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經絡、與健康(131) 金匱真言論(續一)

    冬天不按摩,不擾動筋骨,以藏好精氣,來年春氣升發,正氣充足,就能抵抗外邪,而避免常流鼻血、鼻水的症狀。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82期2022年11月

氣血、經絡、與健康(131) 金匱真言論(續一)
/詹天賜

 

金匱真言論 (續一)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頸項,仲夏不病胸脅,

  長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冬天不按摩,不擾動筋骨,以藏好精氣,來年春氣升發,正氣充足,就能抵抗外邪,而避免常流鼻血、鼻水的症狀。精氣充足,抗邪能力強,春天就不會有頸項疼痛的疾患;夏天可抗熱邪,就不會有胸脅疾患;長夏可抗濕熱之氣,就不會有拉肚子、胃受寒的疾患;秋天也就不會有寒熱交替的風瘧疾患,而冬天就不會有體表四肢疼痛麻木的現象。至於“飧泄,而汗出也”,疑是衍文 (因抄繕等原因所多出的文字)。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此平人脈法也。

 

精氣是身體的根本,因此,冬天藏好精氣,就是藏好種子,待來年春天發芽生長,生機旺盛,就能正氣充足,抗邪能力強,春天就不會得溫病。否則到了夏天,暑熱之下而無法順利排汗時,秋天就會有風瘧疾患。因此,冬天藏好精氣,正氣充足,脈象就符合一般健康人的平和脈。

 

  故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

  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

  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

  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

  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

 

所謂一炁化陰陽,陰陽相生、陰陽互藏,故陰中有陽,陰中亦有陰,而陽中有陰,陽中亦有陽。以一天為例,日為陽而夜為陰,若加以細分,則天亮到中午為陽,而且是陽中之陽;中午到日落,亦為陽,但為陽中之陰。入夜到鷄鳴 (約當丑時, 深夜1-3時) 為陰,而且是陰中之陰;而雞鳴到天亮為陰,且是陰中之陽。

 

  四時晝夜,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日為陽,夜為陰,這是很好理解的。但四時日夜的遞變,正顯示陰陽不斷在消長變化,“天行健”,一個週而復始的轉變,才能長久不衰,循環不已,而其關鍵,正是由於陰陽互藏,陽中藏陰,故能由陽轉陰,而陰中藏陽,故能由陰轉陽。

 

 故人亦應之,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

  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

  言人身之臟腑中陰陽,則臟者為陰,腑者為陽。

  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

  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

 

“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素問舉痛論),知天者可以知人,是天人之學的理念,天人之學正是探究通於天人之道的學問。陰陽學說為天人之學,天可論陰陽,人亦可言陰陽。以人身內外而言,外為陽,內為陰,這是一個通則,體外直接曬到陽光為陽,體內則為陰。背部為陽,腹部為陰,以四肢動物為例,背部直接曬到太陽為陽,腹部則為陰,人在陽光下工作,低頭背向太陽時為多,故背為陽而腹為陰。手在外,手背向陽時多,兩腳外側亦向陽時多。以臟腑而言,則五臟在內為陰,六腑在外為陽、以臟腑經絡而言,臟腑在內為陰,經絡為陽。人身分陰陽,是有醫學實際意義的,例如經絡為陽,臟腑為陰,經絡在外,具有保護臟腑的功能,經絡的氣血具有抗邪的功能,能保護臟腑少受外邪的侵擾。故在經絡的正氣要密固,才能確保五臟六腑不受邪,人才能確保健康。

 

 所以欲知陰中之陰,陽中之陽者,何也?

  為冬病在陰,夏病在陽,春病在陰,秋病在陽。

  皆視其所在,為施針石也。

 

以四季而言,冬季為陰中之陰,夏季為陽中之陽。心肺在胸部,為陽臟,而肝腎在腹部,為陰臟。春對應於肝,夏對應於心,秋對應於肺,而冬對應於腎,若時令節氣異常,冬風所帶來的虛邪易傷腎氣,體表容易有疼痛麻木的疾患;夏風易傷心氣,容易有胸脅疾患;春風易傷肝氣,容易有頭部疾患;而秋風易傷肺氣,容易有肩背的疾患。醫者皆視病邪所在部位下針,以驅邪氣。

 

 故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

  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陰中之陽,肝也;

  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

 此皆陰陽表裡,內外雌雄,相輸應也。故以應天之陰陽也。

 

背部為陽,心肺在胸,為陽臟,心是陽中之陽,而肺是陽中之陰。腹部為陰,腎是陰中之陰,肝是陰中之陽,而脾是陰中之至陰。五臟對應陰陽四時,五臟在內為裡,經絡俞穴在外為表,若五臟受外邪入侵,會由對應經絡的正氣抗邪,取相應的俞穴,可以袪邪,以回復健康。

 

  心肺在胸,為陽臟,好理解,因為心臟不斷的收放運動,透過血脈把營養輸至全身,而肺臟亦不斷吸氣呼氣,進行肺循環,以供應血脈中所需的氧氣。心臟不停的搏動,產生熱氣,為火臟,而肺也不斷的從外部吸進清新空氣,可以降溫,故為陽中之陰。若外部氣溫亦高,如天氣炎熱,吸進的空氣溫度也高,肺就無法發揮陽中之陰的功效,就有中暑的可能。這時,就要找個陰涼的地方以避暑熱,以調節季節的陰陽變化。中暑時,可按合谷、曲池等穴,以驅熱邪。若是中暑昏迷,在救護車未到時,急救可先按鼻下的水溝穴 (人中穴) ,醒來後再按合谷、曲池等穴以驅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