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經絡、與健康 (二)

    許多著名的養生專家,如吳清宗、陳玉琴、馬悅凌等人,都是自學有成,這說明了學習中醫,因目的的不同,可各自取得部份的中醫知識。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249期 2010年7月刊

三、學習經絡保健的過程

許多著名的養生專家,如吳清宗、陳玉琴、馬悅凌等人,都是自學有成,這說明了學習中醫,因目的的不同,可各自取得部份的中醫知識。假設我們學習中醫的目的在於自我保健,則食療與經絡推拿都是可以選擇的方向。在管理領域中,有個實用的二八定律,它指出:花費二分的努力,通常可以取得八分的成果,另外的二分,就須要投入八分的力氣。這個定律應用在日常生活或學習上,也十分的管用。例如學習圍棋或橋牌,初學者花了一些時間精力,可以學會下圍棋或打橋牌,但要成為高手,那就要投入大量的資源,要有許多的環境條件才能有成。中醫易學難精,學習自我保健是取其易者,難的部份就交給專業中醫師或請教養生專家。換言之,學習中醫以自我保健是可行的,也是不難的。每人有不同的環境條件,多參考他人的經驗也是個十分有效的學習方法。

個人的學習過程如圖一所示,先接觸的是中醫實用的保健知識,看書或到網路找資料都是很好的途徑。例如上中醫網站,“中醫世界”(網址:http://www.relativehumanity.com.tw)是個不錯的選擇,該網站收集了許多的養生專家及中醫師的著作及見解,十分值得參考。例如吳清宗的《人體使用手冊》、陳玉琴的問答內容、馬悅凌的《不生病的智慧》、《溫度決定生老病死》等都極具參考價值。經絡方面,看蕭言生、中里巴人的書,會令人收獲收不少。許多老中醫的見解,如李可、樊正倫、胡維勤等,也都十分寶貴。多看之後,若能找出最相應的作者,再深入研讀這些作者的其它著作,是個不錯的學習方式。

對經絡保健而言,知與行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吸收了一些實用的中醫保健知識後,最重要的是累積實作經驗。根據書上的人體經絡穴道圖,選取所要保健的經絡及穴道後,就可以拿自己作對象,進行推拿保健,以壓痛取穴作為指引,在經絡及穴道上嘗試按看看。個人的學習過程是先按摩手、腳關節以下的穴道,再按頭部、臉部、背部各穴位,這是因為手、腳關節以下的穴道是保健的重中之重,這些穴位都是經氣匯集處,按了保健效果較為顯著。按過自己各經絡之後,就可以找家人或友人試試看,當然若能根據推拿對象的需要(不舒服或疼痛),嘗試選取對應的經絡與穴道,常可收到不錯的成果。例如呼吸道不舒服,推推肺經,由尺澤穴沿著經絡推到魚際穴,看那個穴位較敏感(酸痛麻等),就多按那個穴位,通常效果都還不錯。若能找到一群友人作為“白老鼠”,互為試推對象,那就更好了。經驗總是不斷累積起來的,實作多了,對書上所談的內容就會有所體會,而多體會一分內容後,在實作上就會更得心應手,而形成一個學習的良性循環。

個人當時的保健是各經絡輪流按摩,經過一段時間後,面對的一個問題是:今天要推那些經絡穴位?明天又要推那些?這些問題在看過面診、手診、舌診的相關內容後有了較明確的指引。例如舌診,可先看舌體與舌苔的顏色,若舌邊出現一些青紫色,它對應的經絡是肝膽,就多按肝經及膽經,按過一段時間後,看看這些青紫色有沒退掉,若能還原成較正常的顏色,就代表推對了。連結了簡單的望診,對選取保養的經絡與穴位,可產生了明確的指引效果。

基本上,經絡按摩以按診為主,較敏感(酸痛麻等)的穴位,通常代表它是病理反應點及按摩調養點,故壓痛取穴是常用的按診手段。“不通則痛、痛則不通”,痛代表了經絡、穴道堵塞不通,需要借按摩(推拿)來疏通(註一)。若按壓經穴覺得酸麻時,這時即不宜用太大的力氣,因為酸麻通常代表氣血不足,不適合用較強的力道(瀉)來按摩,而應改用較輕的手法(補)。為了更有效的找出應予保養的經絡穴道,其它的傳統診法,包含望、聞、問、切(含脈診及按診),都可以作為參考。適合保養的簡易面診、手診、舌診、問診等在後面單元中將會有簡單的說明,至於脈診,是否可以作為經絡保健的參考,則可依據個人的興趣及所願投入的心力而定。中醫師把脈主要在於看病、查病因,作為辨証之用,而保健者可以將把脈作為按診的參考。正如傅傑英教授在《中醫體質養生》一書中提到的,一般人也可以把把自己的脈。當然就保健者而言,把脈的目的不在於查病因,而在於了解對方的脈是否接近常脈,若是脈跳太快、太慢、或脈膊跳動無力、不均勻時,則不建議經絡推拿,而建議要早看醫生。個人的經驗是,簡易把脈(是否接近常脈)對保健是有幫助的,它可作為按診的一個重要參考。

圖一說明了保健者應具備的中醫知識包含了中醫基本概念、簡易診法、腧穴學、及推拿學等。中醫基本概念來自基礎理論,內容含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臟腑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體質學說等,這些都是中醫的基本教材,在各大書局中均有出售,個人的建議是多看、多比較,選出一本較相應的書,看了有點概念後,再到書局去看是否有更相應的書。看時可依二八定律,選出看得懂的、對經絡保健有幫助的內容即可,在經過一段時間吸收消化後,再看、再選取相應的內容,久而久之,當能不斷的進步。若有人可以請教,或多與人討論,那是最好不過的。學習中醫診斷學亦然,而腧穴學及推拿學在實用保健的書或網路上的免費電子書中,有著較多的解說,在後面相關單元中也將會有簡單的說明。

總之,對推絡保健者而言,多看、多作、多問、多思考、多討論,以不斷充實知識經驗,是不二法門。對自我保健而言,來自養生專家的實用知識或許夠用,但若有興趣與時間繼續深入的探討,則學習更基本、更廣博的相關知識,是必然的途徑。

註一:就字面而言,按摩與推拿指的是不同的手法,雖然有人區別推拿與按摩的不同,但一般的實用保健書籍將這二個名詞看成是涵義相同的名詞,在書中交互使用。本文採後者的觀點,將推拿與按摩視為涵意相同者,亦即使用推拿一詞時,除含推法、拿法外,亦包含按法、摩法等法,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