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決疑 - 五百弟子授記品第八(三)

偈 曰:
其五百比丘 次第當作佛
同號曰普明 轉次而授記
我滅度之後 某甲當作佛
其所化世間 亦如我今日
國土之嚴淨 及諸神通力
菩薩聲聞眾 正法及像法
壽命劫多少 皆如上所說
迦葉汝已知 五百自在者
餘諸聲聞眾 亦當復如是
其不在此會 汝當為宣說

釋 義:
五百阿羅漢,次第作佛,是釋迦世尊為之授記,其餘聲聞弟子,亦當如是作佛;而且,其他不曾參與此會諸眾,世尊囑咐迦葉作佛之後,當為之宣說,亦作如是度化!

「爾時,五百阿羅漢於佛前得受記已,歡喜踊躍,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悔過自責。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謂已得究竟滅度,今乃知之,如無智者。所以者何?我等應得如來智慧,而便自以小智為足。」

問:「云何如來智慧?」
答:「佛智圓明,通達實相;照見空假中,三諦圓融,即是一切種智。」
問:「云何小智?」
答:「即知一切法空相之智!」
問:「云何菩薩智?」
答:「即知一切法種種差別之道者!」

「世尊!譬如有人至親友家,醉酒而臥;是時親友官事當行,以無價寶珠繫其衣裏,與之而去。其人醉臥,都不覺知;起已,遊行到於他國,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艱難;若少有所得,便以為足。於後,親友會遇,見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樂,五欲自恣,於某年日月,以無價寶珠,繫汝衣裏,今故現在而汝不知,勤苦憂惱,以求自活,甚為癡也!汝今可以此寶,貿易所須,常可如意,無所乏短;佛亦如是為菩薩時,教化我等,令發一切智心而尋廢忘,不知不覺,既得阿羅漢道,自謂滅度,資生艱難,得少為足,一切智願,猶在不失。今者世尊,覺悟我等,作如是言:諸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滅;我久令汝等種佛善根,以方便故示涅槃相,而汝謂為實得滅度。世尊!我今乃知,實是菩薩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以是因緣,甚大歡喜得,未曾有!」

問:「云何五欲?」
答:「從塵境而言,即色、聲、香、味、觸等,為發起人之欲心,染污真理故。從實相而言,即財、色、名、食睡等,為發起人之貪念,恣情放逸故。」
問:「云何究竟滅?」
答:「滅於梵語中略說三種:一者泥般那,通作涅槃,意為無生寂滅。二者毗尼,即戒行,意為能滅諸惡。三者尼彌留陀、尼樓陀,是四聖諦中之滅諦。於滅之法義:涅槃之滅,在行之滿處。毗尼之滅,在行之防患。尼彌留陀之滅,在行之果受。究竟滅者,從有餘滅至無餘滅,終而究竟滅;悉言涅槃之境,依修養而展現不同的成果。」

「爾時,阿若憍陳如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偈 曰:
我等聞無上 安隱授記聲
歡喜未曾有 禮無量智佛
今於世尊前 自悔諸過咎
於無量佛寶 得少涅槃分
如無智愚人 便自以為足
譬如貧窮人 往至親友家
其家甚大富 具設諸餚 [飢-几+善]
以無價寶珠 繫著內衣裏
默與而捨去 時臥不覺知
是人既已起 遊行詣他國
求衣食自濟 資生甚艱難
得少便為足 更不願好者

釋 義:
憍陳如等得聞世尊,為之安穩授記,歡喜不已;同時,後悔過去取咎,於佛處得證少分涅槃,便以為足,真無智愚人,撫今追昔,宛如貧窮之人,往往大富親友因官事遠行,特與貧窮者寶珠,繫著內衣裡。然而,貧窮者後來遊行他國,為求衣食,勞苦資生;因不覺自身繫寶,但能艱難濟度,而且,耽著得少已足,不知發願求好。

偈 曰:
不覺內衣裏 有無價寶珠
與珠之親友 後見此貧人
苦切責之已 示以所繫珠
貧人見此珠 其心大歡喜
富有諸財物 五欲而自恣
我等亦如是 世尊於長夜
常愍見教化 令種無上願
我等無智故 不覺亦不知
得少涅槃分 自足不求餘
今佛覺悟我 言非實滅度
得佛無上慧 爾乃為真滅
我今從佛聞 授記莊嚴事
及轉次受決 身心遍歡喜

釋 義:
後來,貧人之與珠親友,他國不期相遇,見之責切,示知懷珠;憍陳如等之過咎,亦復如是。若非世尊慈愍,長夜教化,無異於少智愚人,不智不覺;甚至得少為足,不求餘願(菩薩行),幸有世尊開示,教之回小向大,得佛無上智慧,當來增上滅度,獲佛授記作佛,莊嚴,殊勝之事,五百阿羅漢身心歡喜不已!

(五百弟子授記品第八(三)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