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314期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華嚴經19-1
        光明覺品第九

    經  文
   志樂佛功德 其心永不退
   住於清涼慧 如是業應作
   一切威儀中 常念佛功德
   晝夜無暫斷 如是業應作
    釋 疑
  立志即是立願,具効法之意;立志樂行,如佛功德,而且恒久不退。常住清涼大智慧,於一切行止威儀中,憶念佛功德之饒益;無分日或夜,願行菩薩行,如是業行當作。
    經  文
   觀無邊三世 學彼佛功德
   常無厭倦心 如是業應作
   觀身如實相 一切皆寂滅
   離我無我著 如是業應作
    釋 疑
  三世世界,無量無邊,如來功德,歷經屢劫;學佛行人,深入覺知,正勤修習,永不厭倦。尤以身相如幻,實相無相,終究寂滅;於我無我,出離苦樂,清淨無生;如是等業,應當作行。
    經  文
   等觀眾生心 不起諸分別
   人於真實境 如是業應作
   悉舉無邊界 普飲一切海
   神通大智力 如是業應作

華嚴經19-2(36-72)
    釋 疑
  平等看待眾生,不起分別心,當知真實之境,是人感報之地;無邊世界,盡飲一切之海,具足神通大智力用,是立願精行之期盼。
    經  文
   思惟諸國土 色與非色相
   一切悉能知 如是業應作
   十方國土塵 一塵為一佛
   悉能知其數 如是業應作
    釋 疑
  十方世界,是色非色,是相非相,覺知真如法界;譬如十方國土之塵,喻一塵一佛,無非論說數多,亦如普飲海水,說明神威通力之修養,立不可思議、不可說之境界;示學佛行人,如是行為,如是作持,應當立願,即使難行亦當行。
    經  文
  爾時,光明過十千世界,徧照東方百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彼一一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繞,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若以威德色種族 而見人中調御師
   是為病眼顛倒見 彼不能知最勝法
   如來色形諸相等 一切世間莫能測
   億那由劫共思量 色相威德轉無邊
    釋 疑
  如來身相,不可以貴族種性而分別,論其威德在法;為如來色形諸相,非世間眾生所能臆測者;而是歷經百千萬億劫,應緣應地,威德色相,化法回互,流轉示現者。
    經  文
   如來非以相為體 但是無相寂滅法
   身相威儀悉具足 世間隨樂皆得見
   佛法微妙難可量 一切言說莫能及
   非是和合非不合 體性寂滅無諸相
   佛身無生超戲論 非是蘊聚差別法
   得自在力決定見 所行無畏離言道
    釋 疑
  如來示現,不以色相為主,而是無相寂滅法身,示現身相,威儀具足,隨世間眾生所樂見;述其要旨,唯微妙甚深之佛法,解脫諸眾生之苦集,非任何言說所能相及者。因此,佛說一切法,非是和合,非不和合,趣向體性寂滅,出離諸相;故說佛身無生,超越戲論,亦不是五蘊聚散差別之法,唯有證得自在三昧之力用,方能決定佛身示現之真相;尤其是所行修之功,離言說,具勝義無畏之德。
    經  文
   身心悉平等 內外皆解脫
   永劫住正念 無著無所繫
   意淨光明者 所行無染著
   智眼靡不周 廣大利眾生
   一身為無量 無量復為一
   了知諸世間 現形徧一切
   此身無所從 亦無所積聚
   眾生分別故 見佛種種身
   心分別世間 是心無所有
   如來知此法 如是見佛身
    釋 疑
  佛身見,佛身心平等,內外解脫,正念永住,無著無繫縛;意識清淨光明,行處無染,知見徧法界,凡所饒益功德,悉為利樂廣大眾生。
  如來一身化無量,無量回復一身,為明了十方一切世間,身形徧及一切世間;佛身本無所從來,亦無所集聚。凡夫眾生,心生分別,見佛種種身相;殊不知心分別世間,是心本無所有,若能覺知法身無量,即能得見如來。
    經  文
  爾時,光明過百千世界,徧照東方百萬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億閻浮提,乃至百億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現。彼一一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蓮華藏師子之座,十佛剎微塵數菩薩所共圍繞,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十佛剎微塵數諸菩薩,俱來詣佛所。其大菩薩謂文殊師利等,所從來國,謂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謂不動智如來等。爾時一切處文殊師利菩薩,各於佛所,同時發聲,說此頌言:
   如來最自在 超世無所依
   具一切功德 度脫於諸有
   無染無所著 無想無依止
   體性不可量 見者咸稱歎
   光明徧清淨 塵累悉蠲滌
   不動離二邊 此是如來智
    釋 疑
  如來示現,法身自在,超越世間,有所依住,故說最是自在;為如來具足一切功德,於度有情眾生時,清淨莊嚴,無染亦無所著,於想亦無依止分別。
  如來體性,不可量,不可測,不可思議,舉凡見者,稱道讚歎;光明清淨之體性,皆經塵數累劫熏習,方得圓成潔淨,亦即所謂二邊離相,不動如如,法身契應,是如來智。
    經  文
   若有見如來 身心離分別
   則於一切法 永出諸疑滯
   一切世間中 處處轉法輪
   無性無所轉 導師方便說
   於法無疑惑 永絕諸戲論
   不生分別心 是念佛菩提
    釋 疑
  得見如來,離諸分別,猶如覺知,除疑斷惑;亦如世尊說法,為方便眾生,於一切世間,處處大轉法輪,其實無有定性,亦無所轉。若解如是義,於法無疑慮,絕滅戲論之想;尤其,法以相應者是,不生勝劣分別,才是念佛福德正覺之道途。
    經  文
   了知差別法 不著於言說
   無有一與多 是名隨佛教
   多中無一性 一亦無有多
   如是二俱捨 普入佛功德
   眾生及國土 一切皆寂滅
   無依無分別 能入佛菩提
   眾生及國土 一異不可得
   如是善觀察 名知佛法義
    釋 疑
  佛法以契應眾生而有差別,不在如何言說的方式,更沒有一種與多種的固定方法,完全是隨緣隨機而教化;於多不局限一種性質,於一亦無有多種性質,多與一都不可執著,但能普及眾生,於佛法中獲得饒益為前提。基於眾生及國土,終究一切入達寂滅之境,無依止之定法,亦無分別之差異,唯能進入菩提覺道之門;故說眾生及國土,同一或異相皆不可得,若如是善能觀察,則真知佛法之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