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之道第十四集(上)

    這一段經文主要的重點是認識自我,從物質到精神的層面去認識;以佛法慣用的名詞來講,就是色身與法身,色身是物質體,法身是精神的層面。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77期2013年5月刊

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

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恒作是念:

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

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

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

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

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

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

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

這一段經文主要的重點是認識自我,從物質到精神的層面去認識;以佛法慣用的名詞來講,就是色身與法身,色身是物質體,法身是精神的層面。經文提到不管在家、出家,求淨圓覺剛開始要怎樣著手?這個著手絕不是一般人講的入門功夫,而是當你要學佛,想從佛法上得到利益,能明心見性成就菩提,要如何著手?

經文說要依如來所教的奢摩他下手;"奢摩他"的意思是"止",不是停止、靜止,譯文真正的意思就是“息止”,息不是滅,是暫時性的,不是恒久的或時間距離很長的;"止"是在某一個意念或者某一個色塵緣境生起的時刻,你能暫時用止的方法去面對,是這句經文的重點。一開始講的就是關係到色身、法身,因為一個學佛的人如果不先認識自己的我,只是一味的追求佛法,看經典、學法門,那根本就走錯了方向。

學佛就是學覺悟,覺悟什麼?不是覺悟別人而是先要覺悟自己,也就是一種覺悟之心,談的是「我」,關係到色身跟法身的問題;如果對色身認識不夠,對法身不能進入,那不是學佛,只是依賴佛教的道理、方法、法門而已。就好像生病了只是依賴醫生,醫生問你有什麼病,然後開藥給你吃,而病不一定治得好;你有病,只能夠告訴醫生什麼地方不舒服,由醫生診斷你是因為什麼而有病,有一些什麼現象,還有曾經發生過什麼事,如果不把病整個做一個診斷,只說我有病,我感冒了,你開一個感冒藥給我就好了!這是一種依賴,何況這種藥不一定能治好你的病。

譬如身體某個地方發炎,需要止疼消炎,就讓醫生開抗生素,畢竟病只是自己的感覺,這種自我意識怎麼形成的很值得探討!往往生病的人都有一種主觀意識,尤其在我國有句俗諺:久病成良醫。好像生病久了自己都成了醫生,這都是一種錯誤的說法。所以有病給藥並不是問題,而是診斷,這就必須把一切的因果、因緣關係等整體做認識,如果不能把前因後果以及很多時間、空間中發生的問題,譬如生活習慣、職業關係、運動狀況以及先天性的遺傳,種種涉及的問題,要認識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其實認識自我,就是要依於佛陀的道理方法來幫助我們診斷自我,這個診斷可分色身的物質層面與法身的精神層面;色身,學佛的人都知道是由地水火風和合而成,但這只是一種概念,地水火風應該說“四大種性”,什麼四大種性?談種性就是談“種子的本體”以及“本質”。地、水、火、風,一般觀念認為水火是不相容的,又怎能和合?如果說水火不相容不能和合,但我們的色身裡面不就是地水火風都在一起嗎?所以在種性上必須先認識,知道這樣組合而成的色身為什麼不會發生問題?為什麼又會發生問題?經文常說四大和合而形成色身,四大不調呢?就會生病!四大少了一個呢?就會死亡。可是有的世俗人對四大誤解,甚至還有知見不夠者,以為學佛的人、出家人是四大皆空,竟把四大皆空擺在酒、色、財、氣上,這是天大的錯誤!

所以自我的認識不是依自己的意識去認識,而是必須依於佛陀說的道理方法。色身是地水火風組合的,這基本原理很容易認識;譬如"地"涉及皮、肉、骨頭、五臟,但是曉不曉得為什麼屬於地?就關係到種性,因為地的本身屬於硬性,這個硬不是講軟硬的硬,是依於土的狀況來說,為什麼?假使只說硬性不以土的本質來看它的本體,只說硬的本體,而我們身體除了骨頭是硬的,其他都是軟的,那你怎麼說皮、肉、五臟都屬於硬呢?可見以硬來講是談它的性質,於本體而言是以土來講。

大家可能會想土不也是硬的嗎?就要知道土之所以會硬,是經過火乾燥才會顯硬,但經過水的調合後就不一樣了。如此就知道原來談地的種性是依於本質、本體來說它的法,否則就會造成水火不相容,因為這四者是相輔相成的;所以談地是指皮、肉、骨頭、五臟,都屬於硬的是地,這只是以本質而言。譬如人死了,世俗說「塵歸塵、土歸土」,其實塵不就是土,土不就是塵嗎?事實上要以地的種性而言就不是單純的塵或者是土,因為涉及到本質還有本體的問題,本質本體還需要別的東西來調合才會產生變化,否則即使人死了,身體冰冷了好像硬了,其實五臟裡面以及皮下甚至於皮,你去碰它還是軟的。一般所謂的硬還是以某一種比較容易執著的說法來說,譬如石頭是硬的、骨頭是硬的,這只是以一概全忘了它的種性。

再看水的種性,血液、唾沫以及分泌液就是水,但是這樣看也會有問題,為什麼?至少以人的直覺來看,血就是血不是水,分泌液雖是液體也不是水,所以捨棄種性就很難說明真正的道理。我們看水的種性是以什麼來講?在概念上說是濕性,潮濕的意思。但是濕性也有它的差別,譬如硬有硬度,濕也有濕度。這就涉及種性的問題,依於種性去看它的本質、本體,我們說本體上都像水,那本質上呢?還是有其差異─成份的差異,譬如水的濕度,以現在的計算方法來看有其差異。

