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經絡、與健康(103) 邪氣與經絡穴位

    對經絡保健而言,一般我們會用“不通則痛”的原則來保健,那個經絡較痛,就表示該經絡邪氣盛,這時可加強保健該經絡;穴位亦然,可加強較痛穴位的保健。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51期2020年1月2月合刊

氣血、經絡、與健康(103) 邪氣與經絡穴位 /詹天賜

 

邪氣與經絡穴位

 

  氣血充足、經絡通暢,為健康之相,氣血運行於經絡之間,連結臟腑與體表,形成人體另一個循環系統。換言之,人體有兩個循環系統,一為血脈,另一為經脈;血脈內部的血液,內含血漿 (含水及血漿蛋白、脂蛋白等營養物質) 及血細胞 (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而經脈內部則呈氣態,含營氣、宗氣、臟腑之氣等。人體內部的正常氣血,為具有維護色身功能的氣態精微物質,稱為正氣;而能使人致病的精微物質,則稱為邪氣。邪氣依中醫的分類,係參照天之六氣—風、寒、濕、燥、熱、暑­­—而有六邪之說,也就是說,當氣候出現反常時,六氣會轉化成六邪,而成為致病因素。例如寒流來時,正是冬藏時期,人應減少在外活動,以免寒邪侵襲。六邪由外而侵入人體之內,故有外生六邪之說,而邪氣亦可內在產生,形成內生五邪。例如當人生氣不止時,負責調養氣機的肝氣會上逆,而形成風邪,容易上沖到頭部,造成頭部不舒服、暈眩等現象,這就是內生的邪氣。因此,心平氣和,才能使體內氣機順暢,否則不良的情緒,會造成內生邪氣,而影響到人的健康。

 

  邪氣是致病之氣,它是否也有運行的軌跡?在靈樞小針解中,指出了邪氣與正氣的一些互動關係:

 

  神客者,正邪共會也。神者,正氣也,客者,邪氣也。

  在門者,邪循正氣之所出入也。

  未睹其疾者,先知邪正何經之疾也;

  惡知其原者,先知何經之病,所取之處也。

 

神客指的是正氣與邪氣可以並存在一處,邪氣運行的路徑也是循著正氣的軌跡,也就是說經絡既是氣血運行的路徑,同時它也是邪氣行走的路線。穴位亦然,經穴是正氣匯集、出入的門戶,而它也正是邪氣聚集、出入的門戶。因此,我們保養經絡穴位,正是將邪氣打散、逐出人體的動作。推散經絡穴位中的邪氣,使得邪氣無法聚集,而在經絡中游離,最終將因無所依而被驅離出人體。因此,經絡穴位是保健、治病的關鍵,未知疾病時,就是未能知道那個經絡的正氣衰、邪氣盛;不知病因時,就是未能知道是何經絡的邪氣停駐,聚集在那個穴位上。

 

  對經絡保健而言,一般我們會用“不通則痛”的原則來保健,那個經絡較痛,就表示該經絡邪氣盛,這時可加強保健該經絡;穴位亦然,可加強較痛穴位的保健。基本上,保健可以從單一經絡開始保健起,例如心臟不舒服,可先保健心包經,並由手腕到手肘這段開始保養起。先按揉這段的經絡後,再按揉重點穴位。大陵穴在手腕附近,是心包經的原穴,我的經驗是以中等力道按揉大陵穴約兩分鐘後,許多人會覺得心胸較為舒暢或呼吸較為深沈。其次按揉內關穴約兩分鐘,通常會覺得胸悶較為緩解。再加上按揉手肘上的曲澤穴,如此保養,通常會有不錯的保健效果。按揉這些穴位會有痛感,主要仍是邪氣聚集在這些穴位上,使得心包經的經絡不通暢,最終影響到心臟,造成輕微胸悶、呼吸不順暢的亞健康狀況,按揉心包經則可緩解這些症狀。

 

  在黃帝內經素問皮部論中,提到邪氣由外向內的入侵過程: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於皮毛,

  邪中之則腠理開,開則入客於絡脈,

  留而不去,傳入於經,留而不去,傳入於府,廩於腸胃。

  …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

  岐伯曰:皮者脈之部也,邪客于皮則腠理開,

  開則邪入客於絡脈,絡脈滿則注於經脈,

  經脈滿則入舍于府藏也。

 

外邪侵入人體時,係由皮毛進入,若邪氣盛、衛氣弱,則皮膚、肌肉的交接處會被開啟,邪氣先進入絡脈,並客居此脈中;若人體衛氣無法將這些邪氣驅離,則邪氣將會駐留在絡脈,接著再入侵經脈。人若無法驅離這些客居經脈的邪氣,則邪氣將進一步入侵六腑,駐紮在腸胃之中。可見邪氣由外而內,步步入侵,若人體正氣不足,外邪終將客居人體。因此,人若不能及時將邪氣驅離,則邪氣將以經絡穴位為家,不斷聚集的結果,造成按那裡、那裡痛的現象。

 

  神客的概念,提供了我們經絡穴位保健的依據,邪氣客居經絡穴位,使得我們產生了各種亞健康的症狀。以按揉等各種手法來按摩經絡穴位,以驅離客居的邪氣,正是回復健康的關鍵。例如感冒初期,正是風邪、寒邪等外邪,入侵經絡的時期,加上過去駐留在體內的邪氣,使我們產生了各種感冒的症狀。這時我們可以按摩項 (後頸部) 背部的解表區來驅除邪氣,按摩區域約當肺俞穴向上到天柱、風池穴附近,斜上到肩井左右的部位。用手抓這一區域的皮表、肌肉,可以驅趕停留在絡脈上的邪氣,按揉由肺俞到天柱這段的膀胱經、肩井到風池這段的膽經,可以驅趕經脈上的邪氣,這時若有發汗現象,即是正氣驅離邪氣出皮表的表現。若能按揉解表相關穴位,如肺俞、風門、天柱、風府、風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等穴,緩解感冒的效果會更好。當然,除了解表區外,外關、列缺等穴也是保健重點。當按揉穴位很痛時,代表邪氣已進駐該穴位很長一段時間了,這時應耐心按揉,以中等力道按約兩分鐘,通常效果也還不錯;而且,一次按揉常無法袪除穴位裡聚集的所有邪氣,二、三天後再按揉該穴位時,通常痛感會減輕一些。有空時常按揉這些有酸痛感的穴位,可逐步將邪氣驅離出去。當然,若身體較為虛弱時,力道要輕些,時間要久些,否則太過用力,體內並無足夠正氣驅離這些邪氣,反而會造成另外的問題。

 

  邪氣及神客的概念,使我們了解邪氣會游離、聚集在經絡穴位之中,使得我們的經絡不通暢,而導致氣血不足的現象。例如寒邪若聚集在某些經絡穴位之中,會使我們受邪的經絡較為寒涼,這就會使我們在該經絡無法維持在正常的體溫,進而逐漸改變我們的體質,變得較為怕冷。有人常吃冰冷食物,愛喝冰涼飲料,等於引寒入室,直接將寒氣引入胃腸之中,如果想驅離內部寒氣,就需要更多的氣血了,這是十分傷身的飲食習慣,值得我們特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