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漫談(二十三)

    年輕時若仗著年輕氣盛,飲食不知節制,晚睡、常加班、不運動,造成脾臟、肝臟等過勞而逐漸虛弱,使病邪趁虛而入;加上中老年氣血由盛而衰,健康狀態就易亮紅燈了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27期2017年11月

健康管理漫談(二十三)

百病從虛而入

 

在網路上看到一篇由一位老中醫自述的文章,在累積四十餘年的中醫學習及診治經驗,他歸納出了產生內科疾病的兩個基本原理:一是百病從虛而入,二是百病由氣而生。他提到:“人體一虛,病人就失去抵抗力,病邪就容易侵犯人體,從而引起疾病的發生。我發現每個病人的病都有虛的一面,其所謂不虛不病,有病就虛。”當人的身心健康時,氣血氣足,經絡通暢,病邪難以侵入、停駐體內,是所謂的邪不勝正;而當人體虛弱時,氣血不足,病邪則趁虛而入,停駐在經絡穴位,進而影響臟腑,形成疾病。
 

這位老中醫提到:“俗話說:體虛多病,體弱多病。體虛就易病,虛病有四種(氣虛,血虛,陰虛,陽虛),臨床上有些病人的只占一虛,有些病人占二虛,還有些病人占二虛以上,四虛占全,即全虛。虛的越少,病越輕,虛的越重、越多,病越重。”氣虛指的是“各個臟器出現氣的不足”的現象,血虛的範圍包含“缺血,貧血,心臟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大腦供血不足,大腦缺血”等;陰虛指的是:“人體的血液、津液、營養處於相對減少的狀態”,這種狀態容易出現的病症則是:“會出現陰虛生內熱,陰虛生火,陰虛陽亢的現象。病人便出現一系列發熱上火,引發多出炎症的發生。”也就是說,陰虛會產生虛火,而引起發炎的現象。至於陽虛則會出現寒症,包含“畏寒怕冷,四肢不溫,手足發涼,…畏寒冷痛,腸寒腹痛…宮寒不孕…”等。這四種人體虛弱的狀態,都會引發疾病,需要醫師的診治;站在養生保健的角度,重要的是如何預防人體氣血虛弱的問題。

 

中老年人氣血不足有其先天的因素,黃帝內經(靈樞天年篇)論及人的天年時提到:“人生十歲,五藏始定,血氣已通…二十歲,血氣始盛…三十歲,五藏大定…血脈盛滿…四十歲,五藏六府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人的氣血到了二十歲才開始旺盛,三十歲到了極致,四十歲則由盛而趨平,五十歲以後則由平而衰。這種氣血的盛衰是先天元氣所決定的,也是一般人在健康上的宿命。五十歲以後,五臟之氣的衰弱,將依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這五行相生的順序衰退:“五十歲,肝氣始衰…六十歲,心氣始衰…七十歲,脾氣虛…八十歲,肺氣衰…九十歲,腎氣焦,四藏經脈空虛…百歲,五藏皆虛…”。可知,中老年人由於元氣逐漸枯竭,氣血呈現逐漸衰退的趨勢,五臟之氣首當其衝的是肝氣,其次是心氣、脾氣、肺氣、腎氣,因此在養生保健上,對肝要多保重;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肝對應的是春天,主升發,肝氣衰則氣的升發不夠,接下來臟氣就會依次衰退了。中老年人五臟較為虛弱,氣血較為不足,病邪趁虛而入,故老來多病是必然的現象,老苦、病苦是人人須要面對的煩惱。故惟有提高健康意識,注重養生,遵守健康守則,才能健康長壽。

 

人是一個生命系統,生命系統要由外界取得足夠的質能才能生存,因此,營養攝取不足的人,會產生體內的氣血不足。在一個衣食較無缺的社會,長期偏食或不當的減肥節食,也可能造成氣血的不足,而形成身體虛弱的狀態。此外,人體的器官是“用進廢退”,過逸的生活也會導致身體的虛弱。在我保健的經驗中,曾遇過許多不運動或很少運動者,他(她)們多半沒有活力,動一動就累,講話沒講多久就覺得(宗)氣不足了。動能生陽,常運動的人陽氣較夠,活力較足,比較不怕冷,因此在養生上,適度的運動是健康的基礎之一,常運動或勞動,是確保健康所必要的條件。當然,平時不太運動的人,也不能一次過量的運動,一定要採取漸進的方式,才不致於造成運動傷害。

 

