬德莊嚴圓具;於他所行,除眾生愚暗,入佛知見,行於菩提大道上。

  佛力;即如來十力。1、知覺處非處。2、知三世業報。3、知諸禪解脫三昧。4、知諸禪定及八解脫三三昧。5、知一切眾生種種知解。6、知世間眾生種種境界。7、知一切至道之法。8、知天眼無礙觀眾生善惡業緣。9、知宿命與無漏涅槃。10、知斷除習氣破無明妄惑令使不再生。

  佛無所畏:即言無畏。1、一切智無所畏。2、漏盡無所畏。3、說障道無所畏。4、說盡苦道無所畏。此說,言佛世尊,於大眾中開示佛法,無有障滯,善巧圓融,故無所畏。

  佛三昧:即言三摩地,具定、正受義。以一切禪定攝心不亂;於此,說佛正心行處,唯生死解脫,入涅槃寂靜之地。

  佛神通:神,難以臆測。通,暢順無礙。

  佛自在:離諸煩惱之繫縛,不受色塵緣境誘惑;心意識熏習清淨,慧功覺德故,一切行止無障無礙。

  佛無能攝取:佛以慈心,攝取眾生;但有三者,無能攝取。1、不能免除定業。2、不能化導無緣。3、不能令眾生界盡。

  佛眼、耳、鼻、舌、身、意:佛之六根清淨。如果,分別以法身之究竟來說,應該有實色(生)身與化色(道)身的不同。若以三身分別來說,則有受用(報)身,變化(應)身,自性(法)身的不同。準此,故說佛之六根清淨,同樣也關係受報、相應、自性的不同效用性。

  佛身光明:佛身圓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果,隨之:功德、應化、智慧等,亦達如如之境;如是等組合成明妙光顯之法身相,故說佛身光明。

  佛聲:即佛演法之音聲,周徧十方法界,饒益無量無邊眾生,悉令離苦,心生喜樂。

    經  文

  又十方世界海,一切諸佛,皆為諸菩薩說世界海,眾生海,法界安立海,佛海,佛波羅蜜海,佛解脫海,佛變化海,佛演說海,佛名號海,佛壽量海;及一切菩薩誓願海,一切菩薩發趣海,一切菩薩助道海,一切菩薩乘海,一切菩薩行海,一切菩薩出離海,一切菩薩神通海,一切菩薩波羅蜜海,一切菩薩地海,一切菩薩智海。願佛世尊,亦為我等,如是而說。

    釋 疑

  世界海:世、遷流義;言過去、現在、未來三時遷流之行相。界、制處義;言東、南、西、北等十方界分。又說世間之間,間隔義;規劃區域,如世間剎土。世界或世間,悉為有情、非情、無情眾生依止之處。

  (過去、現在、未來三時為世。東、南、西、北等方位為界。)

  所謂世界海:形容世界之廣大如海。如:

  小千世界──集一千個小世界。

  中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

  大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

  世界說三千大千世界,形容廣大無量數;此無量數世界中,分布無量數菩薩,存在依之而止息的無量眾生,安立無量數法住;於此等世界中,有無量數的佛,以及得證佛果,能使眾生離苦得樂,得到無量數的解脫方法。

  因此,世尊以法身相應眾生根器,示現諸多佛化身相,闡述佛之壽命無量(言覺悟於法的時空。)以及菩薩眾的大願與法之趣向,助使成就菩提的道分;因而、以不同的法門,不同的法乘,不同的法行,務求自他兩利,自他共度;承佛威神之力,發揮諸多不可思議,而能得利得度的解脫之道,入住菩薩地位,圓具一切菩薩摩訶薩的如海智慧。

    經  文

  爾時,諸菩薩威神力故,於一切供養具雲中,自然出音,而說頌言:

