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 依《解深密經》談真如

    現在來談的是依於《解深密經》裡所談的真如,《解深密經》這一部經典,還是比較偏於唯識的理法。佛法中關係到分析、邏輯方面,幾乎還是以唯識做為重點。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352期2020年3月

大乘起信論 依《解深密經》談真如 /白雲老禪師

 

這節還是談真如,前面談過依於唯識學,而後以一般綜合性的說法。現在來談的是依於《解深密經》裡所談的真如,《解深密經》這一部經典,還是比較偏於唯識的理法。佛法中關係到分析、邏輯方面,幾乎還是以唯識做為重點。因為唯識的形成,是來自因明學,也就是從緣起到因緣,而從法的認知,來看看《解深密經》裡提出了很多所謂的真如法義,是怎麼樣顯現真如。

 

1、流轉真如──是一個什麼現象?用白話來解釋,一下就瞭解了,「流轉真如」的意思。因為人,在修行的時候,我講的是修行的人,偶爾都會發現一些所謂的見道或覺悟,會顯現這麼的現象,顯現了很快會消失。什麼時候會顯現?什麼時候會消失?在不同的時間空間裡面。所以說某一些時間空間,在一剎那之間,可能會顯現一些什麼?可能在某一些時間空間,一無所得;可是,在這一個流轉的過程中間,就是因為時間空間裡面,能夠顯現的那一種法義,是真如的法義的話,就叫流轉真如。也就是在時間空間裡面,到處都有真如流轉之相,所以叫流轉真如。這種流轉真如,幾乎很多人一悟,好像覺悟到什麼了,就顯現了真如,覺悟會不會退失?其實在這種情況,是很容易起變化、消失,可是也很容易顯現,這種現象就像水在那個地方流轉,是一樣的現象。

 

為什麼像水一樣,水不是一流下去,就不回頭了嗎?怎麼會流轉呢?不能用直覺的方式看,看大小溪流從山裡面,最後歸於海。海呢?經過蒸發再成為雲雨,然後又分布到原有的那些地方,這叫做流轉。如果以人來講,人就是一種流轉之相,不是一成不變的。這樣就很容易發現,流轉是什麼意思?就能瞭解流轉的意思,把握我剛剛講,在任何不同的時間空間裡面,都有機會顯現的真如,叫做「流轉真如」。

 

2、實相真如--什麼叫做實相?一般說現實所看到的那一些相,其實不能這麼說。為什麼?既然是相,為什麼說實相?要瞭解,「實」就是實實在在。一個電風扇,有電風扇的樣子,如果電風扇不轉,即使是電風扇,它也不是實相。電風扇必須一定要插接上電,它本身的結構都是完成的,這時候電風扇,在那裡轉動產生作用,顯現電風扇的作用,這種叫「實相」。還有一個也要把握,把握電風扇原來很熱可以取涼,的確,電風扇要能取涼才可以。

 

有些工廠的大電風扇目的是為了吹一些什麼?它的作用,不是讓人拿來取涼的;有時候也有人用小電池裝個電風扇,小孩子玩的,不能拿這些當成實相。為什麼?因為它的時間空間不同,運作的方式不同,實相是要相契相應的,才可以叫做實相。

 

3、唯識真如──就是前面一開始所介紹的真如的顯現,是經過法相建立之後,認識了別而後肯定的。電風扇,電風扇的目的是取涼,因為熱!是不是一定要電風扇?以唯識學來講,不一定要電風扇,用冷氣也可以,如果沒有錢,在戶外、在樹底下也可以。只要能達到取涼的目的,顯現它的效益性,就可以叫做「唯識真如」。所以唯識是依於法相,要認識了別之後而肯定的,這是個大前提。

