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身心互動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慮和憂鬱的患病率大幅增加了四分之一, 大流行影響了原本心理健康的族群,增加自殺和自殘行為的風險,且女性受到的影響比男性更嚴重,患有氣喘、癌症和心臟病等身體狀況的人更容易出現精神症狀”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400期2024年07月

漫談身心互動
/詹天賜

 

  世界衛生組織 (世衛) 對健康的定義,包含了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等三方面,其後又加進了道德因素。在健康標準方面,世衛也提出一個新的健康標準--五快三良好 (註一),其中五快指的是生理方面的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說得快、走得快,三良好則屬於心理層面,包含良好的個性、處世能力、及人際關係等。快有暢快、沒有阻礙的意思,例如能吃得暢快,代表胃口好,消化系統順暢,腸胃功能良好。良好的處世能力,包含能適應複雜的社會環境,尤其是現代社會變遷較快,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則容易產生心理上的困擾。

 

  在理論上,醫學的發展,除主流的生物醫學模式外,另有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中文百科指出 (註二):“這種新醫學模式的特點是,沿著系統論思路,把人理解為生物的、心理的、社會的三種屬性的統一體,人的健康和疾病不僅是生物學過程,而且有心理和社會的因素,要從生物、心理、社會相統一的整體水準來理解和防治疾病。”雖然在理論上,這種新醫學模式較為完備,但要落實在實際醫療行動上,仍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正如管理學,雖然有較為宏觀的系統管理學派,但要全面落實到實際管理行動中,並不容易。

 

  對中醫而言,中文百科也指出:“一般認為,中醫學就是一種生物-心理-社會醫學,它沒有走生物醫學的道路,並包括人與天地相應的理論與實踐,是比生物-心理-社會醫學在內容上更加豐富和完備的一種醫學模式。”中醫學確是一個具有較完備身心互動內涵的醫學,對心神、神志、情志等內涵與五臟六腑的關係,有著廣泛而深刻的描述。退休後,我與畢業的博士生合組一個以系統管理為主要核心的讀書會,討論內容包含系統思維、系統方法 (systems approach )、生命系統、模控學(一般控制系統)、系統動態(力)學等學門,主要應用領域則包含資訊管理、科技管理、產業分析等,後來並延伸到健康管理。最近幾年,聚會變少,討論主題則轉到養生保健上,大家對中醫學都有興趣。我的指導教授亦然,他對中西醫的整合具有濃厚興趣,至今仍保持看書、看論文的習慣,我去看望老師時,常聽到他敍述新的醫學進展,尤其是腦神經科學方面,我們對身心互動關係亦有不少的討論。

 

  實際上,對健康而言,身心這兩部份是相互影響的,生理狀態會影響心理狀態,而心理狀態也會影響生理狀態。以當前流行的新冠疫情為例,世衛一份報告指出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慮和憂鬱的患病率大幅增加了四分之一, 大流行影響了原本心理健康的族群,增加自殺和自殘行為的風險,且女性受到的影響比男性更嚴重,患有氣喘、癌症和心臟病等身體狀況的人更容易出現精神症狀”(註三) 。由於新冠疫情的威脅,不管感染的程度為何,疫情期間,對人們的心理、社會的適應等,都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尤其是新冠及疫苗的後遺症,至今仍有不少的探討及報導。

 

  個人在照顧一些長輩的經驗中,理解到身心狀態對照顧病人的重要性。先母在中風前十餘年的健康狀態是正常的,中風後,由於身體不適,無法參加外丹功、元極舞的日常活動,也不方便參加各種旅遊活動,情緒自然低落。中風早期,也曾透過各種中西藥及復健來提升身體狀態,也能在攙扶下走操場一周,有一段時間,身心健康狀態有所提升。但由於無法達到她預期的目標,後來在失望下,無心復健,健康狀態就走下坡了。在一次滑倒後,再也無法走路了,只能臥床,心理上也只好接受命運的安排。老、病、死是人生終究要面對的問題,面臨老、病之苦,都會產生心理上的困擾,心理的調適就顯得十分的重要。如今,我也是個小老人,家中也是兩老,在一個以夫妻與未成年子女為核心家庭的社會,每人老來都會面臨老、病問題,如何調適心理,提升知見與修養,以安然面對老病死,就成了重要的課題。(未完待續)

 

 

註一:請參考 https://kknews.cc/zh-tw/health/ryvel3n.html

註二:https://www.newton.com.tw/wiki/生物心理社會醫學

註三:https://epaper.ntuh.gov.tw/health/202212/PDF/面對生病的焦慮及憂鬱.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