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羽衣—讀後感

    在人類中,女性天生擁有一份母愛的使命感,無論對家庭,對孩子,都以無盡的犧牲精神,對所有的付出是不求回報,終其一生的心力和體力,奉獻給這個 “家”

  • 文:編輯部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79期2013年7月刊

文/釋蓮鼐 

       在人類中,女性天生擁有一份母愛的使命感,無論對家庭,對孩子,都以無盡的犧牲精神,對所有的付出是不求回報,終其一生的心力和體力,奉獻給這個 “家”。

讀作家張曉風女士的《母親的羽衣》,描寫女人從女孩變成母親的心路歷程,文章呈現了身為母親,因為對家人及孩子的愛,可以努力追求一種內在圓滿的感受。女兒愛慕媽媽,有時會瞪著壞壞的眼睛、偷窺那藏在母親眼中的祕密、鬼鬼地在窺伺著,不斷去捕捉母親的神態,好奇的探索母親的內心世界:「媽媽!妳說,妳是不是仙女變的?」母親也從小女兒天真的言語裡,引發她心底昔日的記憶,久已忘懷的舊事一一浮現腦海裡,讓她沉醉在像天帝最小的織女時,曾經擁有美麗羽衣的歡樂時光,緬懷“仙女織虹紡霓,藏雲捉月”曾經的自由與自在。

       而當每一個小仙女尋找到她一生所追求的目標,也就是“決定做一個母親” 後 ,心甘情願地換上了人間的粗布,願意把美麗的羽衣鎖在箱子裡,鑰匙藏在極秘密的地方,開始承擔做母親的責任。其實,每一位母親都擁有一個極秘密的箱子:滿載著曾經是“小織女—美麗的羽衣”的 歡樂回憶,遨遊廣闊於天地間,嚮往的自在灑脫,但在心靈上為了一家人卻寄托在現實的生活裡。

       身為母親,為什麼要“一個門一個窗,逐一去檢點、去上閂呢?”在漫長的日子裡 ,母親靜悄悄地成為家裡的守護神,無條件默默地付出一切,“把自己鎖在這個家裡” ,奉獻出寶貴的光陰,無論面對任何風風雨雨的打擊或是承受心靈上的挫折,總會帶領著大家一鼓作氣地往前跑,共同渡過艱難的歲月;無論面對任何的喜樂與憂悲,都竭盡所能地處理,讓溫馨的家總是洋溢著幸福祥和的氣氛。母親對往昔舊事早已放下,盡心盡力地履行母親的責任,從不埋怨,還全心全意地編織一件人間美麗的羽衣給小女兒,盡情反映出為人母者的表現。

       從「一盤雜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鍋飯,永遠放在母親面前」 ,可愛的孩子們都是習慣性地當作一件很自然的事,可是,子女們何曾體會到母親的用心?

「在我的書桌底下放著一個被棄置的木質砧板,我一直想把它掛起來當一幅畫,那真該是一幅莊嚴的畫,那樣承受過萬萬千千生活的刀痕和鑿印,但不知為什麼,我一直也沒有把它掛起來....」

天下母親不都是那樣平凡不起眼的一塊砧板嗎?自願接納無數尖銳的割傷。以物質層面來講,她知道砧板所扮演的角色,該承受任何程度的割傷;而每一道大小深淺的鑿痕都是在訴說世間的因緣。以精神層面而言,也清楚表現出無怨無悔的母親本份及 “無我”的內涵,把母愛的層次表露得淋漓盡致。

在雲老禪師的著作《家》中,曾經提到“父母子女之間,於因果,有好有壞;於因緣,有得有失。親切而能圓滿的親子關係是父母、是老師、也是朋友。”《美麗的羽衣》在在處處細膩地描述母愛的偉大,這當然是不可否定的事實,但是除了從“一塊砧板,自願接納無數尖銳的割傷”來看待母親這個角色之外,是否也能將母親以「人」的角度客觀省視。其實,在雲老禪師的著作《家》中,就有許多創造健康快樂的“錦囊”:

「家庭:一家人,除了分享快樂,患難與共之外,更應該珍惜親情,相互策勵,以擁有對方為榮。」

「為人子女者:順即是孝,關注即是孝,噓寒問暖即是孝。」

 「父母有養育之恩,子女有孝順之德。」

「對父母;經常要記得,他們也會寂寞和苦惱,他們也需要親情的關注。」

這些都是值得去探討、認識,親身去印證的道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身份與立場,都有該盡的義務和責任,必須正視自己的立足點,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去經營“親子關係”,使你的人生更充實圓滿,這一輩子就沒有白過了!而母親美麗的羽衣不必鎖在箱底,依然可以藏雲捉月,依然可以像一幅莊嚴的 畫,遨遊廣闊,自在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