生活方式是決定健康的最重要因素,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確保健康。在一個物質較為無缺,交通、醫療發達的社會,一般人擔心的不是營養不足,而是營養過剩。過猶不及,“百病起於過用”,臟腑及體表的長期過勞,也會引起虛弱的狀態。最常見的例子是飲食沒有節制、經常暴飲暴食、及吃太快等不良飲食習慣對脾胃造成的傷害。所謂“飲食自倍,脾胃乃傷”,脾胃受到傷害,脾運化水谷精華的能力就受到影響,氣血就會不足。換言之,脾胃過勞,脾胃功能就會受到傷害而導致脾胃虛弱,使病邪趁虛而入。人的超重或肥胖,多是脾虛弱的表現,經常吃得飽,尤其是晚餐吃得多、吃得晚,脾陽運化較為吃力,運化水濕的能力也較差,結果在體內易形成較多的痰濕,進而造成體重的過重。其結果是,脾的過勞導致脾的虛弱,濕邪趁虛而入,濕邪困脾,又使得脾的功能受損,形成惡性循環。脾的功能受損,消化吸收能力不足,營養不夠,就會有餓的感覺,餓了又吃多,吃多了脾的負荷更重,功能受損程度提升,於是產生“脾虛胃壯”的現象,體重也就降不下來了。此外,有養生專家指出,胖子吃飯幾乎都吃得快,這會造成咀嚼不夠,消化酶分泌不夠,食物在胃中化為乳糜的負荷太重,就很容易產生食物堆積在腸胃不消化的現象。

 

許多人都有一個先入為主的想法,只要吃多少,營養就能吸收多少,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迷思。人的吸收消化能力不是無限的,例如蛋白質的吸收,一次只能30克左右,多餘的蛋白質成份,還要由肝臟等作額外的處理,是要多耗氣血的。食物金字塔的意涵在於飲食結構的合理性,人的飲食若符合此結構,則吸收消化良好,否則就容易消化不良。吃得快也是一樣,營養專家建議人吃飯時,要細嚼慢嚥,這才能充分的消化吸收。食物若不能為人體所消化吸收,就會變成垃圾,運化這些垃圾是要耗氣血的。人體有自我節制的機能,有了飽的感覺就該適可而止,七、八分飽是最理想了,若是吃得太飽,胃就會發出不舒服的訊號,以提醒它的主人。在胃經的穴位中,於胃的入口處附近有兩個穴位,上方的叫不容穴,下方的叫承滿穴,意即吃到過飽、胃已經滿載、不舒服時,應即停止進食,並按承滿穴以緩解不舒適感;若吃得太飽,則可按不容穴以緩解。大家都知道不應吃太飽,但在衣食較無缺的社會,食物十分多元化,食品工業十分發達,面對各種美食,能適可而止的,確實不容易。

 

目前許多人都有晚睡、過勞、心理壓力大的問題,這對於肝的傷害是深遠的。肝主疏泄,要疏泄情志,要疏泄氣機,長期心理壓力大會造成情志不舒、氣機不順暢的現象,肝經需不斷的進行疏泄工作,這會造成肝的過勞。肝是人體最大的化學工廠,它要負責體內主要營養素(糖、蛋白質、脂肪等)的代謝,要解毒,要生成膽汁等,因此它的工作是十分繁重的。如果我們晚睡,在黃金睡眠時間(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三點)不作充分的休息,使肝無法發揮它應有的功能,那肝功能就會受到影響,肝臟的虛弱就可能會造成營養的代謝工作無法順利完成,解毒工作不完全,那血液的品質就堪憂。飲食沒有節制,對肝也會造成過勞,代謝負荷重,長期下來,也會累倒肝。肝藏血,木生火,肝要提供良好品質的血液給心臟,若肝過勞,無法提供高品質的血液給心,就會影響心臟了。保肝最好的方法是早點睡覺,最晚不要超過晚上十一點,過勞一陣子,一定要好好休息一、二天;在保健上,可常按肝經的原穴太沖穴,以維護肝經的疏泄功能。此外,我們也要常按手上的心包經,以疏通心包經的經絡,使心臟的邪氣有地方疏泄出去;或常按內關穴,以調心胸的氣機。

 

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確保健康,年輕時若仗著年輕氣盛,飲食不知節制,晚睡、常加班、不運動,造成脾臟、肝臟等過勞而逐漸虛弱,使病邪趁虛而入;加上中老年氣血由盛而衰,健康狀態就易亮紅燈了。網路常有年輕時拼命賺錢,老來拿錢買健康、買命的說法,這是十分令人擔憂的現象。年輕氣盛時沒有健康意識,總以為疾病離我甚遠,殊不知在不良的生活方式下,臟腑已在不知不覺中因過勞而逐漸虛弱,病邪趁虛而入,等到生病,病邪已壯,臟腑已虛,要把身體調回來,就要大費周章了。我自己過去也是飲食不加節制,到了五十歲左右,體重超重,高血壓,腰背酸痛,皮膚過敏,心臟有時很不舒服,真可謂疾病纏身,還好警覺尚早,經過十多年來的治療、調養,總算把身體逐漸調轉回來了。因此期望大家都有健康意識,莫讓臟腑過勞,回歸良好生活方式,以長保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