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53期 2010年11月刊
先跟你們談談“出家究竟幹什麼”?我為什麼常提醒你們:「別忘了自己是出家人」?
先跟你們談談“出家究竟幹什麼”?我為什麼常提醒你們:「別忘了自己是出家人」?在台灣,很多在家的反而「蠻像個出家人」,關鍵何在?要知道,出家一定要有一份“願”!首先就是要“立願”!皈依三寶要發“四弘誓願”,就是告訴你:“學佛開始就要立願”。只是在家、出家有分別的願、有共同的願。所謂共同的,就是出家、在家都必須去發起的願,像“四弘誓願”,就是共同的;出家的有個別的願,這種個別的願,是根據你未來的成就,你將來想證得什麼果位而發什麼願。譬如“聲聞乘”:聲聞乘,講得不好聽叫做“自了漢”,其實沒有那麼簡單,也就是“能夠自己度自己”,並沒有“想去幫助更多的人” 的一種願,只求自己此生能夠成就,這是屬於聲聞乘的願。他的成就是“三向一果”。所謂三向一果也有講“四果”的,其實只有三向一果,為什麼呢?聲聞乘一個果,就是“阿羅漢果”。
其次就是“菩薩願”。菩薩願通常是容易把握的,自己修行、證道,在未證道之前,把自己修養所得到的饒益功德,去給予更多的人分享;也就是自己度自己,把自己既得的修養去幫助更多的人。我要特別強調,很多人誤解《維摩詰經》中的:「自尚未度而度他者即是菩薩」,把這句誤解為:「我自己還沒有得度之前我就度別人,那就是菩薩」,不是這麼解釋的!我剛剛說過,自己在修行辦道,雖然還沒有達到“證得菩薩的果位”那種境界,可是已經在佛法上得到了饒益功德,再把這一份功德讓更多的人分享,這就是度人,這種成就就是菩薩。
菩薩的等位有十個,前面三個,初地、二地、三地可能會起變化,要進入到四地以後,也就是說四地完成了不會再退了,通常四地菩薩是不退菩薩。初地、二地、三地還是會起變化、會退;一旦完成了四地,成就了“不退菩薩”的這種境界的話,就會一直往上提昇,可以提昇到七地。七地進入還是在提昇位,要完成七地進入到八地,才是增上位,所以說八地、九地、十地是增上位,即使完成了十地還是增上位,為什麼?因為還要增上到佛的果位!所以菩薩的成就,是除了自己修行辦道,還要發起“我把自己已經修養完成的饒益功德,去幫助更多人也能得到好處”的願,這就是自度度他!絕不是說“我成了菩薩以後再來度眾生”!那不是一個人學佛去發起的願。如果你要說“乘願再來的菩薩”,那與“從羅漢到菩薩這種立願”是不同的,這叫做當世的願,就是這一生的願;乘願再來的菩薩,是完成了四地以後,就是圓成了“不退”的這種菩薩位,而且這時候發起一個願,什麼願?“生生世世做比丘,來去娑婆世界度眾生”,那就是菩薩,就是乘願再來的菩薩願,所以其中是有差別的,不能混在一起。
我們能不能發起“佛陀的願”呢?告訴各位,不管你的智商多高,修行的精進心有多好,甚至於道理方法深入到什麼程度,“發佛願,不可能”!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成佛還要燃燈古佛授記,自己怎麼就可以“我要成佛”?!你能夠完成菩薩八地、九地、十地就是“佛鄰位”了,就相等於佛的修養,可是沒有那麼圓滿,為什麼沒有那麼圓滿?因為還差了一個“佛的願”!佛的願,是十地菩薩完成以後,證得佛果,這不是當生就可以完成的,尤其所謂“即身成佛”,我告訴各位“那只是等覺,相等於佛”,叫做“等佛”,不是“圓佛”,不是“圓滿的佛”!完成圓滿的佛才可以發願,發什麼願?“建立起願力世界”,像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藥師佛的琉璃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那是佛願,佛陀的願,所以我們當生不可以發這種願,也不可能成就。
我跟各位講,“出家學佛究竟幹什麼”?除了自己要成就道業──「我不想做菩薩,我希望這一生就能成就」。可是成就阿羅漢以後,還有沒有機會轉變為菩薩呢?可以!為什麼?因為成就阿羅漢還有微細惑,如果成就阿羅漢,「發願生生世世做比丘,行菩薩道」,能發起這種願,就可以進入菩薩的行列!以上是說出家,或者是佛弟子、學佛的人,頭一個要把願搞清楚。自己先要立願,不能夠說:「這一生我也持戒了,也修定了,也修慧了」,那又怎麼樣呢!你的願是什麼?其實發菩薩願並不是說會錯,而是須看你的修養程度到什麼境界,也就是說“十個階位”能到達什麼樣的地位?你如果想“生生世世都行菩薩道”,必須要完成“四地菩薩”!四地沒有完成之前很可能會起變化、會退墮,為什麼?大家知道四地菩薩已經“離垢”離什麼垢?就是“業垢”──他的無明、業惑。“離垢才能清淨”!已經學佛就是開始累積自己的智慧財產,所以在這裡,先簡單的跟你們談學佛、出家幹什麼?!
