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發無上正等覺之菩提心,非僅發心而已;必須能起信,能受持,能修治,能獲得,能覺知,能實證,能圓滿,乃至能與諸佛、平等一性;如是發心,方稱真發心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373期2022年1、2月合刊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七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
/白雲老禪師

 

    經  文

  佛子!復置此喻。假使復有第二人,於一念中能作前人,及無數世界所有眾生,無數劫中供養之事,念念如是、以無量種供養之具,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及無量世界所有眾生;經無量劫,其第三人、乃至第十人,皆亦如是,於一念中、能作前人所有供養,念念如是,以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供養之具,供養無邊,乃至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及爾許世界所有眾生,經無邊、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至佛滅後,各為起塔,其塔高廣,乃至住劫,亦復如是。佛子!此前功德,比菩薩初發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釋 疑

  塔、梵語「浮圖」,全名應作「窣堵波」,於巴利語作「塔婆」;其譯義為「土堆」或「石堆」,古印度以之為藏屍骨處。後來,佛教經籍中有資料可考者,於《長阿含經》記戴:謂四種人可起塔、一佛陀。二辟支佛。三阿羅漢。四轉輪王。又:僧祇律中載:有舍利者,作浮屠,無舍利者,謂之支提;所謂支提,即集土石成堆,藏骨骸處,亦譯作制多,其意相同。唯《地持經》中說:有舍利或無舍利者,統謂之支提。

  塔之種類:以層級分,有如來八級或以上。菩薩七級。緣覺六級。阿羅漢五級。阿那含四級。斯陀含三級。須陀洹二級。轉輪王一級;此言級者,即塔之盤數,或謂層數;是資料出自《十二因緣經》。

 

    經  文

  何以故?佛子!菩薩摩訶薩不齊限,但為供養爾所佛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供養盡法界、虛空界,不可說,不可說十方無量去來現在所有諸佛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是心已,能知前際一切諸佛,始成正覺及般涅槃;能信後際一切諸佛、所有善根;能知現在一切諸佛、所有智慧,彼諸佛所有功德,此菩薩能信、能受、能修、能得、能知、能證、能成就、能與諸佛、平等一性。

    釋 疑

  發無上正等覺之菩提心,非僅發心而已;必須能起信,能受持,能修治,能獲得,能覺知,能實證,能圓滿,乃至能與諸佛、平等一性;如是發心,方稱真發心。

 

    經  文

  何以故?此菩薩、為不斷一切如來種性故,發心為充徧一切世界故,發心為度脫一切世界眾生故,發心為悉知一切世界成壞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垢淨故,發心為悉知一切世界三有清淨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心樂煩惱習氣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諸根方便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心行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三世智故;發心以發心故,常為三世一切諸佛之所憶念,當得三世一切諸佛無上菩提,即為三世一切諸佛與其妙法、即與三世一切諸佛體性平等,已修三世一切諸佛助道之法,成就三世一切諸佛力無所畏,莊嚴三世一切諸佛不共佛法,悉得法界一切諸佛說法智慧。

    釋 疑

  種性:種是種子,是為根本。性是不變,是為體性。譬如佛性,乃謂覺滿之義;業為無明,迷惑覺性。修治者,即在化凡為聖,於業中見道,出迷顯覺。

  三有:三界六道眾生,作受不亡因果關係,及因緣法則。於欲界,五趣六道眾生,各隨業作而感果,是欲有。於色界,往昔勤修四禪,處有漏之禪定,受報色界諸天,離諸欲界粗染色身,著於清淨之色,是色有。於無色界,因往昔修有漏禪定,受報無色界諸天,離無色質礙,隨所作因,感其果報,是無色有。

  三世智:於過去、現在、未來三時,所修法之功德,能圓明通達之智;包括世出世間,一切知識經驗之德養。

  不共法:一切諸佛功德智慧,不同其他,於名不共,於相不共,於饒益性不共,經論中說四十不共;於法而言,約分聲聞與菩薩,均有十八種不共法。

  聲聞:《俱舍論》中說,如來十力、四無畏、三念住、及大悲,合為十八不共法。

  菩薩:《智度論》中說,身無失、語無失、念無失、無異想(眾生平等)、無不定心(住禪定)、佛智明照一切諸法,捨而無著、欲無減(度眾無厭倦)、精勤不懈、念無減、慧增長、解脫無盡(度眾生故)、解脫知見無盡、一切身業依智慧行(利樂眾生故)、一切口業隨智慧行、一切意業隨智慧行、智慧知往昔無障礙、智慧知未來無障礙、智慧知現前無障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