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歷程、桑蒙──佛法、眾生、願

    善知識的類型,大約可以分為三類: 外護者--身心安穩,無有怖畏。 同修者--相互勉勵,共同切磋。 教授者--開示善導,破闇啟明。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348期2019年10月

心路歷程、桑蒙──佛法、眾生、願 /白雲老禪師

 

  頭陀十八物:

 

  正名應作助道用物,即是楊枝、澡豆、三衣、瓶、缽、坐具、錫杖、香爐、奩(小木盒、盛香末)、漉水囊、手巾、刀子、火燧、鑷子、繩床、佛像、經律、雨具。

 

 

參訪知識

 

  參學,建立於「多看、多聽、多問」的要領上;這是參學者蒐集知識的方法,所謂取他人的「經驗」為自己「知識」的參考,可以縮短學養的時空。

 

  善知識的標準,不是建立於廣博而高深的知識上,而是對「我」能知其心,識其形,告訴缺失,一針見血的善導菩提道路,使得饒益法行。善知識的類型,大約可以分為三類:

 

  外護者∣∣身心安穩,無有怖畏。

 

  同修者∣∣相互勉勵,共同切磋。

 

  教授者∣∣開示善導,破闇啟明。

 

  華嚴經入法界品中載:

 

  時善財童子,先於福城之東,莊嚴幢娑羅林中,聞文殊師利菩薩說法;而後與五百童子,詣文殊住處,頂禮祈請開示。

 

  善財:惟願聖者,廣為我說,菩薩應云何學菩薩道?乃至應云何令普賢行速得圓滿?

 

  文殊:善男子!汝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欲成就一切智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應決定求真善知識,勿生疲懈;見善知識,勿生厭足;於善知識所有教誨,皆應隨順;於善知識善巧方便,勿見過失。

 

  文殊師利菩薩說完,遂令善財童子前往南方,首先參德雲比丘,次第展轉,指示消息,最後參普賢菩薩;終於獲得成就,攝持一切佛剎微塵數三昧門。

 

  善財童子歷經一百十個城,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大概情形是這樣的:

 

  德雲比丘處∣∣說一切佛境,智慧光明,從發起菩提開始。

 

  海雲比丘處∣∣說受持之法,聚筆難寫,從普眼照見下手。

 

  善住比丘處∣∣說普速供佛,廣現無礙,從修行實證而得。

 

  彌伽人處∣∣說分別輪相,得總持法,從玄妙音悟生住。

 

  解脫長者∣∣說方便嚴住,生緣隨影,從身念解脫入道。

 

  海幢比丘∣∣說三昧正定,證觀照般若,從智見行深淨心。

 

  休捨優婆夷∣∣說悲智雙運,悟無憂菩提,從安穩不退究竟。

 

  毘目瞿沙仙人∣∣說真淨童住,舒暢自在身,從覺悟轉業成道。

 

  勝熱婆羅門∣∣說頓悔自愆,證靜樂善住,從法行三昧無盡。

 

  慈行童女∣∣說諸行明了,境行果圓具,從普莊嚴般若行。

 

  善見比丘∣∣說金輪智光,應機緣法行,從無念無照喜樂。

 

  自在主童子∣∣說工術算醫,得四明方便,從饒益功德行願。

 

  具足優婆夷∣∣說福德無量,證無違逆行,從供養心行布施。

 

  明智居士∣∣說財法兩施,貧貴無分別,從無屈撓而行捨。

 

  法寶髻長者∣∣說過去智藏,離癡迷散亂,從無始侍佛功德。

 

  普眼長者∣∣說觀見諸佛,得瑞相示現,從身心調適清淨。

 

  無厭足王∣∣說了生無幻,調伏業感行,從善觀察能化解。

 

  大光王∣∣說順世三昧,證莊嚴大慈,從無量忍行修養。

 

  不動優婆夷∣∣說欲心清淨,行厭足善法,從勝法智得清涼。

 

