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演講 什麼消除了你才灑脫?(下)

    『觀』是什麼意思?就是深入地認識。注意力集中在一點,會成為病;如果能轉移到另外一點,卻可以減輕原有的病;假使還有機會再轉化到另外一點,病可能會完全好。

  • 文:鍾玲出處:特別講座期數:399期2024年06月

專題演講 什麼消除了你才灑脫?(下)
/鍾玲

 

第二個案例我要講蘇東坡,大家都知道蘇東坡有名的〈赤壁賦〉、詞〈水調歌頭〉,他許多詩、詞、文,都寫得非常好,是一位才華高絕的文學家、書畫家,他的文學、書法作品顯示,他是灑脫的!古代作官的人都有文學家的一面,都要會寫詩,詞倒不一定!但是七言絕句、律詩非會不可,所以作官的人都會寫詩。不像現代,作官的哪一個會寫詩啊?作官的個個會寫詩,這點很奇怪,世界上少有,中國古代的官都是作家,雖然有些詩寫得差,可是總還會寫。所以古代的官有文學家的一面,但是像蘇東坡這樣的官就少了。他的作品能開創自己一派,因為他很灑脫,開創了詞裡的豪放派。因為他個性豪放、直率,狂放不拘,就容易出問題,看不順眼的他會批評,我們的周圍有沒有這樣的朋友?有喔!如果是千佛山出家眾就會慢慢修練自己,不隨便出口傷人。

 

由於個性,蘇東坡會直言批評,問題就出在這裡。他作官初期,很仰慕歐陽修,歐陽修屬於舊黨,蘇東坡都跟舊黨在一起,沒多久,王安石受宋神宗重用,組成新黨變法,蘇東坡看不順眼新黨的躁進,批評起來頂辛辣,就得罪了新黨。尤其是王安石底下器量狹小的官員,一受批評起就以牙還牙,你批評我,我就整你,就產生蘇東坡人生的各種逆境,一下子就被貶官,成為政治犯,隔五年又升上去做到三品官員,沒幾個月又被貶去做地方官。都因為他直言,有時連同黨的人他都批評,很多人受不了他,都彈劾他,尤其是御使台就整他,所以產生了許多逆境。但是他很喜歡交朋友,景仰他的為人,仰慕他的詩文的官員很多。照理說他被貶到地方上,應該受苦,但一天到晚都有朋友來請他喝酒聊天,那些人仰慕他,都是他的粉絲,所以他不寂寞。

 

他還是一位愛民如子的好官,四十歲時作徐州太守,徐州在江蘇北部,一次附近的黃河決堤,黃河的水已經淹到徐州城,他帶著民眾對抗洪水四十五天,親自跟他們一起搬東西固城牆,做抗洪的工作,譬如帶頭到某處把堤掘開,疏濬洪水。他是一個真正做事情的人,絕對不只吟詩作賦。五十多歲時做杭州太守,修築西湖的蘇堤,蘇堤五十八公里,把湖裡淤積塞的泥挖起來堆成堤,這蘇堤今天還在。所以蘇東坡是個很有意思的人,他是多面的,讓他永遠做地方官也很好,但是他名氣太大了,舊黨一上台又把他召回去,不久又被打下來。

 

現在來看他生活的大事,二十歲中進士,少年得意,二十二歲做判官告院士,在專門發官員符節與委任狀的單位,又做侍部員外郎,是七品官,屬低層的官員,他三十二歲就很出名,可是已經跟王安石政見不合,三十四歲時王安石同黨的御史台就彈劾他,他受不了就說:「我不在朝廷做官了!你們乾脆把我外放好了!」朝廷派他到杭州做通判,通判也不是小官,四、五品的官,每個知州都有太守,官階比縣令大,宋朝廷會另外派一個通判,來監察縣長,每逢縣令要徵稅收,上報朝廷的時候,都要通判會同簽字,通判不必負實際的事務,只做監察工作。所以那時蘇東坡的位置比太守低一點,但與縣長平行。

 

後來下放做了多次太守,他遇到的一次情況嚴重的下放,是在他四十二歲的時候,因為御使彈劾他上表皇帝的文章,諷刺朝廷,我看了此文:「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不覺得他在諷刺朝廷,新黨的人卻說「難以追陪新進」的「新進」是諷刺新黨,而且諷刺朝廷不能明察,他們又說東坡的詩〈次韻答章傅道見贈〉用的典故,諷刺皇帝。蘇東坡被捕入獄,幾乎判死刑,連家屬也受牽連。當時舊黨聯名救他,連王安石也加入救援行列,所以神宗貶他做黃州團練副史,不准簽公文。這官位等於是地方自衛隊副隊長,由於黃州根本沒有這樣的自衛隊,所以是虛位,沒有部下可帶,其實他是政治犯,軟禁在黃州。他的官舍在臨皋,在長江邊的一個舊驛站。

 

知道什麼是驛站嗎?就是古時候送公文,快馬暫停留的地方,是馬和馬伕住的宿舍。驛站有大有小,大驛站也是行旅中的官員住宿的地方,但臨皋的是小驛站,蘇東坡就住在那裡。我看一個文獻,他連薪水也沒有,窮得半死,這時還有一位追隨他的私人秘書馬正卿,是個讀書人,也是他的朋友,就替他上書給黃州的太守,說有一塊營地,現在荒廢了,能不能給他們種點東西吃,講得很可憐,等地批准給蘇東坡用了,他的朋友還幫他蓋房子,東坡這處居所蓋有個五間房。讓他可以住,還可以跟朋友喝酒,來訪他的文人、官員多不勝數。那地方是一個坡地向東,蘇東坡以後就自稱「東坡居士」。居士是什麼?就是學佛的在家人,他自稱是居士就表示那時他正在學佛。