在此可能大家會有一點疑問:「我們在現實過的生活跟你講的差得很遠,我們還是在做一些寺院的事,還是要跟人與事打交道」;這就要了解,“你的願沒有成為力量,你有願無力”!要使你的願成為力量,有力量才能發揮效果啊!就等於你一箱子的珍寶,不拿出來使用,藏在箱子裡,那沒有用的!為什麼佛教的各家各派會提“平常心即是道”?砍柴、挑水也是修行,這是平常生活上的問題;為什麼講這些?那就是說,我們人是帶著業來到這個世界,既然是帶著業來,你要怎麼去清淨這些業?業是要受果報的!逃避不了的!多少人,就害怕果報,所以有一句話“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為什麼?眾生在受果的時候才會擔心「唉!我過去造的惡業太多了,才會受這種苦」;那菩薩呢?「現在我受這些果,雖然是苦的、不好的,那是因為過去所做,我應該受,而且歡歡喜喜去承受,可是我不能因為處在這個娑婆世界、人的環境中,而再去造業」!要曉得,任何一個因緣發生,善的、是一個業報現象,惡的、還是一個業報現象,也就是說,跟人與事打交道發生的,歡喜的、是一種業報現象,是善報,如果使你不歡喜的、承受不了的,肯定的說,那是惡的因,受苦的報,為什麼說“善業受樂果、惡業受苦果”,就是這種道理!
在家學佛也好,出家也好,我們原來是一個普通人,要如何突破人的這種侷限?很簡單,首先,你過去無始以來所帶來的業,好的、壞的,都要受;在受的時候,很可能同時又會造業,所以我們要怎麼樣?好的業來了、也是如此,不好的業來了、也是如此!我說過「那些苦的報降臨到我們身上,要歡喜承受」,為什麼?因為要行菩薩道,頭一個要能“於苦而不以為苦”,如果沒有這份心,你學的、發起的就不是菩薩心,當然就沒有辦法修菩薩行!通常一般人,好的果報很容易得意忘形,認為理所當然,不好的果報一來就承受不了,甚至還會怨天尤人:「我一輩子沒有做不好的事,為什麼還會這樣?為什麼那麼多人做壞事還過得那麼好」?就會在自我矛盾裡打轉。為什麼說“自我矛盾”?因為你既然學佛了,應該懂得道理:“過去的因,現在的果”;他現在雖然做不好,將來同樣要受果!所以常常有很多即使學佛的,甚至出家幾十年,還會問我一個問題,說我們佛教,如果在“因果”裡,有一條這麼的能兌現的話,保險世界上壞人就沒有了。他們說因果裡加一條什麼?“現做現受”,就是所謂的“現世報”,現在做了馬上就報!那我就問他了,我說你吃的飯,是不是根本不要有稻的種子,種到田裡,經過灌溉,慢慢成長、開花、到結果,然後再加以人工處理變成米,還要煮熟了才會成為這碗飯?這個“過去”很多人把它擺在一個“過去式”?你這一生,哪一個時刻不會過去?而當這一秒鐘過去、未來的一秒鐘就來了,就是現在。時數的計算,在經典裡有“剎那”的說法:「一剎那中,現在成為過去,未來成為現在」,那長呢,可以長到“無始以來”!
