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經絡、與健康 (三十一)

    肓俞穴是腎經穴位,在神闕穴旁 0.5 寸,若此穴有邪氣擾動造成酸痛等現象,可使用按摩的方法來疏通經穴。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279期2013年7月刊

《按摩經》接著提到了下腹部的穴位,首先提到的是肓俞穴:

肓俞穴動腎氣走,抬手熱氣散如風,

一樣按摩三五次,腹中輕快病無蹤,

是寒是火隨氣降,七疝原來是腎經。

肓俞穴是腎經穴位,在神闕穴旁 0.5 寸,若此穴有邪氣擾動造成酸痛等現象,可使用按摩的方法來疏通經穴。疏通後,人體溫熱的氣血會把邪氣帶走,淤滯在肓俞的這些邪氣會如風般的消散,按揉十五次以後,會覺得腹部較為輕鬆,原有的氣滯等現象會消失無蹤。不論在此穴淤聚的邪氣是寒邪還是熱邪,都可隨氣血通行後下降。《按摩經》認為,七種的疝病(寒疝、氣疝等)原是腎經的問題,按揉肓俞穴,都有緩解的效果。肓俞穴在肚臍旁,按揉時可用食指、中指併攏按壓,也可使用兩手的食指、中指一起按壓此穴,可節省一些力氣。按壓時力道不宜過大,可由輕而重,力道宜參考得氣的狀況而定。

 其次談到的是神闕穴:

盤臍有塊聚是氣,按住猶如石塊形,

重按輕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費功,

按來按去氣血散,臟腑調和病不生。

神闕位在胎盤肚臍的地方,若有痞塊,代表此穴有邪氣聚集,按住此穴會覺得指下有個東西像石塊的感覺。我看了這段《按摩經》內容後,就找我同修來當白老鼠,果然發現肚臍處有個像石頭般的塊狀物,於是就按照歌訣所說,每天重按輕揉,幾天過後,石塊形的塊狀物有逐漸消散的現象,我同修也覺得腹部比較舒服,人也輕鬆不少。 

再來談到的是任脈上的氣海穴:

臍下二指名氣海,按之有動氣脈橫,

丹田不通生百病,體衰身懈氣力空。

氣海穴位在神闕穴下一寸半,約當二指的距離,按時若有疼痛等感覺,表示有邪氣進駐擾動,橫阻任脈。此處丹田指下丹田,確實位置其實有多種說法,一般認為關元穴為丹田所在位置,關元位在闕穴下三寸的地方;此外也有認為在臍下二寸、一寸三分等處。依歌訣內容來看,《按摩經》似以氣海穴為丹田,氣海為氣的匯集處,丹田不通時,影響層面較大,會造成人體氣血不足的現象,而氣滯則血凝,故會有身體衰敗、氣力空虛的現象。在實際保健時,氣海、關元都是保健的重點穴位。

 接著《按摩經》指出小腹不宜按摩的注意事項,並指出較適合調理小腹的穴位是曲骨穴與氣沖穴:

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動脈明氣沖,

一連按動數十次,小腹淤氣往下行。

小腹(肚臍以下的腹部)內有小腸、大腸、膀胱等腑,前後並無肋骨保護,故不宜用力向內按壓,以免傷到腑器。腹部較能按揉的經穴為任脈及其穴位,曲骨穴在任脈與恥骨的交界處,旁有動脈經過,氣沖穴屬於胃經,在曲骨旁開 2 寸處,如圖一所示。這兩個穴位是調理小腹的穴位,連續按數十次,可使得小腹的淤氣往下散開。小腹有淤氣,容易造成小腹部位器官積聚的現象,例如膀胱有小便不利、頻尿等問題,而攝護腺則有肥大問題等。按揉這兩個穴位,可使淤氣下沖,使經絡較為通暢,對泌尿系統有對治及保健效果。

 接下來提到的是陰股大筋:

陰股動脈通五裏,伸手摩脈抓大筋,

能調五臟陰陽氣,疼痛難忍方為真。

陰股旁有動脈通過,肝經經筋“上循陰股”,故陰股大筋為肝經的經筋,足五裏穴為肝經穴位,位在大腿內側根部,陰股下方。伸手抓陰股大筋,並按摩大筋旁這段的肝經,能夠調理五臟的氣血,按摩時會疼痛難忍。實際保健時,可同時用兩手伸手抓起一側的陰股大筋,並用拿的手法來保養這個經筋,然後再按揉大筋旁的肝經。按摩範圍在鼠蹊下方、大腿根部附近,是腹部與大腿的交界處,是邪氣較易堆積的地方,故按時較為疼痛。尤其是按氣沖穴時,溫暖氣血會將邪氣往下沖,到了陰股若能繼續保健,則可使得氣血能順暢的通往腿部與腳部,使五臟的氣血能順利的運行在足部的經脈,保持正常的運作。

接著是調理肚腹之氣的陰陵泉穴:

陰陵穴在麥輔骨,手指振動筋有聲,

正面按摩通到底,肚腹之中氣自通。

陰陵泉是脾經要穴,位在腳關節下輔骨旁,也就是在脛骨內側上方轉彎處,旁有脾經經筋通過。按摩陰陵泉時,要用手指撥動穴位旁的經筋,以通肚腹之氣。我按摩此穴時,會用兩手的大姆指同時按揉之,除按穴位外,也彈撥穴旁的經筋。有一次,一位師兄肚子不舒服,我先按他的公孫穴,他認為沒有得氣,於是改按陰陵泉,他覺得馬上得氣,肚子脹氣處有氣在流動的感覺,按了約一分鐘後,他說肚子舒服多了。在保健經驗中,也有人按了陰陵泉後,在肚子裡會有熱氣下行的感覺。

以上是《按摩經》提到的胸腹保健法,接下去要談的是背部的穴位及保健的經筋:

胸腹按摩手法盡,再從背後一程行,

君若試探勞心記,胸腹疾病定掃清。

如果能用心勞記這些穴位及按摩手法,胸部腹部的疾病就可以調理完成。《按摩經》提到按人迎、缺盆,可通胸部、手臂之氣;斜按大包,能調五臟氣;按巨闕、上脘、中脘、下脘等,可使溫熱的正氣帶走邪氣;按石關、肓俞、神闕,可去邪氣、積聚;按曲骨、氣沖,可通下腹之氣;按陰陵泉,則可通肚腹之氣。看過《按摩經》之後,我對於胸腹的保健,有了較清晰而深入的認識,實際保健上,也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