   無量劫中修行滿 菩提樹下成正覺

   為度眾生普現身 如雲充徧盡未來

   眾生有疑皆使斷 廣大信解悉令發

   無邊際苦普使除 諸佛安樂咸令證

    釋 疑

  世尊自無量劫中修行至今,已經功德圓具,於菩提樹下成正等覺;而後為度眾生,普徧示現人間,像天上的雲,充滿每一角落,盡未來無限的時空裡,舉凡眾生的疑惑皆能使之斷除,信心與知解,悉令普及發起,無有邊際的苦受,普徧逐漸排除,諸佛成就的安樂,咸令相等實證。

   菩薩無數等剎塵 俱來此會同瞻仰

   願隨其意所應受 演說妙法除疑惑

   云何了知諸佛地 云何觀察如來境

   佛所加持無有邊 願示此法令清淨

    釋 疑

  菩薩無數,如土如塵,盡都來此盛會,爭相瞻仰;隨其意願,受所應受,演說微妙諸法,促使去除疑惑。

  如何是佛地?

  成就九地菩薩位,最後盡斷煩惱與所知之餘習;是菩薩,住善慧地,等同正覺,稱佛鄰位。

  如何觀察如來境?

  梵語:多陀阿伽陀。意謂:乘真如之道,循因來果。於理、入真如境;於智、住菩提道。因此,境覺道俱,智慧功德;如鏡,照見眾生功過;如妙法輪,應和示現,是如來境界。

   云何是佛所行處 而以智慧能明入

   佛力清淨廣無邊 為諸菩薩應開示

   云何廣大諸三昧 云何淨治無畏法

   神通力用不可量 願隨眾生心樂說

    釋 疑

  佛所行處:佛出世間,於菩提樹下成道以後,初轉四聖諦法,度五比丘,然後為父母說法,酬報養育之恩;後期為眾生說諸菩薩行,立波羅蜜法,終了為諸菩薩分別授記,令彼等當來之世,成就阿耨菩提道果。

  云何廣大諸三昧?

  梵語:三昧,三摩地,三摩提等,同一名相。其意謂:正受不偏,正定攝心。所謂:正心行處,息慮凝心。法義宗旨,在不妄不虛,正行不亂,即是三昧或三摩地。

  三昧於經中多說:

  有覺有觀、空無相,無作之相應心。

  無覺有觀、知攝心,息緣慮而止念。

  無覺無觀、滅受想,正受正定清淨。

  云何是神通力用?

  神、如天心,妙不可測。

  通、屬慧性,理事無礙。

  約言神通:有天足、天眼、他心、宿命、應化等五種。於佛法中,極難修得,是無漏通;漏,依業因,住三界見思惑地故。阿羅漢見思惑漏已盡,不受三界六道之生死輪迴,故已具無漏神通之力用。於佛,究竟涅槃,弘願度眾,彼世界,為淨樂國土;故說聚功德於一身,凡諸神通,隨應具足;於菩薩位,住八地以上,其修養功德,等同如佛。

   諸佛法王如世主 所行自在無能制

   及餘一切廣大法 為利益故當開演

   佛眼云何無有量 耳鼻舌身亦復然

   意無有量復云何 願示能知此方便

    釋 疑

  佛身清淨,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清淨。何以故?

  佛行滿功德,圓慧妙覺,所行自在,無制無礙。如:

  色身依色相土──隨類應化,依沙界同住之土,共山河大地等色相。

  色身依法性土──相好莊嚴,當體即法性之身,依常寂光之清淨土。

  法身依法性土──非心非色,如虛空徧一切處,依覺滿功德之淨土。

  法身依色相土──法性之身,徧及法界及塵剎,依非色非相之淨土。

  因此,佛所行大自在,如摩尼珠,諸垢不染;如虛空德,無有障礙。復具常、樂、我、淨之德養,慈、悲、喜、捨度眾生之弘願;故說佛身清淨,六根亦清淨。

   如諸剎海眾生海 法界所有安立海

   及諸佛海亦無邊 願為佛子咸開暢

   永出思議眾度海 普入解脫方便海

   所有一切法門海 此道場中願宣說

    釋 疑

  海、喻深而廣,具湛然清淨義。

  約有多種大意:如無心能現,現無所現,現所非現,廣大包容等,隨緣隨境;喻法界覺道,涵蓋普及,是方便隨應之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