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身心互動(續二)

    由氣血的角度來分析人的一生,<<論語>>季氏篇提到了孔子的君子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402期2024年09月

漫談身心互動(續二)
/詹天賜

 

  人是一個生命系統,而生命系統為了生存與發展,一定要與環境互動,由環境中取得必要的質能與資訊,才能解決問題。用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說,基本的民生問題,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人需要取得食物、水、空氣等以維持生命。維基百科提到:“生理需求 … 是級別最低、最急迫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氣、睡眠。未滿足生理需求的特徵:什麼都不想,只想讓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觀明顯變得脆弱。”百度百科也指出生理需要“在人的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對於處於飢餓邊緣的人而言,他們的情緒多是負面的、消極的,常充滿著擔心、害怕、悲傷的情緒,一定要到取得食物後,才能緩解其不安的心情。

 

  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生理需求及安全需求是較低階的需求,而歸屬和愛、尊重、審美、自我實現等需求,則是較高階的心理需求。百度百科提到:“低級需要直接關係個體的生存,也叫缺失需要 …,當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直接危及生命;高級需要不是維持個體生存所絕對必須的,但是滿足這種需要使人健康、長壽、精力旺盛,所以叫做生長需要”。當人滿足了低階生理需求後,就會追求更高階的心理需求。也就是說,生理與心理的互動關係,可以由需求的角度來分析,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解釋了人對生理與心理需求的一類互動行為。在這個理論中,人不必完全滿足低階需求,即可能追求更高層次的心理需求。例如較知足的人,只要能滿足基本的低階生理需求,就可能去追求較高階的心理需求。學界對這個理論模式雖有許多的批判與修正,但基本上並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修正模式可替代,因此,在討論人的需求理論時,它仍是個具有代表性的理論模式。對健康而言,合理的飲食是一個良好的生活方式,人只要能取得適度的食物與營養,即可滿足低階的飲食需求,重要的是要能去滿足更高階的心理需求,才能使身心得到更平衡的發展。

 

  由氣血的角度來分析人的一生,<<論語>>季氏篇提到了孔子的君子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這君子三戒,說明了人的氣血狀態 (生理狀態),會影響人的心理狀態。少年之時,血氣漸盛,色欲旺盛,這時要戒色欲,勿使泛濫;壯年時,血氣最為旺盛,要戒好強好勝之心;老年氣血不足,體力衰弱,這時要戒貪得名利權勢之心,以免陰溝裡翻船。從模式的觀點來看,孔子的三戒模式,把人的生理狀態分為三階段,依氣血狀態來說明對應階段的主要心理狀態,並提出相應對策的一個簡要模式。

 

 

我們可以依據 <<黃帝內經>>  <上古天真論> 的腎氣概念來詮釋人一生的氣血狀態:

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

  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

  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

  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

  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

  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

  八八則齒髮去。

 

男子十六歲時,精氣滿溢,色欲升發,故應戒之在色,否則容易泛濫。三十二時,腎氣旺盛,筋骨隆盛 (肝主筋,腎主骨),身強力壯,足以爭強鬥勝,故戒之在鬥。五十六歳後,肝腎氣衰,肝藏魂、腎藏志,人的思維不再敏捷、記憶力也大幅衰退,容易出差錯,若是貪求名利權勢,陰溝裡翻船時,就得不償失了。

 

 <<黃帝內經>>  <天年> 篇也有類似記載:

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目始不明。

六十歲,心氣始衰,苦化悲,血氣懈情,故好臥。

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

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

九十歲,腎氣焦,四藏經脈空虛。

 

人五十歲肝氣開始衰退,肝開竅於目,眼睛因得不到肝氣的充分滋潤,視力開始衰退;而肝主藏血,肝血也開始不足。肝主筋,肝氣滋潤經筋,肝氣不足,經筋也得不到充分的滋潤,容易僵硬、不柔軟。在經絡保健經驗中,中老年人經筋不柔軟,尤其是頸背部、膝關節、腳踝等處的經筋較為僵硬,使人的活動力減退,容易跌倒,加上血不足,精神容易不繼。透過適當的拉筋或經筋按摩等養生活動,使筋保持較柔軟的狀態,是中老年人維持活動力的一個主要關鍵。心氣衰退,心神不安,容易起悲傷之心,故中老年要更注重修心養性的工夫,以養心神。七十過後脾氣衰,營氣不足,而人的思維要耗營氣,故無法從事較長時間的思維。若過度思維,脾氣衰退快,運化功能迅速減退,氣血更加不足,就更容易衰老了。八十歲後肺氣衰退,七魄慢慢離身而去,人容易講錯話。到了九十歲以後,腎氣枯焦,腎藏志,記憶力嚴重衰退,五臟氣血匱乏,就好好的放下自在,頤養天年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