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嚴 古嚴

    一、重溫舊夢      「你為什麼要排磚塊?那是建築師傅的工作呢!」 某師看到我把一堆散置在角落的磚塊疊成整齊的方塊,好奇的問著。 「我只是在重溫舊夢而已。」我回答。

  •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293期2014年10月刊

                                                                                                                                  文/桑蒙

 一、重溫舊夢  
 
    「你為什麼要排磚塊?那是建築師傅的工作呢!」

 某師看到我把一堆散置在角落的磚塊疊成整齊的方塊,好奇的問著。

  「我只是在重溫舊夢而已。」我回答。

 

 為了重建,古嚴禪寺的大殿與周圍建築已拆除, 功德堂前面就是一片平坦的空地;四邊散落著一些鋼架、用剩的磚塊,和隨著雨季而長得茂盛的雜草,它們靜靜地在那裏。師父們來來回回各自忙著,多變的雲天也兀自與新建的功德堂互相輝映著--------

 

  找不到手套就赤手空拳的,將一塊塊磚塊堆疊了起來,思維飄過時光邃道, 回到初創時期的菩提寺------。當時經濟拮据,很多工程陸續在進行,有些工作就必須自己來,常常幾卡車磚塊進來往地上一倒,車子長揚而去,其他的就是我們的事了。工務與知客組長配合,找個適當的時間,出坡的鈴聲響起,僧眾們便陸陸續續走出寮房,套上手套、戴上斗笠,自動的分組排成一排排。將一塊塊的磚塊拿起、傳遞,排列成整齊的長方形。有時在炎熱的太陽底下;有時則是涼風送爽的時節,大夥兒默默地接、傳--接、傳,隨著固定節奏的律動,順利的把磚塊疊起,一個恍神磚塊掉了,接續只能中斷,重新再來。磚塊傳著傳著, 時間在寂靜中流逝, 每個人的心念不同的生滅著------有正有負、有順有逆,不管何種內容,都是每個人得去面對的, 畢竟都是自己的起心動念,借著外境引發八識田中的種子生起,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自己的業識在顯現,出家人就這樣的忙著,忙著去發現、去清除,深怕舊的未除,新的又起。

 

  疊磚塊是早期常要出坡的一種型態,諸如此類的出坡,在叢林屢見不鮮,長期下來,大家體會到:出坡不只是勞務!團體生活得放下個人意識,叢林生活首在學習淡化自我---------天天薰習、日日累積,不必言說即可意會的叢林思想,就在心底慢慢成型 。如今 已經沒有這個機會,新的常住要面對的是不同的挑戰,可是少了那份汗水與淚水,其內心深處的熱度仍會那麼濃烈嗎?面對已成大樓或殿堂的一棟棟建築,那一磚一瓦、那曾經的風風雨雨...... 希望曾經經過的不要冷卻了!未曾經過的,能夠用心體取,也能從心底加熱增溫,好共同維護這個得來不易的道場。

 

  二、心靈歸宿

 中秋還沒過,古嚴的北風就開始呼嘯,老和尚精心設計的,有著異國風格的大殿不見了!北風更顯得急了。本以為自己在看到大殿不見後,會有不捨與失落,因為是初離家時,第一個住過的道場,其中有太多難忘的回憶。可是真正面對它的消失,竟然沒有不捨,也沒有失落;坦蕩蕩地接受眼前的一切。曾自問是否已經跟它說過再見?已有心理準備了,還是律定的「成、住、壞、空」?就像曾經綠意盈盈的黃葉,自然飄落回歸塵土,是那般的自然自在!仔細想想自己恐怕沒那麼灑脫,而是不知何時已將它們安置在內心深處的一個角落,它們永遠鮮明、永遠存在 -------

 

  如果說它已經無法使用,誰可讓它永遠存在?重點是在它存在的這段時間 ,充分的提供我們使用的空間;讓我們在這裡開啟了佛法的知見。圖書館的典藏是我們的精神食糧,老和尚不定期的授課,讓我們走進了佛陀無盡的寶藏,找到了心靈上的歸屬。大殿裡端坐的佛陀不大,但古樸的造型卻是我們走到哪裡都記得的心靈導師,透過老和尚深入淺出的詮釋,我們更了解他,更清楚他精闢的道理是那麼的實用!是人生的真理,他就在我們的眼前,也是我們修行路上的燈塔,在他的引導下,我們安穩地走著,再大的狂風暴雨,也擊不倒。

 

   大殿也不大,但大專禪修營就在這裡進行著,禪寺沒有禪堂,卻不礙著禪法的流佈;一批批青年來了、走了,陸陸續續的僧眾增加了,僧團壯大了!不起眼的關房,曬不到陽光的低矮房間,如智尼師精進著,在豐盈的密法中法喜充滿。他走入了外人無法體會的世界,完成他一生道的追求;無憾地走了。佛印月刊社更是簡陋,但每個月如期出刊的佛印月刊,卻滋潤了多少佛子的心田,也為後代子孫留下多少的心得寶藏!

 

  如今因緣變化,殿堂已消失,但它們仍是多少人的心靈歸宿,永遠的依止處。不久的將來,會有另一棟莊嚴的殿堂出現,繼續接引著未來的有緣人,如此接續不斷,佛法將永續流傳------- 

 它悄悄的被建立,也悄悄的被夷平;它總是靜悄悄的,如無言的雲天,如沉默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