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漫談(二十六)

健康管理漫談(二十六)

人生最後七年  /詹天賜

 

  根據衛福部的“長期照顧保險”宣導版資料,其中引用到二組數字:“104年全人口失能人數75.5萬人,120年快速增加至120萬人”,“推估國人一生中長照需求時間約7.3年(男性:6.4年;女性:8.2年)”,也就是說,國人在人生最後七年,是需要他人照顧的,其中以老人居多。如果是年輕人一旦失能,要回復健康是十分困難的,需要長期照顧的時間也就更長了。老人化的社會,勞動人口的負擔會日益加重,衛福部的這份資料也提到103年每6.3個勞動人口要照顧1個老人,比例為6.3:1,114年變為3.4:1,而到了 149年 (2060年) 則變為 1.29:1,這些十分驚人的數字,意謂著若老人失能比例不能降低,則社會將出現難以負擔妥善照顧老人的窘境。

 

  老、病、死,是人生八苦中的三種苦,是做為一個人所無法避免的,失能需要他人長期照顧,不只自己苦,家人也苦。這份資料繼續指出,“照顧失能家人的負擔---身體的、心理的、經濟的”,“主要照顧者負荷沉重–家戶人口減少,平均每家只有0.4個照顧人力”,“40%感到經濟上負荷、33%感到無法承受照顧壓力”,可見照顧者負擔之重。

 

解決之道有許多方面,長照險只是其中之一,我們若能探討出長照形成的主要原因,以降低失能的比例,這才是最好的辦法。只是造成失能的原因十分複雜,例如在網路上以關鍵字 <失能的原因> 來查資料時,可查到腦中風、失智、高齡衰弱、骨折跌倒、關節疾病等,都是造成失能的一些主要原因,而每一種疾病或老化造成失能的問題,都是難以克服的。就健康管理而言,要預防疾病,最好的方法還是維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只是在這經濟較為富裕、醫療發達、交通便利的現代社會,不良的生活方式,並不會造成立即、顯著的傷害。但凡夫畏果,菩薩畏因,一般人到了生病時,才會有所警覺畏懼,我也是生了病,才會去回顧、檢討以前的種種不良生活方式。例如飲食方面,喜歡甜食,吃過量的甜點,甚至把花生醬當甜點吃,也難怪才五十歲時,身體狀況就很差了。所幸亡羊補牢還算不晚,幸運的遇到了一位中醫師,經過他的調養,加上自己的經絡保健,總算把身體慢慢的調回來了。雖然偶而會有一些舊疾稍微復發,只要調養一下,大致都能很快恢復正常。

 

 有生必有死,老死是人所無法避免的,《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提到腎氣,人在年輕時腎氣盛,中老年後腎氣由盛轉平、轉衰,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先天的元氣是有定數的,用完就沒了,老年元氣所剩無幾,體內氣血也近枯竭了。故年老氣衰,是因、是緣、是自然性,氣血不足就容易生病、跌倒了。有一次,與鄰居一位老先生聊天,他提到老人會跌倒,有時不是意外造成的,而是老化的現象。例如要跨過門檻,心裡想要跨過去,但實際上腳勁不夠、配合不上,沒能跨過去,以致跌了一跤,這顯然是腳的氣血不足、經絡不通的緣故。人體氣血不足時,仍以照顧臟腑為最優先,分配到體表的氣血就相對不足,若再加上經絡不通,氣血更無法流暢供應,雙腳“不聽指揮”,也就不足為奇了。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飲食,適量的運動,正常的生活起居,經常保持平和的心情,才是健康之道。

 

