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 能生與所生的內容

    我為什麼有時這麼講,「當業報顯現的時候,要歡歡喜喜去承受」,也就是業一定會生,怎麼樣使它在生的中間,透過修養而消失呢?絕不是說,一個業顯現就受報了,就沒有事了,因為「無間」的本身,不是單一的東西。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360期2020年11月

大乘起信論 能生與所生的內容 /白雲老禪師

 

現在來看能生與所生的內容,也就是它裡面說一些什麼樣的道理方法?

 

首先看「能生」就是一個發起的本能,是不是就是固定的呢?我前面也介紹過,它會有變化,這種變化是從修養而來,這中間還有什麼呢?還有一個方便的問題。「能生」也可以有方便或講方法也好,為了化解問題,而產生另外一些道理也好,什麼叫做「方便」呢?「方」的重點就是假使一件事情,有問題的話就是不方;怎樣使問題能化解,要給與便利條件,所以叫方便。可是要特別注意,方便不是隨便,一個問題,可以往正面看,也可以往負面看。可是從正面,可能也有其負面的作用,同樣從負面也有正面的作用,就叫做可以用方便的方法去處理。

 

第三個談「俱有」,「俱有」是什麼呢?任何一個道理、一個方法,同時有正面、有負面,以世間法來講有傷害、有利益是同時的。「俱有」就是同時具足的,或同時都存在的。

 

第四個「無間滅」,「無間」是什麼?是沒有斷層,是一個連續性的。可是連續性的不要忘了還是有其間隔,只是這間隔非常的小。如果一定要講「無間滅」,可以稱為「剎那滅」,一剎那一剎那的滅。

 

第五個「久違滅」,久違一般說好久不見了,不是這個意思!久違是什麼呢?「久」是時間,「違」可以說在這時間中,同樣可以使原來生起的消失,但須經過一段時間。所以「無間滅」是剎那中間可以完成,「久違滅」不一定馬上能完成,可是無形中會慢慢、慢慢消失。

 

通常說學佛,很多人講究要苦行,苦行的目的是磨練心性,鍛鍊身體。以「能生」而言,人都具備這種本能,是不是一定要苦行才可以呢?用什麼方式苦行呢?像行腳,或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或在寺院裡面,不一定非出去行腳,或日中一食,或樹下一宿,可用別的方法,同樣也可以達到修行的目的。

 

有哪些方法呢?這就是難免有方便的地方,如果說苦行,不出去就不苦了嗎?要瞭解在寺院裡面,也可以行苦行。例如隨著寺院日常的功課作息,可是多餘的時間呢?去清掃廁所、去做些劈柴火!就是一般人不願意做的,看起來好像只是在那裡做事!要曉得在做事中,如果能去體會、去觀照,同樣有道,所以「俱有」,是同時可以具足。

 

再看「無間滅」,既然談苦行,是為了磨練自己的心性,鍛鍊自己的身體,是不是說做完了,就完了。有的人苦行三年,有的甚至閉關三年,可是三年過了,不管是外面行腳也好或閉關也好,在關房裡做得了主,在行腳的時候做得了主,可是三年完了,結果還是依然故我,在道業上面,根本還是沒有見道。可見於業的本身而言,你的心性,甚至你的色身,並沒有調理,沒有改變。所以「無間」,是一個連續性,剎那間都在不斷不斷地從道上面,怎樣去化解業。

 

我為什麼有時這麼講,「當業報顯現的時候,要歡歡喜喜去承受」,也就是業一定會生,怎麼樣使它在生的中間,透過修養而消失呢?絕不是說,一個業顯現就受報了,就沒有事了,因為「無間」的本身,不是單一的東西。就像我們的意念一樣,意念想到一個東西,馬上聯想到多少?甚至又想到別的,所謂的妄想雜念那麼多。事實上談「無間滅」,就是依於一個生的大前提,這中間不一定就是一個滅的完成。因為無間就是在同一個大前提之下,可能會產生很多與大前提有差別的,為什麼它也可以把原有的「生」消失呢?