為什麼要講這麼多的道理?就是要你了解,從道理中發現:為什麼要這麼說?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這是很要緊的!我告訴各位,到現在有時候我也會看看卡通片、看看兒童節目,甚至於還會跟小孩聊天!現在小孩很多的語言對我根本都是陌生的,年輕人的語言反而比較容易聽到!你看我們這次大護摩,別人寫信來罵我,說一個八、九十歲的老禪師,你搞你的禪就好了,你不要做假了……認為大護摩是在騙人。看到那封信我不但不難過,反而替對方很難過,因為什麼?他只是在我們的雜誌上看到一點東西,他並沒有參與;再說一句話,如果他真正會,他也不會講這個話;如果他的修養比我高,或者跟我一樣,他也不會講這個話!所以不要以為人家誹謗你,就被人家的誹謗而引起自己的無明、煩惱,那最划不來!有的時候我們在世俗,有些人沉不住氣,一兩句話講出來,就可以跳起來大發雷霆,那不就是被人家牽著鼻子走?!為什麼說年紀比你長的、出道比你久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善知識?不管他是正面的、負面的;世界上沒有惡知識、只有善知識!為什麼?惡是負面的,從負面中你能夠發現對人有利益的那一些,那你得到的就是善!所以,當一個人從逆境中成長,往往很容易心平氣和;從艱苦中成長,就不會趾高氣揚;看看有錢的人、有地位的人,好像比誰都高一等?有時候,自己過得太平順、太優渥的話,我認為還不如跟自己過不去好一點,為什麼要打餓七?那是因為平常比較貪於飲食,所以打餓七!為什麼要禁語?因為平常好講話,所以要禁語!這是一種磨練,就是採用一些方法來調理自己!
在過去大陸叢林那種苦…,我倒並不贊成出家了一定要受那樣的苦,可是在一個什麼都不愁的環境裡,如果還不好好把握自己的生命、把握時間的話,那是浪費生命!所以有時候,看看社會上,很多年輕人不務正業,吸毒、偷、搶,反觀也有很多殘障者努力去奮鬥。當然這都是眾生相,問題是當我們接觸到這些的時刻,你的起心動念是什麼?如果對那些殘障者是同情,那你就錯了!如果對那些不良青少年,是一種鄙視的話,你也錯了!那要怎麼辦?要在這中間,去認識、去了解、去蒐集很多的資訊。譬如說一個家庭,有這種同樣的人,提出來向你請教他該怎麼辦?因為你平常就有很多的資訊,就用得上!千萬不要喜歡的我就接近,不喜歡的就趕快跑……那你會損失很多,尤其敢於面對逆境跟那些不好的,我告訴你,還要有本錢呢!敢於面對,要有本錢,否則受不了!我以前常講那句話,你對人、對事,人家甚至在旁邊跟你講這個不好、怎麼樣,很多人講你都聽不進去,一旦事情發生了,一句話「我怎麼知道會這樣」!還有的像牛一樣,就說「你要怎麼樣」!是不是學佛的人都不會講這種話?那還得看你的修養,你的知見!
學佛是學覺悟,覺悟從哪裡來?就等於煩惱與菩提,你只要菩提,害怕煩惱,那菩提從哪裡來?!菩提是在煩惱裡。你要能夠認識、了解、發現,能發現就有菩提,不能發現永遠都是煩惱!你看看,陸陸續續在媒體上,又是什麼登山的遇著山難,政府要花多少社會成本把他們從山裡救下來,問他:「明知道風雨要來,你為什麼還要去」?他們怎麼講?「我就不相信這種壞事我會遇到」!可是就偏偏遇到了,這就是僥倖的心理。前幾天有一個登山隊,明明說剛地震馬上要下大雨,可能會有土石流,結果呢?出多大的問題!最後還怪氣象報的不正確……你想想看,要去登山,事先都要做多少資訊的蒐集,何況還要考量自己本身的體能、適應性。你想學佛,甚至於做個出家人,尤其已經出家了,那該怎麼辦?剛開始一定要蒐集很多資訊,從道理上、從方法上去著手。尤其有很多出家的、或者是在家學佛的,一開始進到這個門都想要我先教一個什麼法門。我在菩提寺,很多人都希望我跟他們加持,那都是一般普通的善男信女,真正學佛的人絕不會求人家加持!我告訴你:三寶已加持不了你,釋迦牟尼佛也加持不了你!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如果能夠加持你,他講那麼多道理,那麼多方法幹什麼?他乾脆:「你們就跟著我,我跟你們加持,你們就可以成道……」那不是很簡單嗎?其實成道並不難,頭一個,煩惱來了,你有本事敢於面對;第二個,你有一份願力;第三個,使自己能夠天天都是快快樂樂的過日子。能夠做到這三個,你一定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