  在網路上查到一本書《不在病床上說再見》,原作者是一對專研日本高齡者臨終醫療學會的日本醫師夫婦,這本書提到歐洲有些國家沒有需要長照的老人,這本書的一篇書摘 (http://npost.tw/archives/30681) 提到“在歐洲的人權社福大國丹麥、瑞典等國,沒有所謂的長期臥床的老人 … 相對的,在日本的老人醫院呢? 不必我多說,長年臥病在床、無法行動,正在做中心靜脈注射或經腸道營養的老人不計其數。”在這裡談到了醫療介入多寡的問題,書摘中也提到:“在歐美人的普遍認知裡,高齡者到了臨終期會自然而然失去食慾 … 當地並不會在高齡者開始無法進食時,給與經腸道營養或點滴 … 僅投以內服藥 … 大多數的患者在進入意識不明的長臥狀態前,就自然的壽終正寢了,這樣的社會不會製造出長期臥床的高齡患者。”對於這種說法,也有人提出反駁,例如有一篇文章:“芬蘭、瑞典老人家臥床比台灣還久”(http://blog.udn.com/thegloberover/88620891) ,作者分別由平均預期壽命與健康預期壽命的落差、公共長照支出、安養院床位數、安養院的約束比例等四方面來分析,得到的結論是:“總之,人老了,如果沒有馬上過世,就需要長照,而需長照時間,不管是進步國家或低開發國家,平均都是八到十二年左右。”因此,長照是否像日本這二位醫師所描述的可以避免的說法,仍有更全面探討的必要。

 

  我們即將由高齡化社會,步入高齡社會,乃至超高齡社會,長照的問題日益迫切,這是目前社會所難以避免的問題。我已是個小老人,這幾年我幫幾位長輩作保健,都聽到她們有“為何還不能回去”的心聲,這種對人生蒼茫、無奈的感覺,我亦深有感受。安寧照顧協會推動的安寧照顧是一個選擇,家母、我與同修都簽了“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寄到安寧照顧協會後,可在健保 IC卡上註記,當重病不可治癒時,能事先選擇安寧照顧,以較自然的方式告別人生。

 

 健康長壽是世人共同的願望,而長照是世人所不願意的,卻也無可奈何。人與其它動物究竟不同,動物老弱,意味著有隨時死亡的威脅,而人老有所養、有所終,是符合人道的。只是,長照帶給自己、家人的煩惱,是多方面的。失能老人是需要全時照顧的,我的一位長輩失能,腳沒力,需要助行器才能行動,由兒女輪流照顧,我有時會北上去幫這位長輩保健。期間她跌倒過至少十餘次,跌得較嚴重時,表弟會打電話過來,我會北上去處理。沒處理好,就送醫處理,其中左右髋骨各跌壞一次,動了二次手術。後來請了一位外勞看護,這期間就沒再跌倒過,只是外勞沒多久又跑掉了,再由三個兒子輪流照顧。若是兒女少,經濟情況又不佳,長照就會成為社會問題,再加上高齡化的社會,將來的家庭、社會、政府在這方面的負擔將會愈來愈重。

 

 我考慮到自己過去的身體狀況,及對未來老人社會的憂慮,因此較積極的探討養生保健之道,由經絡保健著手,以對治自己的亞健康及筋骨酸痛的問題,至於治病的部份,則機緣巧合,遇到一位很好的中醫師來調養。這位中醫師現在不看病了,但對於老病人,還可找他調養,他視老病人如朋友,有時會暢談一些中醫的知識及行醫的經驗,讓我獲益良多。但對於諸多亞健康的問題,還是需要經常性的做自我養生保健,並且持之以恒,才能長保較佳的健康狀態。

 

 現代醫學技術進步,對於許多急性病,有著很好的療效,但對於慢性病,卻只能做到控制病情,而無法治癒。像高血壓、糖尿病等,只能控制其血壓、血糖,無法根治,而它們正是導致許多失能疾病 (腦中風等) 的危險因子。而多數的慢性病,正是所謂的生活方式病,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之道。

 

 我們未來即將面對老人社會,長照的問題將愈發嚴重,每人都有責任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多學些養生保健的知識,並作自我的保健,不但自助,還可助人。老人失能,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在心裡上其實是十分虛弱的,世間法的安慰,有時效果有限,這時若能講些他 (她) 們能夠接受的出世間知識,來減少一點對死亡的恐懼,其實是很有幫助的。人生有著無盡的煩惱,生死問題可說是一個最大的煩惱,我們平日就該多花點心力去思考與生死有關的問題,畢竟了生脫死,才是人生究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