 

煩惱起來了,為什麼煩惱?是因為受到了傷害,為什麼被人家冤枉了,如果腦袋瓜盡在這裡面去轉,只是生氣的話,就不可能達到「無間滅」。如果一點一點去分析、認識、瞭解,煩惱的大前提,能生的現象是存在,可是不斷的點點滴滴,自己去認識、去瞭解,而且還可以從中間去觀照,就可以達到「無間滅」的結果。

 

再看「久違滅」,剛剛談苦行是一種因為心性上面的,或色身上面的問題。假使以業很重來說,有時學佛的人說:「唉!我那麼精進,那麼認真,可是為什麼還是業那麼多呢?」要瞭解「久違」是什麼意思?

 

現在所產生的是一個所謂的現行,現行是從種子而發起的,可是我講過,種子它沒有排列性!往往會因為什麼而產生一種牽連,這種牽連是相關不同的時間,或是不同的空間。

 

假使「久」是一個時間,那「違」就是一個空間,在這個時間、空間裡,往往有很多一下想不起來的,因為這種關係,或苦行的時候,在那裡依教如法,修行辦道的時候,很可能都會把一些能生的現象,在這種時間空間中慢慢消失掉,或是慢慢生起,在這個慢慢中也要消失。所以「久違」絕不是好久不見了,「久」是時間,「違」是空間,空間裡面一定有些什麼關係?因緣。假使說,「久」是因果,「違」是因緣,就更容易把握了!如果只是講時間空間,一般都說這個時間反正就是幾點鐘,或年、月、日,空間就像一個間隔一樣的。如果這麼去看時間、空間,就變成裡面沒有道理方法。

 

談「能生」要瞭解,一個自我肯定依於種子能夠生起什麼?可是有其方便,重業輕報,可是還是少不了一定要受報。有時可能在一剎那之間,就能把原有的種子生起的,一下就消失。我以前講過,在某一種情況之下,打一個噴嚏,也能把原有的業因完成一個業果,也就是受報。

 

至於談久違,就是關係到時間、空間的距離不同,也就是它的因果關係跟因緣法則,彼此相互之間利與害。所以這都是關係到一個「我」跟能生的關係,不要只是談能生就是一個本能怎麼樣?又因為依於業的種子,或者道的種子都能生起,這中間有其方便。可是可能也有正面、負面、有好有壞,不管怎麼樣,的確都可以在剎那剎那之間,把原有的生起而能消失。當然這中間,也有其因果的不同,因緣的不同、就涉及到「久違」的問題,這是談「能生」。

 

現在看「所生」,所生的這一些內容,可能一下看了,不太容易瞭解。第一個說可愛,第二個說不可愛,第三個又說增長,第四個又是流轉,第五個談還滅。談增長、流轉、還滅,還比較容易瞭解,可是談可愛、不可愛,究竟說什麼?其實可愛、不可愛,改一下名詞就一定容易把握!喜歡、不喜歡,喜歡就是可愛,不喜歡就是不可愛,用這種方式去看,就很容易把握什麼,可愛所生、不可愛所生,就是所生的可愛,所生的不可愛,那就是你歡喜、不歡喜。普通就是說喜樂的問題、悲苦的問題,這「所生」生起的現象來看,有可愛,有不可愛。

 

其次「增長」的問題,為什麼要談增長呢?因為所生起的會隨著意念,不但不會消失,可能還會繼續成長。談增長呢?喜歡的更喜歡,不喜歡的更不喜歡,有一句這麼的話,「愈看愈好看」,還有一個「愈看愈討厭」,都是一種增長的現象,這是依於所生而言。

 

再看流轉的問題,「流轉」就是經過時間、空間,在那裡起變化,也就是關係到環境起變化,跟原有所生的現象,隨著時間空間而在起變化。最後談「還滅」,「還」就是回復到原有,這個恢復到原有,為什麼叫做還呢?講「有煩惱」,如果消失了,也就是現在所生起的煩惱現象消失了,消失的是原有為什麼煩惱?而這煩惱消失了,才叫做還滅。

 

