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研院園地 讀《寒山子詩集淺釋》之心得

佛研院園地 讀《寒山子詩集淺釋》之心得 /釋蓮宥

 

第227首 

自樂平生道,煙蘿石洞間。野情多放曠,長伴白雲閒。

有路不通世,無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圓月上寒山。

 

 

賞析:

寒山子的和詩有其優美的辭彙與意境,每一句詩詞都像是獨立的一幅畫般。

 

「自樂平生道,煙蘿石洞間」,表現了寒山詩人的自我期許和表現自得其樂的禪以及詮釋道的說法,他說他的道就在煙蘿與石洞之間,那裡可能也是他平常行禪和經行參道的地方;也可以當作表達他生平修行禪與道一體的生活自是其樂無窮,因為煙霧瀰漫中的青蘿,青蘿掩映中的石洞,也正是禪者修行的好地方。

 

「野情多放曠,長伴白雲閒」,就在山林曠野間有許多不知名的野生植物悠閒的好像一直以來都自由地伴隨著藍天白雲生長著。亦可詮釋為;「野情」即是寒山,或作者他們不拘禮俗而與自然為伍的性情。寒山詩人放曠於天地之間,其心如白雲一樣安閒自如,任卷任舒,毫無掛礙。

 

「有路不通世,無心孰可攀」,在這有如陶淵明筆下桃花源的場景,在這美不勝收的悠然景緻中,雖然有可以行走的道路,讓人悠遊其中,但這道路卻不通往世俗之地,就如同寒山自然有路,但是通向更為曲折深邃的幽處,正所謂「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無心孰可攀」,《壇經》主張「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既已無心,則當下即是道場,又何需到處攀援求道呢?

 

「石床孤夜坐,圓月上寒山」,在石床上,寒山詩人徹夜靜坐於石床上,開敷善法,見真實相。一輪明月正透過清冷的山間夜霧,緩緩地升上寒山,恰似明月象徵寒山詩人的禪心一般。

 

在我們追求佛法的智慧與圓融的過程中,圓月亦象微著覺悟和圓滿,在雲禪師的文章裡也有提到"月裡藏頭",他說:佛法裡〝月裡藏頭〞一詞,就是常見的佛菩薩像的頭部總少不了一個圓圓的光圈,那就是月裡藏頭的祕密;指的是萻薩的智慧圓相,成了佛,便能月裡藏頭了,老和尚還因此念了四句偈:「衲衣裡色身,精勤法報化,一聲驚雷響,取月頭上掛」,所以,寒山詩人寫的最後一句「圓月上寒山」亦可解釋為他期許自己修行的目標和期望,希望能達到佛菩薩的圓滿覺悟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