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決疑 -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法華經隨喜者,得幾所福?而說偈言。」

偈曰:
世尊滅度後     其有聞是經
若能隨喜者     為得幾所福

釋義:
彌勒菩薩請教世尊說:若有善根男女,聞聽法華經,而能隨喜者,不知可以得到多少福德?基於聞是受教,聞信佛法,即是聞經;具足善根之男女,聞經隨喜,必獲福德故。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如來滅後,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餘智者,若長若幼,聞是經隨喜已,從法會出,至於餘處;若在僧坊,若空閒地,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聞,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是諸人等聞已隨喜;復行轉教,餘人聞已、亦隨喜轉教。」

問:「云何聞經隨喜?」
答:「聞經之餘,旨在隨喜功德;所謂隨喜功德,即在聞後,將所得法益隨力演說,告諸周遭,無論時、地、人等;而後復行轉教,口耳相傳,促使更多眾生,皆獲法益。」

「如是展轉至第五十,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隨喜功德,我今說之,汝當善聽:若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眾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若有形無形,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無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眾生數者。」

問:「云何展轉五十?」
答:「言聞經隨喜後展轉教化之功德値,如是展轉之五十人,展轉所稱隨喜之功德。」

問:「云何六趣四生?」
答:「六趣即指六道,四生即四種生處;如卵生,飛禽類。胎生,走獸類。濕生,水族蟲蟻類。化生,蛻變類。」

問:「云何有形無形?」
答:「即人、非人等。」

問:「云何有想無想?」
答:「即動物、植物等。」

問:「云何非有想非無想?」
答:「非有想,乃不同於原有想者,如空定中行者;非無想,乃突破空定之行者。」

問:「云何無足、二足、四足、多足?」
答:「無足、如蛇類。二足、如禽類。四足、如獸類。多足、如蜈蚣等。」

「有人求福,隨其所欲,娛樂之具,皆給與之;一一眾生,與滿閻浮提金銀瑠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諸妙珍寶,即象馬車乘,七寶所成宮殿樓閣等。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滿八十年已,而作是念;我已施眾生娛樂之具,隨意所欲,然此眾生皆已衰老,年過八十,髮白面皺,將死不久,我當以佛法而訓導之;即集此眾生,宣布法化,示教利喜。」

問:「何言娛樂之具?」
答:「金銀珠寶,車乘宮殿,無非物質之欲而得滿足,故說娛樂之具。」

「一時,皆得須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羅漢道;盡諸有漏,於深禪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脫。於汝意云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寧為多否?!彌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無量無邊;若是施主,但施眾生一切樂具,功德無量,何況令得阿羅漢果!」

問:「云何八解脫?」
答:「八解脫,同如八背捨與八勝處。所謂八解脫者,茲條述於后。」

一者、內有色想觀外色少:謂內心有色想,為觀道未增長,若觀色多,則難以攝持;所以,觀外色少,觀身心不淨,於觀道中令使外色清淨。

二者、內有色想觀外色多:謂內心有色想,為觀道未增長,得以行人觀道逐漸成熟,即使觀外色多亦不成障;譬如諦觀一死人,逐漸以至百千萬死人,終必弘觀淡化,觀外色多,亦為之清淨。

三者、內無色想觀外色少:謂觀道漸行漸廣,熏習以至勝妙,雖觀外色而身心不存色想;所以,觀外色少,淨與不淨,亦如初始。

四者、內無色想觀外色多:謂內心已不住色想,謂觀道修養已臻勝妙之境,觀外色多,淨與不淨,清淨解脫,無礙淨觀。

五者、青勝妙解脫:謂觀外色青,遠諸瘀傷腫脹之怖,色多色少,不生法執,心身解脫,轉為自在。

六者、黃勝妙解脫:謂觀外色黃,遠諸濃爛凋零之怖,色多色少,不生法執,心身解脫,轉為自在。

七者、赤勝妙解脫:謂觀外色赤,遠諸血塗赤病之怖,色多色少,不生法執,心身解脫,轉為自在。

八者、白勝妙解脫:謂觀外色白,遠諸蒼老衰敗之怖,色多色少,不生法執,若青、若黃、若赤,心身解脫,轉為自在。

(註:諦觀色淨,逐漸熏習;觀外色多色少,唯能心身清淨,則外色淨與不淨,悉能入於勝妙淨觀,終得解脫,無礙自在!)

「佛告彌勒:我今分明語汝,是人以一切樂具,施於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眾生,又令得阿羅漢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聞法華經一偈,隨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轉聞法華經,隨喜功德,尚無量無邊阿僧祇,何況最初於會中,聞而隨喜者,其福復勝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得比。」

問:「云何最初於法華會上聞經隨喜,其福德無量無比?」
答:「最初於法華會上聞經者,深信妙法不疑,確解菩薩大法之饒益性,加上隨喜展轉教化,自然勝逾一切福德。」

「又阿逸多!若人為是經故,往詣僧坊,若坐若立,須臾聽受;緣是功德,轉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馬車乘,珍寶輦輿,及乘天宮,若復有人,於講法處坐,更有人來,勸令坐聽;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轉身得帝釋坐處,若梵王坐處,若轉輪聖王所坐之處。」 

問:「云何轉身?」
答:「轉捨現在之身,再世所生之身;為聞經隨喜,導引他人聽講妙法華經;其所得功德,必獲殊勝福報。」

「阿逸多!若復有人,語餘人言:有經名法華,可共往聽,即受其教,乃至須臾間聞,是人功德,轉身得與陀羅尼菩薩共生一處;利根智慧,百千萬世,終不瘖瘂。口氣不臭,舌常無病,齒不垢黑,不黃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脣不下垂,亦不褰縮,不粗澀,不瘡胗,亦不缺壞,亦不咼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無諸可惡。鼻不扁蹋,亦不曲戾。面色不黑,亦不狹長,亦不窊曲,無有一切不可喜相。脣舌牙齒,悉皆嚴好。鼻修高直,面貌圓滿。眉高而長,額廣平正。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見佛聞法,信受教誨。阿逸多!汝且觀是,勸於一人,令往聽法,功德如此;何況一心聽說讀誦,而於大眾,為人分別如說修行。」

問:「語於他人,聞聽共聽妙法華經,是人功德如何?」
答:「來生再世,當與總持修習佛法者共生一處,深善利根,雄厚智慧,相好圓滿;生生世世,悉能見佛聞法,信受奉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偈 曰:
若人於法會 得聞是經典
乃至於一偈 隨喜為他說
如是展轉教 至於第五十
最後人獲福 今當分別之
如有大施主 供給無量眾
具滿八十歲 隨意之所欲
見彼衰老相 髮白而面皺
齒疏形枯竭 念其死不久

釋 義:
法華會上,聞聽妙法華經,縱然於一偈中得益,能夠隨喜為他人說;如是展轉教化,以至於第五十人,最後獲得福緣者。譬如有大施主,供給無量眾生而滿八十,能夠隨意念之所欲;及見大施主年已衰老,頭髮白了,滿臉皺紋,牙齒稀落,形態枯竭,心念中知其距死亡已不會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