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悠悠-著作等身

雲水悠悠~著作等身

佛法是智慧的甘泉
佛法不僅是一種精神寄託,在人訂的法律之外,更是具有珍貴的心理建設效益,尤其是在知性的領域中,絕對是一種培養智慧的最為可資信賴的學習方法。

擲心血於“弘傳”的工作

白雲禪師將生命的賸餘,除了教務、法務,一心一意為僧教育從事耕耘,興學講座,廣開法筵外,仍以潛心著作為定位;但願能把一生所積聚的泅游法海的心得,真實而有饒益性地貢獻出來,務使後學者可以縮短學佛與行修的時間距離。

雲老禪師在廣佈佛法的眼界,是洞燭機先者,遠自1964年起,從最初的:
大專佛學講習會,
建立第一個「關係哲學」佛學社團,
開辦教師學佛營,大專佛七,大專禪七,
在台東首創大智佛學苑,
在彰化大城古嚴禪寺創立佛印月刊及出版社,
並創辦佛陀學術研究院,
1982年,鑒於教界比丘尼人數與日俱增,乃成立
千佛山女子佛學院,
千佛山雜誌社,
周日弘法研習會,
週末禪修研習班,
僧家閒話…
一直延展到成立廣播電台,雲來集文化廣場、白雲書坊。

伽藍學校化
辦學期間,初創之始,皆由白雲禪師一手承擔,上至院長、而至教授、輔及訓導、而至雜務、連學員長都得兼差。四十年來,一直進行著兩大中心工作:一是協助僧尼,完成了生脫死之事業;一是傾囊相授,培養弘法利生之人才。任時空如何變遷,生壽如何短促,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絲毫未敢稍有鬆弛或怠惚之心念!

白佛必有言,雲開方見日
「把佛陀的語言化成人類的語言」,一直是雲老禪師最大心願的努力。
對於弘法的事業,他總是以提綱挈領般地,舉日常生活的人事理為解說範例,介紹佛陀思想的精華內涵;即使是介紹某一部經,從不照本宣科,依文解字,在在不離禪活潑的方式,以概念的剖析而開示法要。讓生存於忙碌工商時代的佛子,更能輕易拉近學佛的距離,把佛陀所說的道理方法、智慧法寶,直接運用在每一個起心動念間。

思想大師,心地發明
雲老禪師自七歲披剃出家,悠游禪海八十幾載,深入般若經藏,於實踐中發現心的奧秘,明瞭法之妙諦,悟證二千五百多年來的覺悟正法,其心地發明有:止觀新法、五蘊間隔、四分說法、三關大覺、學佛方程等。這些甚深微妙思想,皆散見於目前已完成的八十多本著作裡。雲老禪師一直恪遵師諭:「五十歲以後才可開始寫書!」而著作等身向來是雲老禪師所努力不懈的弘教目標,般若文字的演述筆耕,也一直是從五十歲以後,從未停歇,從未敢間斷的最熱愛職志!

結語
千佛山的家風,是一種非常的教化。引藉雲老禪師的話: 「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何必斤斤計較?如果,能夠珍惜眼前的每一時刻;那麼,生命中的過程內涵,將會豐碩無比,富裕安和。」

講堂上,課堂下,諄諄教誨,洪鐘師吼,導正偏頗,解答疑惑,老禪師深切之菩薩宏願及法海無涯,確實饒益教下七眾佛子無量無邊。

學佛路上,必須有善知識扶掖引導,才能撥雲見日,化除迷惘。

所謂:
一燈爍破千年闇
一智能除萬年愚
唯有智慧,才能覺悟,這是可以肯定的。
雲老禪師一生修養的特色便是在禪的智慧!


