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

    研讀《金剛經》,必須了解《金剛經》是一部大乘經典,佛陀在這部經中所教的是菩薩修行法。

  • 文:若知出處:解惑篇期數:296期2015年1月刊

 (一)、請教法師:未受戒的在家弟子可以當維那嗎?還有上完早晚課的盤香可以  折斷下次再用嗎?

答:早晚課是出家人的本務,在家眾不宜在正式寺院執法器當維那,行方便法時則以受過五戒的居士較妥當。

   盤香課誦後,折斷留待下次用是方便法;通常小盤香可燃三至四小時,原先香爐燃香末,因環保故改以香環代替,今則適時適地以課誦時間為準,留待下次使用是一種惜福行為;供佛首在虔敬,心香一柱同樣達意,所以不必在相上計較執著。

(二)、法會中所念之解怨咒,請問是怎樣的內容?

答:請參考《禪門日誦》,有緣者會遇到,恕不多做介紹。

(三)、 空亡與入定 有什麼分別呢? 是不是「我」已經隱伏起來?

答:入定是入正受三昧,簡單的說,就是五蘊的「受」不會亂了,這是一種修養工夫。

   空亡是念頭不見了,即《唯識學》裡,心所有法隨煩惱位中之「失念」,經論中有言「失念則失諸功德」,故為禪門大德所呵斥,所以空亡與入定切勿混為一談。

(四)、《金剛經》的第六分... 「從...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一直到...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尤其是法相,與非法相的問題,我聽了好多遍還是不能把握究竟法義在說什麼?

答:提問中有幾個錯字,必須先改正。

   研讀《金剛經》,必須了解《金剛經》是一部大乘經典,佛陀在這部經中所教的是菩薩修行法。菩薩法首先要破我執,以眾生為尊,這是靠生生世世修來的體悟而完成的,所以佛陀讚許說「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菩薩修養的意境很高、很美,他(她)們沒有分別心;佛菩薩度眾生是沒有分別心的,度窮人也度富人;度良民,也度犯法的人;度人,也度其他五道眾生;所謂無緣慈、同體悲是他(她)們的信條;而我們凡夫俗子不然,有強烈的親疏好惡喜怒的執著差別心,所以顯現差別好惡相,怎麼能夠體會平等一如的真實美好呢?

非法與法就是講平等性,比方你喜歡喝茶,你就不能只強調你的茶好喝,更不能否定別人的白開水(或其他),你喜歡於你而言是法,不喜歡於你即非法,能否體會法與非法的同樣重要性?這是第一層。

其次,做到了平等性,還要學會放捨;修行的次第是,先捨不好的,把不好的變好;其次,再把好的變得更好,好的更好之後,還要能捨,不執著才能清淨;比方,一個從來不肯布施的人,慢慢改變慳吝之習學會布施了,布施之初有計較執著心,以親疏好惡行布施,慢慢自我發現改變,就有了好善樂助之心,這種有相執著還是有為法,一直要做到突破四相(無人、我、眾生、壽者),捨法(捨非法)之後,才能泯四相,絕百非,才能成為修養的功德力量,願我們共同努力,祝福你!

(五)、什麼是五蘊三門? 什麼是三明六通?

答:若問名相之解釋,請先自行查閱佛學辭典或《大明三藏法數》之類的工具書,乃至上網查詢,都是初學者自習之下手功夫。

至於“三門”一般通解謂「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又稱三科,是用來描述一切法,目的是為了破除凡夫「實我之執」的迷妄。其實根據《攝大乘論》裡面提到有轉五蘊成三德之說法,「轉色蘊成法身,轉受、想、行蘊成解脫身,轉識蘊成般若身」,如此則可了解,從五蘊的修養下手,經調適、轉化之功,則可完成解脫三門,晉臻法身、解脫(涅槃)、般若之修養。茲供大德研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