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處:應佛之印期數:202期2006年4月刊
無漏學的解行
佛教中說「佛法僧」三寶,以法寶中所說「戒定慧」是淨業、得究竟解脫的三無漏學;可見學佛行人,於菩提道上任如何行修,總不外是學戒、修定,發揮無上的智慧。
- 出處:應佛之印期數:201期2006年3月刊
出家身份
佛教中的出家人,是佛法僧三寶之一,謂比丘、比丘尼是人天師;於事於理,都是令眾生崇敬尊重的族群。
- 出處:應佛之印期數:200期2006年1.2月刊
八敬戒法之商榷
佛教論戒法,因地、因時、因事,當有適度調整的方便。
- 出處:應佛之印期數:222期 2008年 1、2月刊
說憂國憂民
憂國者、在乎國之興衰。
憂民者、在乎民之貧富。
- 出處:應佛之印期數:225期 2008年 5月刊
生命的價值
人、住世幾十年,可以不在乎名位高低,也可以不在意處境貧富。
- 出處:應佛之印期數:226期 2008年 6月刊
雙身修法之真諦
開宗明義:雙身修法,為眾生本具色身,乃業力之所成;為眾生離苦得樂,求解脫之道,藉業苦之覺,入法樂之地,化色身而成就法身,是雙身並存之義諦。
- 出處:應佛之印期數:227期 2008年7月刊
上人何許人
大般若經中說:一心行阿耨菩提,心不散亂,是名上人。
- 出處:應佛之印期數:228期 2008年8月刊
政治言行者戒
於人,須知自己與對方的關係,彼此的身份與地位;尤其是對方的知識與經驗,包括職業和專長,是否了然無誤。
- 出處:應佛之印期數:229期 2008年9月刊
改名迷思
小孩子難養,改個名字。
運氣不好,改個名字。
- 出處:應佛之印期數:230期 2008年10月刊
糞坑裡的蛆
古代帝王,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子,仍嫌欲不得滿足,可說是貪得無厭
- 出處:應佛之印期數:231期 2008年11月刊
少了人情味
近幾年來,錦上添花,趨炎附勢的人,愈來愈多
- 出處:應佛之印期數:232期 2008年12月刊
才與能
如果勤政愛民,唯國強盛,唯民福樂,肯定是一位全民擁戴的領袖。
- 出處:應佛之印期數:233期 2009年1、2月合刊
報喜不報憂
喜樂生信心 憂煩亂人心
報喜不報憂 拿捏有分寸
- 出處:應佛之印期數:234期 2009年3月刊
言與行
佛教談修行,重點在身語意
- 出處:應佛之印期數:235期 2009年4月刊
九五釋懷
牛年不立新氣象
兔臨九五意更癡
- 出處:應佛之印期數:236期 2009年5月刊
該說、不該說
說話,總不離人與事溝通的問題。
- 出處:應佛之印期數:238期 2009年7月刊
善巧方便的運用
首先要說明:善巧不是取巧。
- 出處:封面裡期數:239期 2009年8月刊
學者專家
學者不一定是專家,專家可能是學者;媒體人是學者?抑或是專家?這是現今社會值得討論的問題!
- 出處:應佛之印期數:240期 2009年9月刊
人的教育
人、自入胎、出世、成長、開發,歷經嬰兒、稚齡、幼、少、青、中、老等年齡層,以至死亡之前,幾乎離不開學習的範疇。