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探秘(二之四)

    他解釋「如是我聞」不是這麼簡單──「這就是我所聽說的」,不是這麼簡單!他先把「如是」分析給我們聽,再把「我聞」聞的層次分析給我們聽。佛法中提到「如」有圓滿的意思~~

  • 文:若知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99期2015年5月合刊

《楞嚴經》研讀

    我們今天來研讀《楞嚴經》,沒有辦法「依著文字去解義」,而且「依文解義」有三世佛冤的說法,但是於讀經之前,有一些觀念要去認識,所以把資訊提供給各位做個參考,個人能力有限,但以我能解的引導各位去研讀。

  我們看經文第一段: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於國土成就威儀,從佛轉輪妙堪遺囑,嚴淨毘尼弘範三界,應身無量度脫眾生,拔濟未來越諸塵累。

  「如是我聞」,是每一部經典一開頭首先用的句子,它是有來由的,那是佛陀要入滅的時候,那時候弟子們都很悲傷,很多事情都沒有想到那麼多,只是悲傷說,佛陀要圓寂了,只有比較清醒的是誰?阿那律尊者!為什麼?他眼睛看不到,他最初出家的時候,聽法常常打瞌睡,沒有辦法管控自己,不太那麼抖擻精神,佛陀當場就呵斥他,我們現在聽起來是罵人,但佛陀就是把事實講給你聽,「咄咄胡為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所以他聽了之後,慚愧自責,懊惱自恧,這時候他才清醒了。我們看看佛陀時代的弟子們,幾乎都是利根,一聽就會自我要求,他如果無明的時候就會打不起精神來,意念一放空就會睡覺,佛陀就講「咄咄胡為睡」?「咄咄」在我們中國就是責備的聲音(知師父用白板筆敲白板),「你幹嘛睡覺啊」?!「螺螄蚌蛤類」,我們看那種軟體動物,牠有沒有意識啊?應該是幾近沒有意識,牠只有觸覺,一碰牠就縮進去,所以這是低等動物。「你聽這個法要,聽道理的時候,你不用心去思考,你還去睡覺啊,螺螄蚌蛤類耶,你種這個因,將來就會墮落到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這個阿那律一聽,很慚愧,他就猛用功、猛用功,用功到眼睛都瞎掉了,所以佛陀又憐惜他,教他觀想的修養,於是發了天眼通。

  佛陀要圓寂時,隨侍左右的弟子們都很悲傷,忘了自己該做什麼,只有阿那律最清醒,他看不到眼前,意識最清醒最理智,這時他就提醒阿難:不要只顧悲傷,還有很多事情要請示佛陀,聽候交待。「一個是,將來我們把佛陀講過的經,要流傳下去的時候,第一句要安什麼話」?佛陀就說了,要安「如是我聞」!

  根據老和尚的修行心得與境界,他解釋「如是我聞」不是這麼簡單──「這就是我所聽說的」,不是這麼簡單!他先把「如是」分析給我們聽,再把「我聞」聞的層次分析給我們聽。佛法中提到「如」有圓滿的意思,如果是「如如」,就是圓滿究竟的意思。「聞」,是根的作用之一,提到根的作用可分三個層次,從「根聞」、「聞聞」到「性聞」。表示在現場聽聞之下,這個經確實是佛陀說的。冠上這個句子「如是我聞」,就表示可以做一個見證者:「我確實聽到佛陀是這樣告訴我們的…」;至於「我」,不是單指阿難一人,而是所有與會聞法的弟子;下面的話,因為佛陀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真真實實的,下面才能繼續敘述下去。

  文章的敘述通常不離於人事時地物五要素,佛陀的經書不同於一般,除了第一句安排「如是我聞」,要做一個確定之外,在序分緣起裡面也會提到「六事通序」──「信、聞、時、主、處、眾」,與「五W」要素不盡相同。(註:有關聞之層次與六事通序內涵請參考《金剛經研讀》)

  「一時」就是在那個時候,這也是佛陀講的,在經文前安「如是我聞」,接著就是「一時佛在哪裡……,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大半的經文都是這樣開頭的。