4、安立真如──安立真如於名字上好像不容易把握,事實上安立真如就是一個「名言真如」,怎麼講?就是從別人的口中,不管是高僧大德,或書本上、經典上、論典上說出來的話或文字叫真如,這一種就叫做安立真如,也叫做名言真如,是相同的道理。尤其很多學佛的人,沒有基礎之前,很容易因為這種安立真如,最後害了一輩子,為什麼?什麼是適應性?就是能不能相契相應,不能相契相應,就變成一個安立真如。也可以說是什麼?古人怎麼說,高僧怎麼說,祖師怎麼說,甚至《大藏經》裡面怎麼說,都是叫安立真如。就是一種依於有名的人所說的話,如此而已。

 

5、邪行真如──這個一聽,可能會感覺奇怪,真如還有邪行嗎?看看密法,有所謂藏密流行的什麼「雙修法」?「雙修法」如果不瞭解,就會變成邪行真如,為什麼?看用一個木頭刻一對男女的擁抱之相,再不然就是這一個學密的,或男的、或女的說要一男、一女一起來共修,行這種邪行的行為,這都是叫邪行。真正的雙修法是什麼?雙修法的名字,就叫做「歡喜行」,什麼叫做歡喜行?從色身轉變為法身,這一種行修真能達到歡喜,就是叫做歡喜行。所以,依於佛法裡的道理,錯解了它的本義,所造成的結果變成什麼?一種所謂的邪行。表面看起來好像是真如,事實上是邪行,這叫做邪行真如。

 

6、清淨真如──真如不就是清淨嗎?不要忘了前面談有染熏、有淨熏。可是染熏也是談清淨真如,淨熏是清淨真如顯現可以印證的一種境界。譬如說一個洗臉的毛巾拿來洗臉,洗完臉以後呢?馬上拿來洗澡,不覺得怎麼樣。如果毛巾本來是拿來洗臉,結果又拿來洗澡,如果再拿來洗臉,就會,哎呀!這是洗澡的毛巾,就變成什麼?人的分別不清淨,以毛巾的本身而言,是清淨的,它沒有這種分別,就可以去發現,「清淨真如」,還是一種分別清淨真如,就是執著於清淨顯現的,也可以說是一種法執真如,這就是談清淨真如。

 

7、正行真如──什麼叫做「正行」?正知正見的行為,要怎麼樣才是正知正見的行為?在此要把握!如果我說正行真如,就叫做「次第真如」,為什麼呢?因為修行是有次第的,不是一蹴而成的,即使依教如法,如果不次第修行的話,行為都不叫「正行」。所以就有很多人在學佛的道路上,容易產生磨擦跟錯誤,問題在哪裡?依教如法一成不變,談精進,結果是很精進,甚至命都可不要了,可是能維持多久?我常說,山洪暴發時很兇猛,可是來得快去得也快。常看到一些所謂的細水長流,為什麼?因為這就是他本身蘊藏的能力有多少?慢慢、慢慢次第去修行,才可以叫做正行真如。

 

雖然有七個這麼的真如,如果談七個真如的法義,要把它整個兒來看,學佛就是離不開談煩惱、談菩提,以煩惱、菩提看流轉,什麼時候煩惱?煩惱中間能不能顯現菩提?偶爾能顯現,有時候不能顯現,就叫做「流轉」。

 

什麼是實相?以煩惱與菩提來講,不能夠說煩惱是不好的,菩提是好的,因為菩提是在煩惱之中,從煩惱中間顯現出來的菩提,才是實實在在的。如果是追求一個什麼樣的菩提?害怕、逃避、畏懼煩惱,不可能顯現菩提。所以實相真如,以煩惱、菩提來講,是煩惱中間有菩提,能不能顯現,就關係到流轉的問題了。煩惱與菩提,依唯識來看,煩惱即菩提,為什麼煩惱即菩提?煩惱是因無明而起,一旦能認識瞭解,明瞭就可以肯定,煩惱可以消失。於法相而言,原來的法相是煩惱,經過認識了別之後,煩惱能化解了,這時候肯定顯現的是什麼?是菩提。這是以唯識的觀點來看煩惱、菩提。

