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320期   大方佛華嚴經淺釋

華嚴經20-1(1-29)

菩薩問明品第十

 

經  文

   如人設美饍 自餓而不食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如人善方藥 自疾不能救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釋 疑

  善廚,烹調美饍,餓而不食;亦如修習佛法的人,於法見多識廣,?不篤行實踐;復如善能處方開藥,不能修治自己的病苦,即所謂多聞知見,不如力行!

    經  文

   如人數他寶 自無半錢分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如有生王宮 而受餒與寒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釋 疑

  修行在聞而後思,思更能精進,就像是遊於法海,並非為他人數寶,於法的效益中,僅止於旅者;亦如出生王宮,?鎮日受饑受寒,得不到溫飽。

    經  文

   如聾奏音樂 悅彼不自聞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如盲繢眾像 示彼不自見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釋 疑

  多聞,即使有知見,甚至為他人演說,而不能運作於自修、調治自己的業習,無異聾人奏音樂,妙聲愉悅他人;又如盲瞽者,繪製五彩諸像,展示於人,却自不得見。

    經  文

   譬如海船師 而於海中死

   於法不修行 多聞亦如是

   如在四衢道 廣說眾好事

   內自無實德 不行亦如是

    釋 疑

  水手船師,甚至泳者,為何溺斃湖海?知識熟諳,泳技未修故;復如通衢街道,述說好人好事,而自己實無德養,無異如見聞多廣之流,能說善道,却自己一無是處。

    經  文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問智首菩薩言:佛子!於佛法中,智為上首,如來何故?或為眾生讚歎布施,或讚持戒,或讚堪忍,或讚精進,或讚禪定,或讚智慧,或復讚歎慈悲喜捨;而終無有、唯以一法而得出離,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時、智首菩薩,以頌答曰:

   佛子甚希有 能知眾生心

   如仁所問義 諦聽我今說

   過去未來世 現在諸導師

   無有說一法 而得於道者

    釋 疑

  佛法中說六波羅蜜,說四無量心,甚至說八萬四千法門,無非是針對眾生,因業力所困,以至說布施功德,說以戒為師,說安忍住世,說精進修治,說禪定境界,說智慧光照;尤其是菩薩行者,為諸眾生,應當拔苦與樂,以法喜之心,大捨之願,滿足甚多之欲求。

  因此,佛子自度,更須度他,方是菩薩行道,同證無上正等正覺之聖果;是以三世諸導師,謂無有說一法,而得於道者。

    經  文

   佛知眾生心 性分各不同

   隨其所應受 如是而說法

   慳者為讚施 毀禁者讚戒

   多瞋為讚忍 好懈讚精進

   亂意讚禪定 愚癡讚智慧

   不仁讚慈愍 怒害讚大悲

   憂慽為讚喜 曲心讚歎捨

   如是次第修 漸具諸佛法

    釋 疑

  佛陀說法,應眾生根性。

  說六波羅蜜法,旨在修治身口意的造作行為;說四無量心,是直指心性於業習所引發的意識。

  因此,於慳悋者,讚歎布施。於毀禁者,讚歎淨戒。於多瞋者,讚歎安忍。於懈怠者,讚歎精進。於散亂者,讚歎禪定。於癡迷者,讚歎智慧。

  如是六度之說,不是對法;也就是說,並非以布施對治慳?,以淨戒對治毀禁,以安忍對治多瞋,以精進對治懈怠,以禪定對治散亂,以智慧對治癡迷;而是佛弟子修行之道,六度是解脫法,是離苦得樂之法船。肯定地說:六度是脫離苦海,通往安樂彼岸的方法。

  說四無量心,謂:拔眾生之苦為慈,予眾生之樂為悲,化眾生之憂為喜,度眾生之願為捨;是故,眾生無始所作之業習,欲得清淨,出離苦受,是佛弟子,必須以大慈心突破不仁不義,以大悲心化解忿怒傷害,以大喜心開導煩憂哀慽,以大捨心饒益群命。

    經  文

   如先立基堵 而後造宮室

   施戒亦復然 菩薩眾行本

   譬如建城郭 為護諸人眾

   忍進亦如是 防護諸菩薩

   譬如大力王 率士咸戴仰

   定慧亦如是 菩薩所依賴

   亦如轉輪王 能與一切樂

   四等亦如是 與諸菩薩樂

    釋 疑

  六度四心,次第修治,先固基礎,逐漸增上;基堵堅穩,造宮殿,建城郭,聳立高樓,自無難處。故說布施與淨戒,即是先固基礎;安忍與精進,即是地上物。繼而,禪定是所建物之結構,智慧是全體之善巧方便;如是知,如是行,四無量之修行,亦復如是。

  是故,菩薩行法,縱言八萬四千,總不離六度之行,四無量之心;為如是行修,圓滿心性,可以與眾生同得解脫,離苦得樂,成就正等覺,住常寂光之淨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