 

他四十九歲時皇帝駕崩,太皇太后當政,舊黨把東坡召回去,他回朝當高官。先講他在黃州這段,因為時間不多我就講兩個案例。蘇東坡出生佛教家庭,由小到大有許多方外的朋友,他在逆境中是靠打坐進入空境,來化解煩惱的。《黃州安國寺記》是蘇東坡貶到黃州時寫的,他在住馬伕住的房間之前,那時還沒有找到地方住,就先住安國寺,所以他最先是住安國寺,後來才搬到馬伕住的驛站,然後才去住東坡。他的《黃州安國寺記》描寫他住在安國寺的情形:

 

「道不足以御氣,性不足以勝習,不鋤其本,而耘其末,今雖改之,後必復作。蓋歸誠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國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間一二日輒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則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從生而不可得。一念清淨,染污自落,表裡翛然...五年於此矣。」

 

他常用佛教用語,「性不足以勝習,不鋤其本,而耘其末,今雖改之,後必復作。」這裡的佛教用語「習」是「習氣」的意思。他說我沒有把我的「習氣」、毛病的根本斬掉,只能處理一些支端末節,所以表面改了,可是以後還是會發作。那個「本」是什麼?就是他喜歡罵人的脾氣,罵人只是末,其根本是五毒中的「瞋」和「慢」,東坡有容易生氣和傲慢的習氣。因為他才高八斗,看別人的文章寫得差,也會罵人,後來他改掉了,想罵人時就閉上嘴。「今雖改之,後必復作。」「蓋歸誠佛僧,求一洗之。」他說最後我就歸皈三寶,學佛陀、學僧人,希望把我這種習氣洗乾淨。

 

「得城南精舍曰安國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陂池就是土坡下有池,還有亭榭、林木,安國寺是個好地方。下面這一句要注意:「間一二日輒往」,他每隔一兩天就去安國寺,足足去了五年:「五年於此矣。」去幹嘛?就是「焚香默坐,深自省察」,這都很像老和尚教我們做的事情。

 

「則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東坡禪坐時能做到凡間的一切事,都擱在一邊,達到「求罪始所從生而不可得。」要找壞的習氣貪瞋癡慢疑,那些東西沒有了,找不到了。他在安國寺有悟,雖不是大悟,但是有悟。

 

「一念清淨,染污自落,表裡翛然...五年於此矣。」內內外外都清清淨淨,所以黃州那種受嚴重打壓的情況裡,他都能安然自處。時間快到了,我只講到一半,現在我就把蘇東坡部分講完。他怎樣靠佛法破除逆境,獲得灑脫?他謫貶黃州時,他的私人秘書也是朋友馬正卿,幫他開墾坡地,築雪堂,有五間房,現在算是大的單位了。我們看這首詞,是他在東坡喝完酒,回到長江邊臨皋的舊驛站住處:「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臨江仙)」

 

跟朋友喝酒,醒了又再喝到醉。「歸來彷彿三更」,他有時下的字很奇怪,為什麼用「彷彿」?喝得醉熏熏,他感覺大概是三更時刻,就是大概是十二點了,半醉迷離,自己也搞不清楚時間。「家童鼻息已雷鳴」,他是被放逐的政治犯,他還帶著三個家童,到底是世家子弟,他很幽默地說家童的鼾聲如雷鳴,在驛站外都聽得到!敲門都不應,如果是你怎麼辦?跳牆?蘇東坡不跳牆,他一轉念,就跑到十幾步路外的江邊,去聽壯闊的長江流水聲,他馬上就進入一種入定的狀況,進入美的、大自然天地之間,進入空間混然的一個境界。他是怎麼做到的?就是我剛才講的,他可以馬上轉念,因為他可以把剛才的煩惱化解,髒的東西丟掉,把逆境轉成出路,他如何轉逆境為灑脫呢?就靠在安國寺打坐,進入空境,可以化解困阻,專注在廣闊悠長的江聲中,也是「觀」法也。

 

這跟老和尚講的觀法一樣,有一種觀法是這樣,大家一起唸,白雲老和尚說:「『觀』是什麼意思?就是深入地認識。注意力集中在一點,會成為病;如果能轉移到另外一點,卻可以減輕原有的病;假使還有機會再轉化到另外一點,病可能會完全好。」

 

這是從老和尚的書中摘錄下來的.如果是一般人被貶官、被冤枉,別人硬說他罵皇帝,他的思想如果集中在被冤枉那一點上,會得憂鬱症,甚至躁鬱症,妄想症,因為苦惱嘛!他是被冤枉的,被人打擊到幾乎判死刑,都寫遺書了,一般人只會想這點。但是東坡轉移到另一個點,就是他在東坡的居所喝酒也很開心,喝酒後家門進不去,他又再轉化到另一點上,到聽江聲,於是他灑脫,病好了,煩惱也化了。

 

第三點「倚杖聽江聲」,把心和大自然的運行合而為一,很逍遙,很自在,很灑脫,做到的那一剎那,東坡是內心清淨的。但是第二天他又混在塵世裡,不一定是一悟永悟,立地成佛。本來老和尚教我們的悟,是慢慢的,一點一滴的小悟,忽然有一天才能頓然得到大悟。所以東坡得的就是小悟,今天因為時間關係,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