其次看火,火的種性通常是指體溫,也可以發現其中有差別,在某種情形之下它的溫度是多少?各種情形之下的溫度可能都不一樣,所以在種性上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叫做暖性。依於體溫看一個人的色身,如果完全沒有體溫了,就沒有暖的成份存在了,等於只有地、水、風,事實上四大少了一個,其他的也會同樣消失。這個我們擺在後面來講,現在看風的問題。

風以本質而言是談動性,從色身來看,呼吸、脈搏都屬於動的,可以發現跳動的次數、呼吸的快慢都有差異,為什麼都要從本質、本體來說它的差別相呢?那就要知道不了解地水火風的話,以為色身就是依於地水火風和合而成,卻不會去深入探討色身是如何調和的?不錯,色身離不開四大種性,是四大和合而成的,可是四大,某一大是多少?四者相互之間的差異要如何才算是調和?是不是色身以四大分成四份,地有四分之一、水有四分之一、火有四分之一、風有四分之一?不能用這種概念來說,而是要了解,“合”沒有問題;“和”問題就大了!為什麼它要能調和得恰當,這四個成份在一個正常的、健康的情況下,怎麼去看它?這不是用什麼方程式去安排,就組合成為這色身,而是關係到調和的問題。

因為調和得不恰當就會生病,不管是調和的某一些過多或者某一些過少,所謂四大不調就會生病。可是四大不調一定要了解,多與不夠都會生病。哪一個夠?哪一個不夠呢?這就不是我們能把握的,所以對色身的認識通常是在正常情形之下去看,談合很容易了解,和就不是那麼容易了解的。可能會想我怎麼知道它不和,調適得不當呢?所謂四大不調產生病的現象,譬如地,按照正常健康的份量必須要多少,假使不夠人某一些地方就會萎縮。如果超過了呢?就會有腫脹的現象。以水而言也是相同的現象,可是以火來看就不一樣了!我們知道,火過分了就是發燒,這比較容易了解;如果不夠呢?說是發冷嗎?這就很難去把握了,為什麼?以溫度而言多少度是高溫?多少度是中間?多少度是低溫?如果以這種多少度的差距來看,就知道火高到什麼程度是什麼病,低到什麼程度又是種什麼現象。

再看風的問題,就是動的問題,譬如呼吸困難、短促、沒力氣呼吸,也就是說呼吸的頻率不穩定,看那些氣喘的呼吸,在某種環境之下,以正常的來講,即使他有氣喘病並不會呼吸困難,可是病發生了那就是動的頻率有了問題;同樣的脈搏也是如此,以多少次為標準?超過多少次會怎麼樣?這都可去發現它的差異。我們只是以四大和合完成色身,講這個概念沒有錯,可是還要知道只談"合",不知道"和"的話,就等於你有病了可是感覺沒病,醫生用儀器、用方法幫你診斷,卻告訴你有病,就會產生這樣的問題。還有一類的人感覺全身都是病,可是醫生檢查認定沒有病。所以必須經過診斷才能確定,這是一種變化上的差異。我們談色身,知道有病,為什麼病?病在哪裡?這就不是自己可以把握的!

因為這屬於物質層面的東西,是以色身的概念來看,我們能知道的只是現象,很難去知道本身的變化所生起的作用,以及真正的意境如何?這就在乎修養的問題了!你必須具備那些修養才能知道。我們現在談的對自我的認識,談著手、下手的地方;色身,大概是如此,若要再深入的認識,那就涉及從修行慢慢提昇、增上,具備某一些修養才能談得上。

對色身的認識有了一些概念了,再進一步看法身的問題,也就是精神的層面;依於色身是物質的組合,我們談了地水火風,其實就是目前所謂的四大元素,色身基本上是以這四大元素和合而成的。再看精神層面,以法身而言,我們先要了解精神的建立在什麼地方?為什麼要先談色身─物質層面?就是要知道談法身─精神層面,如捨棄了色身的本體以及關係到那些本質上的變化作用,就沒有法身可言。如果一定說有法身,那就變成兩個身體了,為什麼?色身與法身,事實上色身也好、法身也好,是以一個自我的本體來說,所以先認識色身物質層面所建立起來的本體,然後再談法身以及精神層面的這些現象,是怎樣建立在色身之上的?也就是不能捨本體談法身,如果捨了就變成一個我有兩個身體,這是先要把握的觀念。

以法身而言,為什麼要以色身的本體作為建立的基礎?眼睛會看,眼睛長在哪裡?耳朵會聽,耳朵長在哪裡?鼻子會聞,鼻子長在哪裡?根本上幾乎都離不開色身的本體,因為色身的本體必須要具備這些根本─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可能你馬上會產生一個反應,那嘴巴呢?它也是身體的一部份,因為會產生作用的是依於這五大部份來看,譬如眼睛有看的範圍、耳朵有聽的範圍、鼻子有聞的範圍、舌頭有辨味的範圍、身體有接觸的範圍;如果只是談色身卻忘了色身本身具備的一些根本條件,那就像一棵樹把樹葉、樹枝、根全部鋸掉,剩了中間那一節,還能叫樹嗎?那叫木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