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研討》 正信希有分第六

    人們常為了一點小事在爭來爭去,甚至於有時候爭到了,回到家裡想一想自己都好笑:「我究竟爭它幹什麼?爭了又如何?」這就是一種悟的境界。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402期2024年09月

《金剛經研討》 正信希有分第六
/白雲老禪師

 

先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順便解釋一下「相」是什麼意思?「相」通常是以表面來看,眼睛能看得到,直接也感受得到的,也有說是一種現象,如果談表相又涉及到名詞了。事實上談現象,裡面就包含了有物質體、也有精神的層面,所以以現象來看比較容易把握!

 

這四相稍許解釋一下,「我相」就是眾生的裡面,任何一個我的那個我相,不是談自己的我相,如果只談自己那個我相,就否定了別人的我相;這裡的「有」不要忘了!自己有我,別人也有我。所以這我相是眾生中,任一個個體的我;「人相」其實不要把它定位於六道眾生的人,這個「人」是講「他」,因為這種他,除了以人為基礎的我,還有人以外的他我,就稱人相;為什麼要這麼講?用語言溝通,這個世界分別有一些什麼語系,像華人有華語系、英文有英語系、拉丁美洲有拉丁語系,有各種語系的不同,這一些表現也是一種現象。

 

所以「人相」,是除了自己以外他我之相,自己不可能代表一切,即使會很多的語言,可是涉及到語系的、與族性所謂的人種和歷史文化,以及一些所謂的血緣關係,你會他的語言,不一定跟他是一樣的,所謂的人相,是講他我。所以第一個講的我相,是一個自我之相,而不要忘了,還有自我以外的他相。這個人我呢?因為「人」以現在地球能知的環境來講,就已經夠複雜的了,何況有很多的少數民族,至少到目前為止沒有見過,還有很多處,偶爾在電視上看得到,可能以為是裝出來的一種表演而已,事實上很多電視裡報導的都是實況。

 

「眾生相」就包含了有情的、非情的、無情的,不能講眾生是六道眾生,不能用這種方式講,那個太狹隘了;「壽者相」是以他的生命長短來看,人的壽命,最多也只不過一百多一點,看看烏龜的壽命,幾百年、千年都有,所以不能只是限於六道,除了有情、非情,還有那麼多無情的問題。譬如化石,看考古學家從地底找出來的一些東西,人的化石還有其他動物的化石,這些都在壽者相之內,不要只是說人的生命多少,其他的生命多少,蒼蠅、蚊子只有七、八天的壽命,都是看得太窄。有時候遇到──自然學家、科學家,或是其他的專業學者,提出一些自己所不熟悉的,就變成:「欸!這個經典上好像沒有說?」其實經典上有說,只是本身的知識經驗不夠,就在比較狹隘的一個範圍之內知道而已。

 

以前我說過,一個人的智慧、修養就在乎他的知識經驗,知識經驗愈多表現的智慧、修養就愈高。我也曾經說過一句這麼的話:「真正要照釋迦牟尼佛所希望的,也就是能夠代替他說法,弘法利生,這種人天上要知道一半,地上要全知道!」憑什麼我說這個話?因為一個法師的標準,具備的條件有五明十德,五明十德就包含得非常廣,僅僅五明之「語言」,一個人能會的語言有多少?「工巧」就是技藝,講的一些專業,包括現在的科技在內;「醫方」對醫藥方面,絕不是以一個醫生的方式去看病、去治病,而是知道病可以用什麼藥,開一個單方去治病。為什麼要這麼講?因為以佛法本身來講就是一種藥,眾生有各種不同的病,怎麼樣知道眾生的病,把佛法裡可以治好他病的藥開出來,不是做醫生!

 

有很多人誤解,以為學醫是出家人應該去學,為什麼?「你應該懂得醫方明!」不是這個意思;佛法有一個藥的名詞叫做「伽陀藥」,伽陀有好幾種解釋,這裡的意思是無上的、最大的,或極限的都叫伽陀,是以法來講;人都有貪、有瞋、有癡,如果開藥開一個戒定慧,能不能把貪瞋癡治好呢?很多人以為是可以,其實佛法絕不是這樣!貪瞋癡是眾生的病,貪瞋癡的範圍有多廣?有粗有細、有大有小,還有某一些涉及到貪瞋癡,可能是假相不一定是真實的,這話怎麼講呢?為了幫助別人,可能也有貪瞋癡的表現,結果呢?絕不是得到一個不好的結果,一定是一種利益的結果。如果貪瞋癡用戒定慧去對付它,或拿戒定慧當成藥,就錯了!

 

戒定慧可以說是一種修養,這種修養完成之後,就具備了這樣的智慧,有了這樣的智慧,然後才可以去研究、分析、推理幫助他、化解他的病,所以這都是需要去認識的。再看「無法相」,「法相」在《金剛經》、〈般若部〉來講,千萬不要把它當成唯識學裡的法相學來講,這一點要把握!「法」是什麼?就是事物有其道理,以道理說明事物,都叫做法。只是法有所謂世間的,有所謂幫助出離世間的法。

 

講到「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我一直強調「無」不是沒有,把無當成沒有就會錯得很離譜!「無」可以說是經過認識、瞭解以後,突破的一種現象。譬如「有煩惱!」先要瞭解為什麼煩惱,把煩惱搞清楚了就可以做決斷,對不對?煩惱搞清楚了,決斷什麼就不會執著它;煩惱瞭解了、搞清楚了,不執著它,煩惱就化解了,這裡靠什麼?也就是說覺悟到什麼?人們常為了一點小事在爭來爭去,甚至於有時候爭到了,回到家裡想一想自己都好笑:「我究竟爭它幹什麼?爭了又如何?」這就是一種悟的境界。

 

談煩惱,說起煩惱有其誘因,這個誘因當然是外面的。可是話又說回來,如果煩惱,是因為外面的誘因而煩惱,就可以看出來,只是一個凡夫眾生。外面的誘因,假使說人家無心,並沒有指定講某一個人、講那麼一句話,剛好自己有這種問題,就去相應,認為是在講你,那個聲音就變成誘因了;要相應它才會成為誘因,不相應它?它是一個跟你沒有關係的,一個緣起現象而已。

 

談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以至無法相,於現象而言,只是一個緣起的現象,如果人的那個我,心念相應於這一種緣起的現象成為誘因,當然就會煩惱。如果認定了明明就是講我,開頭對方會說:「不要誤會我,不是講你!」如果強調:「明明就是在講我!」對方會怎樣?「我就是講你又怎樣!」就會造成這種現象,為什麼?你把它當成生起煩惱的誘因,其實它只是一個緣起現象;就好像遇著雷雨的天,要聽到雷聲一響,閃電就先來了,這時候擔心害怕的是什麼?「哦!那個閃電!」閃電是個誘因,沒有錯!它是一個緣起現象,為什麼不冷靜地看看,現在處在什麼環境?如果在一個房子裡,閃電直接進到房子裡面,影響到的機會是很少很少,如果站在一棵大樹底下,的確要煩惱了。

 

緣起現象跟人的自我,如果不能這麼把握,任何的一個緣起現象就可以引發你,在那裡起煩惱;在電視看了一些不平的事,看了一些社會的亂象,就在那裡起煩惱,甚至還罵這個、罵那個,一個人關起門來在那裡自我煩惱,有沒有想過所處的環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