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362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卷第十六
十住品第十五
/白雲老禪師

 

      經  文

 又以佛神力故,十方各過一萬佛剎微塵數世界,有十佛剎微塵數菩薩,來詣於此,充滿十方,作如是言:善哉善哉!佛子!善說此法,我等諸人,同名法慧;所從來國,同名法雲;彼土如來,皆名妙法;我等佛所,亦說十住;眾會眷屬,文句義理,悉亦如是,無有增減。佛子!我等承佛神力,來入此會,為汝作證,如於此會,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亦如是。

 

    爾時,法慧菩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及于法界,而說頌曰:

     見最勝智微妙身 相好端嚴皆具足

     如是尊重甚難遇 菩薩勇猛初發心

     見無等比大神通 聞說記心及教誡

     諸趣眾生無量苦 菩薩以此初發心

     聞諸如來普勝尊 一切功德皆成就

     譬如虛空不分別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三世因果名為處 我等自性為非處

     欲悉了知真實義 菩薩以此初發心

      釋  疑

 初發心:起始發菩提心,期求無上菩提;於菩薩十住中,是發心住之第一位。初始,因見如來相好莊嚴,尊重難遇;復見如來無比之大神通,以及聞說教誡,五趣六道受苦眾生;尤以如來一切功德之成就,譬如虛空,不分別計量,說三世因果,眾生自性非處,令使了知真實之法義。

      經  文

     過去未來現在世 所有一切善惡業

     欲悉了知無不盡 菩薩以此初發心

     諸禪解脫及三昧 雜染清淨無量種

     欲悉了知入住出 菩薩以此初發心

     隨諸眾生根利鈍 如是種種精進力

     欲悉了達分別知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一切眾生種種解 心所好樂各差別

     如是無量欲悉知 菩薩以此初發心

      釋  疑

 禪定三昧:約分為四念處、八背捨、九次第定、師子奮迅三昧、以及超越三昧。

    解脫:義謂解惑業之束縛,脫三界六道輪迴之苦。

    精進力:以勤為行。精、精純無雜染;進、前行不退墮。凡行者修習佛法,當以此精進,化作力用,圓成菩提,滿足發心之願。

     經  文

    眾生諸界各差別 一切世間無有量

    欲悉了知其體性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一切有為諸行道 一一皆有所至處

    悉欲了知其實性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一切世間諸眾生 隨業漂流無暫息

    欲得天眼皆明見 菩薩以此初發心

    過去世中曾所有 如是體性如是相

    欲悉了知其宿住 菩薩以此初發心

     釋  疑

 體性:本體之性。凡物皆有體性,譬如人之本體,各具業性的不同;依五趣六道之眾生,本體同屬動物,所具相不同,其業性各異。

 實性:實有之性。凡物皆有實性,依業性於實際所顯之習氣,相應緣力而受苦樂果報;苦樂之果報,以善惡所作之因而受;所謂如是因,受如是果,是實性義。

 

經  文

     一切眾生諸結惑 相續現起及習氣

     欲悉了知究竟盡 菩薩以此初發心

     隨諸眾生所安立 種種談論語言道

     如其世諦悉欲知 菩薩以此初發心

     一切諸法離言說 性空寂滅無所作

     欲悉明達此真義 菩薩以此初發心

     欲悉震動十方國 傾覆一切諸大海

     具足諸佛大神通 菩薩以此初發心

      釋  疑

 結惑:結是結果,惑是迷惑;因迷惑而結煩惱之果,繫縛身心而不得自在。

 習氣:於見思之累積,或行為養成之習,久久而成氣候,亦稱之為慣性作用。

 世諦:世間公認之真理,即所謂人與事與理之常態、而究竟之義諦。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