絕不是說,原有一個煩惱生起,拼命去念佛去修行,那個煩惱就不存在了,因為再回到原來的煩惱,還是存在,還是沒有消滅。把這個「所生」,整個兒來看看,說煩惱,說菩提,要說煩惱,就不能談菩提;要談菩提,就不能談煩惱,這兩者不可以同時來談,為什麼?煩惱歸煩惱,菩提歸菩提,煩惱是一種現象,菩提也是另外一種現象。現在來談「煩惱與菩提」,或者談煩惱即菩提,所生的現象來講,煩惱也有可愛的地方,為什麼?也有你喜歡的,什麼煩惱?男女之間在談愛的時候,即使有煩惱,都會想盡辦法,怎樣取得對方的一種歡喜,再苦、再煩惱,也感覺不錯。

 

不可愛會變成什麼?原來是男女朋友,很可愛結婚了,因為在未結婚之前,彼此都隱藏自己的缺點,表現自己的優點,一旦結婚了,就不太在意了,結果所有過去從來不知道的缺點,彼此都表現出來。

 

人很容易去看別人的缺點,甚至強調自己的可愛,所以同樣那一對男女,原來可愛,也會變成不可愛。可是增長呢?它就包含了可愛跟不可愛,不是單一的可愛或者不可愛。可愛使它更可愛,不可愛轉變為可愛,或說本來不可愛,就造成更不可愛,最後離散了,就不叫增長。

 

可愛的增長很容易把握,不可愛的增長,為什麼比較難把握呢?如果能把握,就可以去培養它,甚至改變它,人之所以不能把握,就是不能去刻意地面對它,怎麼樣去改變使它好,所以愈看愈討厭,甚至成了夫妻之後,早知道這樣,根本就不應該結婚。這種不可愛,也是一種「增長」的現象,煩惱呢?人就是如此,從可愛的環境中間,到不可愛的環境中間,不斷的增長。

 

而「流轉」就是在這中間會起變化,為什麼?如夫妻雖然一直都很好,甚至很幸福,也難免會吵嘴!意見不相符合時,甚至造成彼此格格不入,都會發生。問題是在這種流轉的現象中間,只是執著於可愛,或執著於不可愛,就不會造成流轉,如果知道可愛跟不可愛,從這中間怎麼樣去調適它、改變它,這就是一種可以流轉的現象,要回復到所生的這原有的煩惱,「流轉」是要達到消滅原有的煩惱!顯現的是菩提!這顯現的菩提,一定相應於原來煩惱所起。

 

假使這個煩惱是一種毀謗,而使你煩惱的話,經過中間,有可愛的、不可愛的,有增長的,有流轉的。要怎麼樣「還滅」呢?就可以去發現,「毀謗」不是事實,一定中間有誤會,從這流轉中間,就可以去發現,為什麼流轉中間可以發現呢?因為「流」,不是一個靜態,是一個動態,是誰跟你講毀謗?是誰傳的話?還是這個人當面說的?人面對毀謗,還要看對方,這時的心情、情緒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都有可以轉的環境,所以談這一些,都離不開正面、負面的。可是,一旦從流轉中間去認識煩惱,也就是去認識那個毀謗的話,最後「還滅」是什麼?原本毀謗造成煩惱,現在毀謗搞清楚了,不煩惱了,那是你不煩惱了,可是毀謗你,給你煩惱的那問題,是一個問題的開啟!

 

所生的呢?要還滅什麼?必須要還滅到原來對方誤會你,結果對方瞭解了,你的這種煩惱才會消失,不是自己認為不煩惱,是對方他對你誤會發起所生的那種毀謗的消失,這才是真正所生的,從能生起的煩惱,到所生的煩惱,而最後到達消失,這樣才能談到真正「所生」;經過可愛、不可愛、增長,尤其是「流轉」的中間,是關係到修養,最後是不是真正到達「還滅」的結果,才是對能生、所生,而能夠去面對人或事,或道理方法。

 

如果知道能生跟所生的道理方法,幾乎可以去把握該怎麼做。一定要瞭解「能生」的,有能生、方便、俱有、無間滅還有久違滅。「所生」的呢?有可愛的、有不可愛的,還有不斷增長的,這中間有在乎修養的流轉,最後不要忘了「還滅」,回到最初的問題,是不是都能化解?能化解才叫做「還滅」,否則只是自我陶醉,自己認為沒有事了。就像講一句不好聽的話,自己認為沒什麼,結果人家氣得要死,這就是談能生跟所生的差別,以及能生跟所生的道理方法,這一段就介紹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