五十歲以後才開始寫書
五十歲,於台東創辦「大智佛學苑」,以弘法、印行佛書、救濟事業為工作範圍。

五十二歲,應獅子吼月刊社禮邀,以「白雲」之名執筆闡揚佛法。

五十三歲,得員林雙林寺住持慧觀法師懇邀,特於寺中小住五十天,為善信們開示法要,同時完成「為什麼要學佛」初稿;隨後回返碧雲寺,禁足寫作,完成「正法念處」文集。

五十五歲,於碧雲寺完成「菩提大道」一書,付梓印刷,贈送有緣,五千五百本搶閱罄盡。「禪林寱語」新作,於台東完稿。

五十六歲,秋末,「為什麼要學佛」出書贈閱。冬,「中國祖禪探祕」完稿發行。

五十七歲,秋,前後陸續出版「佛陀思想中的我」、「禪的學術思想」。冬末,完成「正法眼藏」新作,付梓發行。

五十八歲,冬十二月十日,「佛印月刊」創刊,從事文字般若之佛學基礎教化。「禪的智慧」第一集出版發行。

五十九歲,發心將佛印月刊全面改成贈閱,普結十方法緣。新作「寒山真面目」問世。

六十歲,將「大智佛學苑」改制為「佛陀學術研究院」,以唯識、法華、華嚴、禪那為主修
課程(至1978年增設律學),修學期限五年,由古嚴寺辦理招生,同時亦增設關房。

六十一歲,「佛陀思想中的我」發起十萬冊發心助印,贈閱有緣。

六十二歲,「佛學概論」新書發行。

六十三歲,「禪論微言」、「雲水悠悠」、「學佛之道」等新作陸續付梓發行。

六十四歲,「惠能大師」新作完稿發行。

六十五歲,「彌陀淨土簡易修行法門」、「休庵禪案」、「唯識學概論」、「菩薩的成就」等新作先後出書發行。

六十六歲,先後出版發行「生命組曲」、「寒山詩和唱」、「佛法眾生願」、「佛法哲學概論」、「佛印論叢」等新書。

六十七歲,陸續發表「禪行者之歌」、「思路」、「泡沫集」等著作。

六十八歲,「禪林采風錄」新作完稿發行。

六十九歲,「禪的探索」、「禪表現的特殊方式」二書出版。

七十歲,「般若學」、「解深密經概念」新著刊行。

七十一歲,「心之路」、「大乘起信論概念」、「法偈的禪意」等新書依序出版。另將新作「寒山真面目」合併1980年出版之「寒山詩和唱」重新發行。

七十二歲,「金剛經集義」新作出版問世。

七十三歲,「圓覺之道」、「休庵詩集」、「休庵拾粹」新書陸續出版。

七十四歲,「楞嚴經決疑」、「尋道的人」等新作付梓印行。

七十五歲,千佛山雜誌創刊,以弘揚佛法為宗旨。「唯識心理學」新書出版發行。另將「心路歷程─桑蒙」新作合併1980年出版之「佛法眾生願」重新印行。

七十六歲,「佛陀教法之最」、「禪的告白」新書出版,另「禪行者」新作與1981年出版之「禪行者之歌」合併重新出版印行。

七十七歲,「迴響集」新書完稿,另「夢頭陀─白雲禪師當代高僧專訪錄」有聲書,由亞洲唱片及海潮音宣流中心共同製作發行。

七十八歲,「解惑篇(一)」問世發行,此書乃由門下弟子匯集每於菩提寺週日講經課後,為信眾所解惑之問答,編錄成冊。「老禪師的話」新作出版發行。

七十九歲,秋收,應邀於台中圖書館中興堂做兩場佛學講座,分別主講「禪與現實生活」、「平常心即是道」。後出版了講演錄音帶,及發行「大乘起信論講話」與「尋找自我─唯識心理學的生活妙用」的有聲書。另「般若學疏義」、「易知篇」新書陸續出版問世。