 

其次來看「安立」,煩惱與菩提在「安立」上怎麼講?通常說煩惱即菩提,煩惱是不好的,菩提是好的,如果說煩惱,只能夠理解,只能把握的就是煩惱,可是不能把握菩提。如果說煩惱中間有菩提,去修行就可以顯現,怎麼修?談戒、談定、談慧,拿很多所謂的道理方法,或佛說的道理方法,在那裡安立一個菩提去尋找,最後一天到晚就是在煩惱裡面打轉,根本從來不知道菩提是什麼?而菩提變成一個遙遠的夢想而已,這樣就叫做安立。

 

煩惱與菩提於「邪行」而言,為什麼煩惱?為求菩提,而關係到邪行的問題,邪是不正,前面談到雙修法的問題。本來煩惱,煩惱什麼?希望能夠成道,結果人家說來修雙身法,就很容易見到菩提,最後得到的是什麼?得到的是一種邪行,根本見不到菩提,所以邪行是根本不可能見菩提。如果知道什麼叫做「雙身法」,或叫「雙修法」,能夠瞭解就是叫歡喜行,是由色身轉變為法身。像〈法華〉裡面談不淨觀、白骨觀,如果把一個活生生的人,硬當成一個不乾淨、死了就像一堆白骨頭的話,同樣也是邪行,因為違背了現實,也違背了佛陀的教法,雖然法是正,搞錯了就變成邪了。

 

煩惱與菩提在清淨上面怎麼講,煩惱是不是清淨?其實煩惱也有清淨,為什麼?是自己煩惱,還是為別人煩惱,還是煩惱時間的長與短,就可以發現清淨不清淨。菩提是不是清淨?也得要看打的旗號是什麼?如果打著菩提的旗號,否定了煩惱,還是不清淨,因為佛法的目的是講饒益性,講最後的結果。所以煩惱能顯道就是清淨。菩提如果不能達到覺悟的目的,即使是菩提也變成不清淨,清淨於煩惱與菩提,要這麼去認知。

 

再看正行,煩惱與菩提於正行怎麼去分辨?煩惱有正行嗎?就是業的煩惱、願的煩惱。菩薩行者,是依於願而發起菩薩心,去行菩薩道,這是正行。如果因為這樣發起正行,為什麼還會有煩惱?煩惱不是不好的嗎?如果用這種方式去看,同樣就變成不正行了。因為煩惱是依於業而顯的,菩提是依於道,從業裡面去認識、去發現的。不能把握這原則,的確所謂的正行,常講聲聞乘修四聖諦、修八正道,就是正行,可以顯真如,把煩惱與菩提的現實就忘了。談菩薩,認為修六波羅蜜,修四無量心就是正行,怎麼修?

 

我剛剛說六波羅蜜中談「精進波羅蜜」,如果不能依於自己的能力所及,包括色身能支持到什麼程度?去過度、去勉強,即使去做,精進是有限的,這種行也不是正行。依於煩惱,如果是業而煩惱,當然是不正行,如果依於願而煩惱是正行,差別在哪裡?一個是為自我,一個是為菩薩的心、菩薩的道而去做,也就是為別人,如此就談得上是叫正行,所以正行是關係到依業而行,還是依道而行。可是依道而行,如果搞偏了,自不量力也變成不正行。所以煩惱與菩提,不能說煩惱是不正行,菩提是正行,不能用這種方式去看。所以正行,雖是煩惱,但為願而煩惱,那還是正行。如果打著菩提的旗號,造成自己的名聞利養,講一句白話,就是騙財騙色,即使打著菩提的旗號,也不是正行。

 

談真如一定要瞭解,不只是要行善而已,要怎麼能成道,要想成道,先必須要見道;要想見道,就必須從修行上面去著手,這樣才有顯現真如的機會,才真正懂得真如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