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經絡、與健康(92) 認識五臟--本藏篇(節錄)

    五臟生來的大小、高低、脆弱、不端正、偏傾等五種差異,會導致二十五種疾病,這些都是先天結構的問題。先天性的缺陷,難以用後天的方法來改變,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40期2019年1、2月

氣血、經絡、與健康(92)
認識五臟--本藏篇(節錄)
/詹天賜
 

認識五臟­--本藏篇 (節錄、續)

 

 心小則安,邪弗能傷,易傷以憂;

  心大則憂,不能傷,易傷於邪。

  心高則滿於肺中,悗而善忘,心難開以言;

  心下,則藏外,易傷于寒,易恐以言。

  心堅,則藏安守固;心脆則善病消癉熱中。

  心端正,則和利難傷;心偏傾則操持不一,無守司也。

 

以心的大小而言,心臟若長得小一點,邪氣不容易傷害到它,但容易被憂心所傷害;反之,心臟若長得大一些,就不容易被憂心所傷,但容易被外邪所侵。心太小,臟安定,但心神較不安定,這說明了先天上身心無法兼顧的現象,故心臟大小適中,加上養生之道,較能得到身心的安定。

 

心的位置若長得太高,就會擠壓肺的空間,容易導致不經意的善忘,心肺空間難以伸展,故難以用言語開解其心。心的位置若長得太低,則有部份心臟部位顯露在外,容易被風寒所傷,也容易因聽到不利的言語而擔心害怕。心若堅固,則心臟安好,不易為邪氣所傷;若心脆弱,則容易患消渴之証,內生虛熱。心若端正,則心安定,不易為邪氣所傷;若心偏傾一邊,則做事猶疑不定,不能專一,無法守住原則。因此,心臟若能長得堅固,位置適中,端正不偏,較能健康長壽,否則就不免於生病。決定先天結構的,現代醫學或可由基因的觀點來解釋,但若從業力的角度,當更能理解。

 

 肺小,則少飲,不病喘喝;

  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痹、喉痹、逆氣。

  肺高,則上氣,肩息咳;

  肺下則居賁迫肺,善脅下痛。

  肺堅,則不病咳上氣;肺脆,則苦病消痹易傷。

  肺端正,則和利難傷;肺偏傾,則胸偏痛也。

 

以肺的大小而言,肺若長得小一點,則會少喝水,不會有氣喘的疾病;肺若長得大一些,則會多喝水,肺氣容易上逆咳喘,易患胸痹、喉痹等疾病。肺的位置若長得太高,肺氣就會上逆而咳,並伴有聳肩、氣喘証候;肺的位置若長得太低,則會碰到下方的橫膈膜,使肺長向兩側,脅下容易疼痛。肺若堅固,就不會生逆氣、咳喘的疾病;肺若脆弱,則容易為消渴之証所苦,並易為外邪所傷。肺若端正,則肺安定,不易為邪氣所傷;肺若偏傾一邊,則偏傾處所擠壓到的部位會因此疼痛。肺的先天大小、高低、脆弱、不端正、偏傾等,會導致肺的這五種疾病。

 

 … (以下肝脾腎略)

  凡此二十五變者,人之所苦常病。

 

五臟生來的大小、高低、脆弱、不端正、偏傾等五種差異,會導致二十五種疾病,這些都是先天結構的問題。先天性的缺陷,難以用後天的方法來改變,愈有先天毛病者,應愈注重養生保健,使先天毛病造成的病害能降至最低。

 

 黃帝曰:何以知其然也?

 歧伯曰: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

  無夠骷者,心高;骼骷小、短舉者,心下。

  骼骷長者,心下堅;骼骷弱小以薄者,心脆。

  骼骷直下不舉者,心端正;夠骷倚一方者,心偏傾也。

  … (以下肺肝脾等略)

 

黃帝接著問道:如何能看出五臟的大小、高低、是否堅固、端正、偏傾?歧伯指出膚色赤、紋理細小者,心臟小;而紋理粗大者,心臟大。看不到胸骨下方劍突軟骨者,心長得高;劍突小、短者,心臟長得低。劍突較長者,心臟堅實,而劍突較小、較薄者,心臟較脆弱。劍突直下不突出的,心臟長得端正,而劍突偏向一方者,心臟偏傾。

 

 黑色小理者,腎小;粗理者,腎大。

  高耳者,腎高;耳後陷者,腎下。

  耳堅者,腎堅;耳薄不堅者,腎脆。

  耳好前居牙車者,腎端正;耳偏高者,腎偏傾也。

  凡此諸變者,持則安,減則病也。

 

膚色黑,紋理細小者,腎臟小;而紋理粗大者,腎臟大。兩耳長得高者,腎長得高;兩耳後陷者,腎臟長得低。兩耳堅實者,腎臟堅實;而兩耳薄而不堅實者,腎臟較脆弱。兩耳長得好,耳垂前位居頰車 (穴) 者,腎臟長得端正;而兩耳中一耳偏高者,腎臟偏傾。

 

  凡此諸變者,持則安,減則病也。

 

以上五臟在上述五種先天結構上的差異,會產生種種病變,若能遵守養生之道,則身心安好;反之,若有時不能堅持養生之道,導致氣血不足時,則容易產生前述病變。

 

  … (黃帝再問人不免於病者略)

  歧伯曰:五臟六腑,邪之舍也,請言其故。

  五臟皆小者,少病,苦憔心,大愁擾;

  五臟皆大者,緩於事,難使於擾。

  五臟皆高者,好高舉措;五臟皆下者,好出人下。

  五臟皆堅者,無病;五臟皆脆者,不離於病。

  五臟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

  五臟皆偏傾者,邪心而善盜,不可以為人平,反覆言語也。

  … (以下略,主要為六腑結構等)

 

在本篇中,黃帝心中的主要疑惑是:即使重視養生,但有人能享天年,有人難免生病,造成其差異的原因究竟為何?歧伯總括道:生病是因外邪停駐在五臟六腑之內,其主要原因仍在於五臟的小大、高下、是否堅實、端正、偏傾等先天因素。

 

五臟都長得比較小的人,較少生理上的疾病,但容易受煩心、愁憂所苦;五臟長得比較大的人,做事緩慢,但心較寛,不易受到煩憂所苦。五臟長得比較高的人,心高氣傲,而長得比較低的,則甘為人下。五臟長得堅實的,較不會生病,而長得比較弱的,則容易生病。五臟長得端正的,氣血和順,個性溫和,易得人心;五臟都長得偏傾的,易起邪心、貪盜心,為人不正直,講話反覆無常。

 

這一段歧伯講到了身心的關係,五臟的先天結構,與心理、個性有著很大的關連。例如五臟長得高的人,志氣高;而長得低的人,則志氣低下。因此,五臟的先天結構,可以看成是一種生命密碼,它影響著人的一些先天個性。一般而言,多數人的先天結構是正常的,只有少數人有較顯著的先天缺陷,而有先天缺陷者,更需要透過養生之道來彌補,尤其是修養心性部份。例如,五臟都長得偏傾的,易起貪盜心,講話反覆無常,這些先天的習氣其實是可以改變的;若能心生懺悔,下定決心,改變不好的習氣,久而久之,就能改變個性,調和身心,得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