    「佛在室羅筏城」,室羅筏或翻室羅伐悉底,也有翻成舍衛,是北印度憍薩羅國首都,憍薩羅國在印度它隔了恆河,恆河南部也有一個憍薩羅國,怕混淆有的後來就翻譯成舍衛國城。在印度那個時代很多都是「城邦」,都城就代表一個國家。那時憍薩羅國的國王是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有兩個兒子,一個琉璃王子、一個祇陀太子,這兩個人差很大,在佛陀時代有很多兄弟都差很多,像提婆達多跟阿難尊者是親兄弟;琉璃王子跟祇陀太子都是波斯匿王的兒子,這是有故事的,波斯匿王年輕的時候想要跟釋迦種族通婚連姻,他就去提親,可是釋迦種族認為自己是甘蔗王之後裔,種族高貴,不希望外來的種族讓他們混淆,所以後來就找了摩訶男,摩訶男他跟婢女生了一個女孩,很漂亮,就把這個婢女假裝成公主嫁給波斯匿王,就是後來在經裡面提到的「茉利夫人」,生下來的就是琉璃王子。琉璃王子一次到他媽媽的祖國遊歷,釋迦族在佛陀成道後蓋了一座大會堂,好像台北以前的中山堂,有重要的儀典都在那舉行。琉璃王子到那裡去玩,小孩子興奮起來就爬上大位子去坐,當他下來,人家馬上拿東西去把它擦乾淨,還說「婢女生的小孩坐過的,把它弄髒了」,這個話傳到琉璃王子的耳朵裡面,他才知道原來他母親的身份不是公主、而是婢女,受到這種侮辱他很生氣,於是發誓以後要把釋迦種族滅掉。

  佛陀成道以後在說法時琉璃王子長大了,也跟阿闍世王一樣,要搶奪王位,害這個波斯匿王流離失所,逃到對面摩揭陀國,這兩個國王那時是堂兄弟,有親戚關係,琉璃王子等於摩揭陀國國王的姪兒一樣。結果波斯匿王逃過去的時候摩揭陀國城門沒開,波斯匿王就死在門外,為此兩國而成為世仇。琉璃王子繼承了王位之後,就發兵去討伐釋迦種族,佛陀曾經在路上擋過好幾次,最後終不敵業力結果,琉璃王子帶兵征討到釋迦種族去了。摩訶男是他的外公,摩訶男為了救全族人,就跟琉璃太子商量,希望能給個時間讓大家逃命,以他潛水的時間為準,琉璃王子心想一個老人潛水也潛不了多久,就同意了他外公的要求。那知道摩訶男抱著捨我之心,一沉下去,就把自己的長頭髮緊繫在水草上,就這麼久久不浮上來,琉璃王子派人潛水下去一看,被欺騙的感覺再次激起他的憤怒,於是命大隊人馬窮追急趕,把釋迦種族趕盡殺絕;佛陀的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連,以為可以用他的廣大神通來救釋迦種族,於是把五百個人裝在他的缽裡藏到天上去,以為還可以保留釋迦種族的血脈,那曉得神通不敵業力,事過後五百個人全部都變成了血水,這是可怕的琉璃王子的報復。

  另一位祇陀太子就不然了,我們知道須達長者要建精舍,供佛陀與弟子們結夏安居、講經說法,四處尋找發現祇陀太子的林園環境最好,於是跟祇陀太子買林園;祇陀太子出了一個很苛很無理的條件,你要買可以,你就把你家裡面的金磚拿來鋪地吧,鋪五吋厚,等你鋪滿了我就賣給你。最後祇陀太子被須達長者無私的奉獻感動了,這位聖者一定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人。須達長者把家裡面的金磚全部鋪上去了還差一點點,那祇陀太子就說:「你買地,但是樹你沒辦法鋪金磚,就算我供養」,變成兩個人合供養,佛陀就把這叫做“祇樹給孤獨園”,就是祇桓精舍。

  所以憍薩羅國跟摩揭陀國隔了這個恆河,對勢抗衡,這樣的狀況,直到阿難到最後一百零二歲要入滅之前,阿難尊者為教為法住世不入滅,可是也要因緣配合。有一次尊者走在路上遇到一個年輕人,年輕人他唸一個伽陀:「若人生百歲,不見水潦鶴,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見之」,若能看到「水潦鶴」真是不得了,阿難尊者就跟他說你背錯了,伽陀的意思是「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能解了之」,你看到「水潦鶴」又怎樣呢?!能了生脫死的不是這樣的句子!阿難尊者告訴他以後,後來又遇到他,發現還是一樣,就問「你這個年輕人怎麼還是唸錯的句子呢?」他說我回去問我師父,師父說:「阿難尊者已經老糊塗了,他講的是錯的,我背的才是對的」;試想阿難尊者情何以堪?!他住世的因緣已經盡了,是該走的時候了!阿難尊者很慈悲,即使離世他也要做得很有意義,於是選擇這兩個隔著恆河有世仇的國家,飛到恆河上面顯現神通變化,感化這兩國境內的人,終於化解了兩國的宿世怨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