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漫談(三十三) 29種長壽按摩法

    所謂浴頭指的是:“兩手掌心按住前額,稍用力擦到下額部,再翻向頭後兩耳上,輕輕擦過頭頂,還復到前額,這算1次。共擦10次,接着用指肚均勻輕揉整個頭部的髮根十次。”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37期2018年10月

健康管理漫談(三十三) 29種長壽按摩法 /詹天賜

 

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名為"老中醫珍藏的29種長壽按摩法"(http://cm.39.net/a/2011331/1649392.html),提到一位老中醫所珍藏的29種長壽按摩法,個人看了,覺得它十分實用。今將此按摩保健法改依頭部保健、臉部保健、眼部保健、耳部保健、鼻部保健、牙齒保健、胸部保健、腹部保健、背/肩部保健、腰/臀部保健、手部保健、腳部保健的順序介紹於後。

 

頭部保健

 

  在頭部保健方面,這位老中醫提出了浴頭、假梳頭、按太陽穴等三個保健法。所謂浴頭指的是:“兩手掌心按住前額,稍用力擦到下額部,再翻向頭後兩耳上,輕輕擦過頭頂,還復到前額,這算1次。共擦10次,接着用指肚均勻輕揉整個頭部的髮根十次。” 假梳頭指的是:“兩手指尖接觸頭皮,從額到枕後,從頭頂到顳側進行梳頭,以頭部有熱感為度。”看了這兩種方法後,我常在早晚刷牙、洗臉時,用兩手十指或拿洗頭小刷子作“乾洗頭”,就像平常洗頭一樣,只是不用水而已,對於白頭髮的區域,就多刷兩下。若有時間,再用右手手掌心,或用兩手的手掌心同時來摩前頭部及後頭部,以感覺順暢為度。記得我曾用過顯微鏡看過自己的白頭髮,結果發現一根白頭髮中,並非全是白色,還有許多部份是黑色的,因此常洗頭,對髮根及頭髮的保健是有幫助的,當我看到了浴頭與假梳頭,就很自然的使用假洗頭的方法,來保健我的頭部。當然,老中醫提出的方法可以說是比較正規的,能用正規的方法還是比較穩當的。此外,常見的頭部保健法還有叩頭法,也就是十指彎曲,以指腹輕輕的敲打頭部,可由頭頂至頭側、再到後腦的順序輕輕敲打。

 

  在頭部穴位按摩方面,老中醫提出的是太陽穴,指的是“用兩手食指端分別壓在雙側太陽穴上旋轉,順逆時針各揉按10-15次。”按揉太陽穴是驅除頭部風寒最常用的方法,幫人保健時,只要是提到頭痛,我都會問是頭部的那裡痛?是固定點痛,還是不固定點痛? 是頭部一個區域痛,還是頭部一段痛? 痛的部位會提示風寒或受傷的可能位置,若是不定點頭痛,那就先假設是頭部受風寒了,左邊頭部痛就按揉左邊太陽穴,右邊頭痛亦然,通常保健的效果是很及時的。當然,對一般人而言,頭痛時,通常不會在意痛點,但對於頭痛的範圍,大致還能描述出來,只要是頭部一個區塊痛,按太陽穴大致能緩解疼痛。平時常按太陽穴,可驅除頭部風寒之氣,以預防頭痛。

 

臉部保健

 

  在臉部保健方面,老中醫提出“乾洗面”的方法,實際保健係以“兩手互相指併攏,由額向下洗臉20-30次。”實作上,我係用兩掌心搓臉,效果也不錯。除了搓臉外,揪臉頰也是我常用的保健法。以前我吃東西時,常咬到內臉頰,然後口腔內就長個大黑疱來。當時我發現右臉頰較胖,於是就開始揪右臉頰,一開始揪起來還蠻痛的,但後來愈揪就愈不痛了,吃東西咬到內臉頰的機會也就顯著的減少了,一段時間以後,就幾乎不再咬到了。

 

  在穴位保健方面,眼睛下的四白穴是保健的重點。四白穴有美人穴之稱,指的是若四白穴暢通,眼下胃經供給的氣血就充分,眼睛便較明亮,而且眼下處會較紅潤,看起來要漂亮些,故有美人穴之稱。我常幫長輩保養臉部,推臉部、按揉周圍的穴位,可讓老人家看起來比較不會有皮皺皺的感覺。

 

眼部保健

 

  在眼部保健方面,這位老中醫提出了旋眼睛、揉眼皮、點睛明、扣攢竹等四個方法。在旋眼睛方面,指的是“端坐,兩眼向左旋轉5次,然後向前注視片刻,再向右旋轉5次,前視片刻。”這種方法比其它類似方法要簡單實用,有時我會依此方法來保健眼睛,一次做個二、三遍。在揉眼皮方面,“以兩手拇指輕按開雙側眼皮上,然後旋轉揉動,順逆時針各揉20次。”老來眼皮下垂,容易形成三角眼,揉眼皮可以改善這種狀況,有時我甚至會用揪眼皮的方式來保健眼皮。