  遍行外道∣∣說無作方便,顯色相圓明,從真實菩薩行道。

 

  優羅長者∣∣說獲法身香,證救護眾生,從眾生離所有相。

 

  婆施羅船師∣∣說知識來往,入不壞回向,從觀照止息中得。

 

  無上勝長者∣∣說無貪瞋癡,修無諍淨行,從阿耨菩提道住。

 

  師子頻申比丘尼∣∣說成就種智,如八德流泉,從師子法輪熏習。

 

  婆須蜜多女∣∣說無染無著,當了性欲空,從現離欲貪際行。

 

  鞞瑟胝羅居士∣∣說善法回向,得不般涅槃,從堅固生意趣向。

 

  觀自在菩薩∣∣說遠諸怖畏,隨宜眾生緣,從大慈大悲行法。

 

  正趣菩薩∣∣說放大光明,奪諸相緣足,從真如疾速普門。

 

  大天神∣∣說供養如來,自灌示現德,從無縛束解脫行。

 

  安住地神∣∣說寶善根力,得不壞智慧,從無量法界無礙。

 

  婆娑婆耶陀∣∣說除暗現明,遠坎坷惡道,從發心入歡喜地。

 

  普德淨光∣∣說四禪定心,開五停心觀,從出家捨俗離垢。

 

  喜自觀察∣∣說智解脫海,得大勢普力,從捨念證發光地。

 

  普救眾生妙德主∣∣說妙眼灌頂,入佛普現境,從調伏證燄慧地。

 

  寂靜音海主∣∣說無邊大喜,發無量大悲,從法藏入難勝地。

 

  守護一切城主∣∣說聞思修慧,心智頓明朗,從妙音深入現前。

 

  開敷一切樹華主∣∣說隨心知見,普度眾有情,從生大喜證遠行。

 

  大願精進力救護眾生主∣∣說妙色身智,隨機緣應現,從法身淨而不動。

 

  妙德圓滿神∣∣說受生自在,證乘願示現,從普觀入善慧地。

 

  釋種瞿波女∣∣說法爾因緣,得菩提種智,從三昧海入法雲。

 

  佛母摩耶夫人∣∣說光相莊嚴,念佛威顯著,從大願觀見智幻。

 

  忉利天女∣∣說受持法語,意念不忘失,從悲智莊嚴淨行。

 

  童子師遍友∣∣說善友眾生,能無所說法,從無所得示是法。

 

  善知眾藝童子∣∣說自然技藝,善能分別智,從世間字韻透示。

 

  賢勝優婆夷∣∣說自心開解,能利樂眾生,從智性普現中行。

 

  堅固解脫長者∣∣說大師子吼,得大福智聚,從無念著清淨行。

 

  妙月長者∣∣說淨智光明,得無所有得,從不著法義如月。

 

  無勝軍長者∣∣說相無盡意,省悟法藏義,從一言一句中得。

 

  最寂靜婆羅門∣∣說發菩提心,入無有退轉,從虔誠意願生起。

 

  德生童子有德女∣∣說幻生緣想,見無明煩惱,從依正中知空實。

 

  彌勒菩薩∣∣說不思議境,遍觀三世界,從喜心還入智嚴。

 

  文殊師利菩薩∣∣說無量大智,入法教利樂,從無邊際總持行。

 

  普賢菩薩∣∣說行願功成,須悲智圓滿,從佛德三昧勝行。

 

  出家桑蒙,欲入深法界,參訪大善知識,乃是攝取知識經驗最佳的途徑;百城煙水,萬里萬書,唯有身經體驗,方能以他山之石,攻破自我之錯;所謂攝他人的知識與經驗,成為自己的智慧之源,無須在在歷經頭破血流,櫛風沐雨,辛苦疲憊,於數十年短促生命中,將可發揮更高的價值。

 

  這,就是為什麼欲參訪善知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