八十歲,「白雲深處」、「休庵散抄」、「解惑篇(二)」新書先後出版問世。

八十一歲,「正法念處經偈釋(一)」新作出版刊行。

八十二歲,「影子」、「休庵賸語」新書問世發行。

八十三歲,新作「開拓新的思路」、「梵密之鑰」出版印行。

八十四歲,「紅塵甘露─大般若經要解」有聲書,榮獲行政院新聞局評選為優良文化教育有聲出版品,正式上市流通發行。另「紅塵」、「禪的語絲」新作相繼出版。

八十五歲,「禪的智慧(三)」、「家」、「休庵隨筆」新書出版發行。

八十六歲,「密乘契經」、「禪囂心經」、「生之偈」新作出版問世。

八十七歲,「正法念處經偈釋」(上下冊合輯),「心經導論」錄音帶、CD、VCD,「圓覺之道」CD、VCD,及「好好開拓自己」CD、VCD演講集等新作出版發行。

八十八歲,「楞伽經決疑」、「禪和遺痕」、「休庵詩集」、「解惑篇」(一、二合輯精裝本)、「妙法蓮華經決疑」、「修行法要」、「哈氣功」VCD、「圓覺之道─心地法門」VCD、「談心」台中中興堂演講集CD及VCD等新作陸續出版發行。

八十九歲,「佛說四十二章經」VCD、「白雲的話」、雲老禪師獨門健身功夫「哈氣功」及「散手易行拳」VCD、「因明學理法」、「雲水悠悠─漫畫版」、「圓覺經偈釋與禪頌」、「大乘起信論法義」DVD等新書陸續出版發行。

佛印月刊
佛印的發行人,眾所週知是白雲老禪師,他老以一份無比的熱忱精神與「學道、成道殉道」的虔誠決心,創辦此刊。

佛印刊名的緣起
(一) 作術語解:「印」者決定不變之義,諸法實相為諸佛之大道,決定不變,故名「佛印」。
(二) 依止觀釋:有解此者成大道,是名「佛印」。
(三) 佛之心印或佛之印相也:凡佛界相好無異,面貌齊同,但以兩手之印相差別之。
(四) 作人名解:佛印禪師名了元,字覺老,住雲居四十多年;蘇軾謫黃州,印禪師住廬山,相與酬作章句,傳為佛門中佳話。
佛印二字,無論作何解釋,今用作刊名,一則永誌不忘「佛」之心「印」為眾生所依皈者;二則時刻記取諸法實相為諸佛之大道,決定不變;三則篇幅的內容,當不離於「佛印禪師」的風格,也就是「佛印風格」!

所謂「佛印風格」,就是以「禪文字」為主幹,以法理為花果,加上參學修持的枝末,配以詩詞述事的綠葉,然後襯托教內外有關教團的點點滴滴…

歷史沿革
「佛印」自1972年12月10日起創刊,為報紙版面全開式的雙月刊;1974年元月起改成單月刊,採贈閱方式,廣結十方法緣;到了1981年4月第91期開始,應大眾要求擴充篇幅,改為32開本;一直到1996年4月,在雲老禪師因年事已高,法、寺務繁忙,無法專事著述的因緣下,遂結束了佛印二十四寒暑的筆耕紀錄,截至第272期止;但是,雲老禪師的著述壯志並未中輟,唯將日後所發表的佛法津要,依舊轉載於千佛山雜誌上(見於89期以後)。

千佛山雜誌
1988年,為推動佛學教育之弘化與利生,整合佛陀學術研究院與千佛山女子佛學院,而成立千佛山佛學教育機構。專門培養獨立負責,莊嚴德養,慈悲心性的弘法僧才。以自治的方式完成獨立人格,具備自立、自動、自發的修養。以輔導的方式,促使精進修學,深入經藏,而達解行並重的目的。

教育機構設備齊全,圖書館目前藏書近一萬冊,可提供僧眾閱藏及自修。千佛山雜誌社於1989年3月29日正式創刊。由佛陀學術研究所學員籌組,以佛教的道理和方法導正社會人心。

佛弟子會訊
1993年4月創刊。
是屬於千佛山三單位共同會訊的刊物,以紀實性的深入各類活動報導,將中華佛弟子協會、千佛山慈善基金會、金禧廣播電台,每月的工作會務情況、基層社會救濟事項、急難救助實地訪視、志工心得、活動紀要…等如實呈現。

白雲書坊-台北
1998年7月12日開幕,以宗教、人文、哲學、藝術為宗旨,不是書店的書坊風格,為愛書人打造一個引發腦力激盪的思考空間。
白雲出版品的經銷站
地址:臺北市永吉路189號1樓

白雲書坊-高雄
「千山佛地雲來集」是設立因緣,期待以書香共結十方法緣。
白雲出版品的總經銷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文府路542號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