 

  在穴位保健方面,點睛明指的是“以兩食指分別點按雙側睛明穴(眼內角內上方0.1寸) 15-30秒,以微感不適為度”。我保健時,係以右手拇指及食指分別點右方及左方的睛明穴,稍微用力時,由於力道向著鼻尖,與眼睛方向相反,因此較不會傷到眼睛。扣攢竹指的是“用拇指彎屈的突出部左右交替叩擊雙側攢竹穴(位於眉頭陷中),每穴15-20次,用力以微感不適為度。”按揉眼睛四週的穴位,對眼睛的保健十分有幫助,包含胃經的承泣、四白,膽經的瞳子髎、陽白,膀胱經的睛明、攢竹等穴位。我幫人保健眼睛時,按了眼睛四週的穴位,許多人都有眼睛為之明亮的感覺,只是這些穴位要常按,自己保健才是長久之道。

 

耳部保健

 

  在耳部保健部份,主要是鳴天鼓,指的是“兩手掌心緊按兩耳孔,兩手中三指輕擊後枕部10次,然後掌心掩按耳孔,手指輕按後枕部不動,再突然抬離,接連開閉放響10次,最後兩食指插入耳孔內轉動3次,再突然放開。這樣算做1次,共做3-5次。”依據百度百科,鳴天鼓,“是我國流傳已久的一種自我按摩保健方法,意即擊探天鼓。該法最早見於邱處機的《頤身集》,原書這樣描述’兩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壓中指上,用第二指彈腦後兩骨做響聲,謂之鳴天鼓(可去風池邪氣)’。具體的操作方法是這樣的:兩手掌心緊按兩耳外耳道,兩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分別輕輕敲擊腦後枕骨,共60下。然後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緊按腦後枕骨不動再驟然抬離,這時耳中有放炮樣聲響,如此連續開閉放響9下。以上算作1回。每次可作3回,每天可作3次。”可見鳴天鼓是自古以來,用來保健耳朵的常用方法。

 

  在耳後上方,有一條溝,稱為耳背溝,又稱降壓溝,可用來降壓之用。而耳前方有三個穴位,分別為三焦經的耳門穴,小腸經的聽宮穴,及膽經的聽會穴,這三個穴位是用來保健耳部的常用穴位,尤其是聽會穴,初次按時,一般人都覺得特別痛,按後耳朵常會覺得清爽些。三焦經環繞著耳朵,輕微耳鳴時,除了常鳴天鼓外,可按揉耳門、聽宮、聽會等三個穴位,並保養三焦經,看是否能有所緩解,若未能緩解,則應就醫。

 

鼻部保健

 

  在鼻部保健方面,這位老中醫提出了“磨鼻背”,指的是“用拇指背用力磨擦雙側鼻背至局部發熱。”一般鼻子不通時,我們會按迎香穴及上迎香穴等穴位,而磨鼻背的方法,更加簡易實用。至於流鼻血的簡易止血方法,是坐著捏鼻子,一捏一放。記得有一次在學校時,有位同學在教授休息室流鼻血,他本來要躺下去,我就叫他坐著,捏他鼻子,一捏一放約一、兩分鐘,鼻血就不再流了。我當時未學經絡,只聽說坐著捏鼻子可以止血,那次一試果然見效。以穴位保健而言,其實捏鼻子,可按到鼻內的內迎香穴,這個穴位具有止鼻血功能,故多按不僅可保健,也可以止血的。

 

牙齒保健

 

  在牙齒保健方面,這位老中醫提出了“叩牙齒”的方法,指的是“口輕閉,上下牙齒相互輕叩20-30次。”叩齒也是自古傳下來的方法,一次叩多少次,何時叩,也各有不同的說法,老中醫的方法簡易實用,每天叩叩牙齒,對牙齒是有幫助的。我有一顆下門牙鬆動,以為保不住了,經過叩齒後,漸漸的不再那麼鬆動,再經過按揉經絡穴位,保固牙齦,現在就不太鬆動了。其實牙周病是造成牙齒鬆動的一個主要原因,要鞏固牙齦,按揉胃經的在臉部的經絡穴位是十分關鍵的。我幫長輩保健牙齒時,從耳下方的頰車穴開始保健,由外向內循胃經按到大迎穴,常常保健,可憑著剩下的幾顆牙齒,正常的吃飯,雖年近九十,現在還可咬開心果、花生米,可見按揉胃經在臉部的經絡穴位等,牙齒保健的效果還是不錯的。當然,同時按揉牙齒四周的筋肉,會有更不錯的保健效果。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